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
——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
“通才
”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
“科学类
”。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
——摘编自阎玲玲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官僚和技术官僚的共同特点,并分析清朝部分理学官僚转变为技术官僚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