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益阳市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5+3)【纲要上1—2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71

一、单选题

1.

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  )

A.考古发掘B.史书记载C.神话传说D.学术论著

2.

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可以作为证据说明新石器时代(  )

A.食物种类丰富B.小农经济发展壮大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大迁徙生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

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指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已产生的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B.仰韶文化出土彩绘陶器C.良渚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4.

《尚书》记载 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

A.政权更替频繁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5.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礼记·礼运》把禹作为 天下为家 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 天下为公 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是(  )

A.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B.中央设立机构与职官C.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D.夏王朝实行聚族而居

6.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以中原地区为主,满天星斗分布B.呈现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7.

商朝是依靠一系列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统治者创立了(  )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宗法制D.分封制

8.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周人制度和商最大的不同,一是立子立嫡之制,由此产生了宗法和丧服之制,并由此产生了分封子弟的制度;二是庙数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由此可知,西周(  )

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B.以宗法血缘维系等级秩序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实现王室对地方直接控制

9.

春秋时期,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形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减少C.家庭手工业快速发展D.犁耕技术已经成熟完善

10.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有同学制作了如下表格,若要将其补充完整,正确的是(  )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道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A.① 仁政 ;②庄子;③ 相生相胜 ;④ 礼法并用 B.① 仁政 ;②老子;③ 相生相胜 ;④ 依法治国
C.① ;②老子;③ 兼爱 非攻 ;④ 以法治国 D.① ;②庄子;③ 兼爱 非攻 ;④ 礼法并用

11.

道家学派主张清静无为,提倡 道法自然 ;法家强调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二者都(  )

A.不满礼崩乐坏的现状B.积极维护君主统治C.主张思想上百家争鸣D.探究国家治理方式

12.

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有(  )
①各诸侯纷争不断 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③华夏族发展壮大 ④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

下表中的变法运动(  )

战国时期主要变法(部分)

名称

部分措施

吴起变法

封君子孙无功者,三世而收爵禄

申不害变法

建立循劳功,视次第的因功行赏制度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A.确立了郡县制B.推动了社会转型C.巩固了分封制D.维系了宗法秩序

14.

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 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B.礼崩乐坏局面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D.华夏认同增强

15.

商人的青铜器具有恐怖、森严的艺术图案和纹饰;而周人的青铜器上出现了一些活泼可爱、写实的动物形象,青铜器重心更低,形体向低矮方向发展。商周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反映了(  )

A.礼乐制度的形成B.人文意识的增强C.冶铁工艺的进步D.生产方式的变化

16.

战国时期, 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17.

根据下列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汉书·主父偃》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史记·李斯列传》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李白《古风·其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贽《藏书》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A.秦国日益强盛为统一奠定基础B.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C.秦统一及开创制度被高度评价D.秦朝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繁荣

18.

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

A.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和监察百官B.管理全国军事事务C.协助皇帝处理全国行政事务D.掌管刑狱,司法和钱谷

19.

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 封建诸侯 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

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20.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 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

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C.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

21.

有学者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在政治上, 秦,虽死犹存 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2.

秦朝建立后,又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修五尺道加强对云贵一代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设置了九原郡,修筑长城和 直道 。秦朝的这些措施(  )

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C.推动了统一国家文化的发展D.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

23.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

24.

秦朝的 三公九卿 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25.

秦统一后颁布的《秦律》明确规定,地方官府应每年校正一次正在使用中的度量衡器具,为此,还在官府所辖工匠中设置了专职的校正工匠。这一举措(  )

A.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B.杜绝了商业舞弊行为C.増加了政府行政成本D.限制了社会阶层流动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材料一中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 天下为家 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 选贤与能 ?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3)根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 邦国 宗族 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 分异令 ,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三

秦朝政府的组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国家和民族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颁布 分异令 后的家庭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颁布的主要目的。(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东周至秦朝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对后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在此之前,中国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帝王集权的时代。而这一重大转变,被史学家称为 周秦之变

——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 周秦之变 这一论断进行阐释。(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