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模拟检测(一)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7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晚期的甘肃南佐遗址存有多重环壕,外环壕面积在600万平方米以上,遗址中部是由两重内环壕和九座大夯土台围成的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再中间为有围墙的大型建筑区和宫城,中央夯土墙主殿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由此可见,当时该地(  )

A.深受良渚文化影响B.城市经济较为繁荣C.具备早期文明特征D.开始出现贫富分化

2.

东汉后期灾异频繁, 妖言 屡生。相关史籍经常出现 妖言 快速传播, 吏民惊恐 百姓奔走,转相惊动 击鼓号呼相惊恐 等记载。例如汉安帝时期因谣言大洪水将至,引致人心惶惶,百姓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四处逃离。汉桓帝时期洛阳宫殿无故起火,民间流言四起,认为是君主失德,招致火灾。这反映出(  )

A.迷信思想开始渗透到民间B.东汉政府的公信力下降C.地方割据势力掌控了舆论D.君主对舆情的放任态度

3.

唐德宗时期,重臣陆贽评价租庸调制说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此制 其取法远,其敛财均,其域人固 天下法制均壹,虽转徙莫容其奸,故人无摇心 ,结果则是 海内富实……道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据此可推知,当时(  )

A.租庸调制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朝廷内部对于赋税改革存在争议C.社会政治经济秩序较稳定D.财富平均分配观念得到朝臣认同

4.

衡阳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属于中国最早的私人创建书院。后来,宋太宗、宋仁宗两度赐 石鼓书院 匾额,书院由于独享皇帝两度 赐额 殊荣,而步入鼎盛。据此推知,宋代石鼓书院的发展得益于(  )

A.治国理念变化B.社会控制放松C.经济重心南移D.儒家学说发展

5.

有清朝文献记载说,当世祖之未入关也,先征服内蒙诸部,因与蒙诸汗约为兄弟,引《三国志》桃园结义为例,满洲自认为刘备,而以蒙古诸汗为关羽。其后入帝中夏,恐蒙古之携贰焉,于是累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以示尊崇蒙古之意。清朝这些举措意在(  )

A.加速蒙古族汉文化认同B.笼络蒙古贵族以强化统治C.宣扬儒家学说的忠孝节义D.凸显灵活务实的民族政策

6.

如图为1909年绘制的《庚子国耻纪念画》,画中配文庚子之变 为我中国历来所未有……受耻实多。华人事过情迁,至今日已有淡然若忘之慨。因仿泰西国耻画法,追思当日各事……阅者披览之余,如能激发精神,永不忘此惨剧,亦未始非爱国之一助也 。这可用于探讨当时(  )

《庚子国耻纪念画》

A.军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B.大众传媒迎合市场需求C.辛亥革命爆发深层动因D.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状况

7.

民国肇立,百废待举。政府先后拟定了《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外交官领事官考试令》《外交官领事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法官考试令》《法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等法令。这些法令的颁布(  )

A.标志着学堂选官的兴起B.实现了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C.带有浓厚的近代化色彩D.确保了政府权力交接的稳定

8.

有苏联学者指出:至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运动在1927年蒙受的严重损失,与其说是因失败而受到的 惩罚 ,不如说是为争取革命的成功所付出的 学费 。尽管学费很高,但历史证明没有白付。 失败 一词用于国民党比用于中国共产党更为合适,因为国民党在1949年历史性失败的种子,早在1927年春夏之际就已经种下了。作者意在说明国民大革命(  )

A.对民主革命进程的深远影响B.使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C.加速了国共两党的分道扬镳D.对国民党的直接打击更沉重

9.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规定 保护中小商人利益 防止乡村群众无原则的(地)侵犯中小商人的利益 每月营业额不到一百五十元者完全免税 ,鼓励小商小贩从白区输入民用与军用物资,并给予免税、贷款倾斜乃至武装护送等支持。由此可见(  )

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有所扩大B.经济建设成为苏维埃政权的核心任务C.民族资产阶级支持党的革命事业D.中国共产党注重构建根据地经济秩序

10.

从1950年冬至1952年底,全国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京津两市文教、科技、医务、工商、宗教等人士共6107人,分为47个土地改革工作团,先后赴华东、西南、中南、华北和西北地区参观土改情况,感受农村这场翻天覆地的伟大革命。全国政协的这一举措(  )

A.意在彰显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B.体现出党对京津社会变革的重视C.有利于社会各界对土改的认同D.说明政协主要发挥参政议政职能

11.

1993年3月5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社论《发扬雷锋精神,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指出,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驾驭商品、货币而不被商品、货币所腐蚀,做商品、货币的主人而不做商品、货币的奴隶,通过发展商品经济为人民造福。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A.探索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B.开始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逐渐认识到树立先进人生观的重要意义D.强化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12.

考古学家在开凿于公元前21世纪中后期古埃及MMA504坟墓东墙壁画上,发现一段书吏的涂鸦文字: 希望国王向拉神奉献供品,他是两土地王权的主人,向奥西里斯神奉献供品,他是西部定居者和其他所有地方定居者的管理人……天空赐予大地重生,尼罗河从它的源头为书吏尼斐霍特普的灵魂带来新生。 这说明古埃及(  )

A.阶级分化显著B.专制王权有神秘性C.祖先崇拜盛行D.政治体制较为完善

13.

19世纪40年代,伦敦大都市改善勤劳阶层住宅协会宣称, 在保证回收成本的前提下,为劳工的生活提供舒适和方便的住房 ,另一个组织 改善劳工阶级生活状况协会 宣称要建造、租赁或购买合适的住房,以每周合适的租金,用隔间房形式出租给那些需要的家庭和夜宿者。他们的主张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同与政府大力支持。这些现象的出现源于(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盛行B.法国革命对封建秩序的冲击C.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D.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14.

1900年初,英国、沙俄等国相继入侵卡扎尔王朝统治的伊朗,国王穆扎法·厄丁为解决财政危机,相继与欧洲各国签署贸易扩充协议,将货币发行权、石油开采权出卖给英国,并出让里海渔业租让权、保险与运输租让权给沙皇俄国。伊朗当局的行径(  )

A.加速了伊朗立宪革命的发生B.使伊朗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C.暂时缓和了英俄两国的矛盾D.引发了无产阶级的总罢工斗争

15.

如图所示为1950—2006年德国(统一前为联邦德国)人均GDP和GDP增长率变化情况。对此现象的合理认知是(  )

A.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空前高速发展B.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了贫富分化C.德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获益最大D.政府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16.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到2017年1月,已有193个国家加入该公约,这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这反映出(  )

A.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B.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得到较普遍认同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D.多极化趋势在文化领域进展最为迅速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西方世界而言,1648年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订立而成为一个标志性年份,瑞典和勃兰登堡首次以界石的形式作为国界的标志,西方国际秩序由此奠定。和约规定: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 与此相比,同年发生于东亚世界的一个事件似乎微不足道:这年二月,清廷颁《时宪历》于朝鲜,九月,朝鲜国王派人赴京 学《时宪历》算法 ,随后于国内一直沿用此历。不过,从东亚世界的内在逻辑看,它却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奉正朔 (遵从奉行王朝的年号和历法)恰恰是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特征。

——摘编自李云泉《朝贡与条约之间:近代东西方国际秩序的并存与兼容》

材料二
清代,中国主要面对的是西方各国,迎接的是与中国历代王朝都迥然不同的国际环境。《尼布楚条约》仅仅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晚了41年,康熙派遣了宫中两名耶稣会传教士徐日昇和张诚充当翻译,参与中俄和谈。该条约使清朝对疆域、边界的认识从漫无边际的 天下 向西方近代国界的观念转变。但也有学者认为清朝边界观念是基于中国传统 天下主义 而存在的。在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后,要求沙皇对其臣服,对俄政策重回 朝贡礼 路线。

——摘编自李晨哲《全球史视野下的法国传教士与康熙朝中外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材料二中清朝处理对外关系方式的变化,并从东亚国际秩序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都锦生丝织厂是近代爱国工业家都锦生创办的丝织工艺品厂,其发展演变的部分情况如下:

时间

发展演变情况

1922

都锦生在杭州创立都锦生丝织厂。都锦生丝织厂在继承传统杭州织锦工艺的基础上,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表现形式通过织锦工艺体现出来,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

1926

织锦作品《宫妃夜游图》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织锦独特的文化魅力。随后,都锦生丝织厂进一步扩大规模,拥有织机近百台、轧花机五台,职工约一百四十人。

1931

都锦生带领工人们走上街头,声讨日寇侵占东三省的罪行。为抵制日货,都锦生停用了日产人造丝,不惜改用价格更高的法国、意大利人造丝。

1937

杭州沦陷后,日本人任命都锦生为杭州日伪政府科长,被他严词拒绝。恼羞成怒的日本人一把火将都锦生丝织厂的厂房及设备烧了个精光。

1941

战火蔓延到了都锦生在上海租界的工厂,工人逃离,原料短缺,生产陷入僵局。都锦生说:等到国家解放,我们便能将企业改制一事纳入议程,将民族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在世界之林占据一席之地,为国争光!

1943

都锦生因脑溢血在上海病逝。弥留之际,他依旧心系故乡,嘱咐亲友要将自己的遗体运回杭州安葬。

1949

1949年,都锦生丝织厂承接了第一项重大国礼任务:为毛泽东同志赴苏联访问设计生产国礼《斯大林元帅》织锦伟人像。作品一经问世,便引来了全社会的惊叹与赞赏。

1953

都锦生丝织厂被国家列为重点外事接待单位,接待了大批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2001

都锦生丝织厂改制为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

——摘编自刘翔宇《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锦生丝织厂的发展演变所折射出的重大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锦生丝织厂的发展演变给当今企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晚期危机 是对14—15世纪发生在西欧的饥荒、瘟疫、战争及其导致的人口减少、经济停滞、政治和社会秩序紊乱的概括,是西欧中世纪史的重要研究主题。目前,已经形成衰落论、转型论和危机应对论等解释模式。其中,危机应对论聚焦于危机本身和处于危机中的人,既考察危机的表现和破坏性,也认识人们在危机之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行动与策略,进而揭示出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应对危机,维持既有社会体系运转的能力,即西欧封建社会所具有的 韧性

——摘编自吕昭《中世纪晚期危机解释模式的嬗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中世纪晚期危机 的主要表现,并结合史实对 危机应对论 予以阐释。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家风类型

历史人物的家风及其内涵

帝王家族家风:礼贤下士,为政以德

周文王家风:治国爱民,笃仁忠君、仁德诚信;

汉高祖家风:重视文教、以德治国、宽俭爱民;

唐太宗家风:见贤思齐、知人善任、文治武功

名门显宦家风:教家立范,勤政公廉

颜氏家风:忠孝节义,坚守儒学;

司马家风:清白俭朴,将才辈出;

包氏家风:廉洁公正,忠孝两全;

张氏家风:淡泊致远,耕读传家;

曾国藩家风:恭谨自律,勤俭和睦

商界翘楚家风:士魂商才,仁心义路

巩义康氏家风:急公好义、救民水火;

栖霞牟氏家风:薪火相传,扶困济厄;

祁县乔氏家风:重信重义,乐善好施

志士英烈家风:救亡图存,济世经邦

梁启超家风:励志勉学,救亡图存;

闻一多家风:民主爱国,舍生取义;

赵一曼家风:爱国救民、坚守信念;

张自忠家风:孝亲爱妻、誓死报国

材料
中华民族家风文化源远流长,下表所示为一些家风典范。

——摘编自陈延斌、杨威《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种家风类型,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或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类型,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