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5+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52

一、单选题

1.

图1为1965年12月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的一把青铜剑。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镶嵌着蓝色琉璃和绿松石,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剑身上有 越王鸠浅自乍(作)用剑 的鸟篆铭文,且经过硫化处理,使其千年不锈,锋利如新。经专家考证,鸠浅是 勾践 的通假字。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此剑(  )
①乃是越王勾践剑 ②可作为研究楚国青铜冶炼技术的文献史料
③可用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文化交流 ④对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具有参考价值

图1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

萧梁时期实行察举策试制度,考试分量已大为加重, 以文取人 的原则得到强化。北齐时,甚至出现秀才对策的落第者。据此可知,南北朝后期(  )

A.九品中正制已失去其阶级基础B.社会阶层流动逐渐减弱C.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已被打破D.选官方式适应政治需要

3.

十恶不赦 这个成语最初源于佛教,指十种应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苦报的恶业。隋朝《开皇律》正式将佛教 十恶 之名引入律法,形成了 十恶不赦 的罪名,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戕害尊长)、不道(灭绝人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这主要体现了(  )

A.礼法结合成为立法潮流B.封建法律维护专制统治C.佛教传播促进文化交融D.佛教思想影响传统法律

4.

元代至元二十八年,兼具司法与监察双重职能的提刑按察司被改为肃政廉访司。朝廷通过御史台与行御史台对肃政廉访司严格监督,规定了详密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肃政廉访使对所辖地的冤滞若 举劾失当 ,则 并坐之 ;若有犯赃行为加等治罪,即使并未枉法,也予以除名。这可说明当时(  )

A.注重规范监察权力运行B.三级监察网络有效运作C.厉行严刑峻法轻罪重罚D.地方监察效能显著提高

5.

明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官僚、地主大量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从万历六年到万历十一年,张居正命令户部尚书张学颜主持清丈全国土地,从严惩办隐瞒欺骗的官员。清丈后的田地总数比弘治时期多了300万顷。此举(  )

A.根源于封建经济发展B.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C.有利于一条鞭法实施D.成功化解了统治危机

6.

1895年8月,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以户部主事陈炽为会长,梁启超为书记员。众多官员和士子纷纷参加,两江总督张之洞和直隶总督王文韶各自捐银5000两充作会费,翁同稣、袁世凯表示支持。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加入其中。李鸿章希望捐银2000两入会,但遭到拒绝。这反映出此时(  )

A.救亡意识较为强烈B.西方势力操控政局C.民族意识初步萌发D.民主革命已然开启

7.

大革命失败之初,毛泽东最早主张必须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放弃国民党党旗,认定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只能在苏维埃(俄语意即代表会议或委员会)制度形式里建立起来。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A.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反思调整统一战线工作方针D.全面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经验

8.

1946年4月23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它明确规定了政权建设中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原则,边区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根据地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这个文件虽是陕甘宁边区的,但对整个解放区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一做法(  )

A.体现了边区政府以工农为基础B.改变了敌后根据地的防御态势C.反映了中共政权建设的先进性D.说明了边区基层政权组织完善

9.

图2为1956年4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论十大关系》报告的书影,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表这一讲话的背景是(  )

图2

A.中共八大在北京的成功召开B.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C.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公开破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10.

口号是简洁明了的核心理念或信息表达,具有凝聚共识、激发情感、强化认同和扩大影响力的价值。图3这些口号最适合用于研究(  )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五讲四美三热爱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图3

A.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B.中国现代化建设历程C.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D.建国以来的社会治理

11.

公元前800年,恒河流域水稻种植盛行,人口逐渐增多,村庄和城镇兴起;而印度河流域古老的迁徙种植方法仍普遍存在,每当国王的税吏征税或摊派劳役时,当地人就在森林中逃得无影无踪。据此可推知(  )

A.种姓制度阻碍了发展B.政治中心将发生转移C.技术传播和交流阻断D.区域发展将趋于平衡

12.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 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由此可见,当时佛罗伦萨(  )

A.市民阶层力量壮大B.天主教会权威提升C.政教分离趋势增强D.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13.

有学者指出,近代欧亚大陆的病菌杀死的印第安人和其他非欧亚大陆民族,比欧亚大陆的枪炮和钢铁武器所杀死的要多得多。而在新大陆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危险的病菌在等待未来的欧洲征服者。此现象(  )

A.表明环境决定社会发展B.根源于医疗水平的差异C.反映病菌传播并不均衡D.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14.

1918年俄国爆发了激烈的内战,一直肆虐到1920年,其间绝大多数农民都相信苏俄政府,无论列宁的反对者说什么,农民都怀疑他们试图以某种方式将土地归还给以前的所有者。每当必须作出选择时,大多数农民通常都选择布尔什维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俄政府(  )

A.颁行《土地法令》B.实行余粮收集制C.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推进农业集体化

15.

1964年10月,欧共体委员会提出提前废除成员国间的所有工农业关税,并统一对外税率。但1965年7月法国宣布暂不参加共同体会议。直到1966年卢森堡会议才达成在依据多数表决原则前提下,必须谋求全体成员都能接受的 一致协议 。这一过程说明(  )

A.法国在欧共体占主导地位B.欧洲一体化错综复杂C.欧共体内部矛盾难以调和D.马歇尔计划影响深远

二、材料阅读

16.

【戏曲与教化】(15分)
材料一
教化论 指从儒家教化及审美原则出发对文艺作品所进行的理论批评。宋代剧论里的 教化论 零星散见于文人笔记序跋等,初步认识到了戏剧教化功能。元代剧论成就主要在剧史、表演和声律方面, 教化论 为数不多,但态度更为自觉。明初由于官方审美对戏剧的影响, 教化论 在剧坛上占据主导地位,由仅关注戏剧功能扩展至戏剧创作。相对于前期的高蹈,明中晚期受到 言情说 的反驳和修正, 教化论 在剧论中地位明显淡化。 关乎风化 仍是清初戏曲的审美标准之一。清中后期,戏剧创作出现回归重教化的倾向,剧论中的 教化论 被重新大肆鼓吹,出现复古和泛滥。

——摘自王梦佳《中国古代戏曲教化论的流变》

材料二
朱元璋明令禁止戏曲扮演帝王圣贤,纲常伦理大受推崇。明中叶以后,工商业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社会风尚和审美意趣。阳明心学的提出,文人个体精神与封建礼教的冲突,艺术活动中对 童心 性灵 意趣 的提倡,使得戏曲小说被寄寓了市民情感愿望。晚明艺术教化美刺的 载道 功能,在文艺启蒙思潮的冲击下极受削弱,艺术内在的审美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黄文欣《明代戏曲教化论中的载道与娱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古代戏曲 教化论 的演变。(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明代戏曲 教化论 演变的主要原因,并予以评价。(9分)

17.

【干部制度改革】(14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管干部的实践历程

时间

概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党早期,党内干部选拔多为互推或委派。土地革命与抗战时期,逐步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与培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大规模培养、训练和调配干部队伍,逐渐明确了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标准,强调组织纪律性。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建国初,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干部选拔标准,形成了分部分级干部管理制度,建立了干部的理论学习制度、轮训制度、后备名单制度、调配制度、审查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反腐法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围绕现代化建设目标确立了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了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方针,通过先试点,再总结经验,修订完善推行方案,逐步全面推广,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干部分类管理制度,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公务员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增添了活力。2015年中央制定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为彻底消除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固有顽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好干部必须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构建竞争性选人机制,以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干部的激励、管理与退出。

——整理自张学娟《建党百年视阈下党管干部的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发展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中共干部制度建设与改革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总结其历史经验。(10分)

18.

【二战后意大利的 经济奇迹 】(14分)
材料一
1946年意大利举行全民公投,确立了共和制。随后,国内的亲美派战胜了左翼势力,实行自由市场体制和对外开放政策。意大利利用国库资金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大力发展国家控股的大企业,但效果不佳,后来逐渐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获成功。为了促进相对落后的南方发展,1950年成立了 南方基金会 。同时,来自南方的大量廉价劳动力进入北方,增强了其产品的市场需求与竞争力。农业也因改革而焕发了活力。1951年参与了欧洲煤钢联营,到1957年其与联营成员之间的私人贸易中,9%实现了自由化。1950年后的12年间,其出口额年均增长12.3%。朝鲜战争爆发又进一步刺激了出口。

——摘编自胡世龙《意大利经济奇迹回放》

材料二
法西斯统治严重遏杀了意大利民间经济活力,二战的破坏及战争赔款又让其雪上加霜。令人惊讶的是,1950年意大利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水平,从1951年开始直至1963年出现了年均5.8%的高速增长,13年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9.1%。1951—1960年其国内总产值与人均国内总产值年均增速均超过了英、美、法、荷兰和瑞典,仅次于日本和西德。这让其从较为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发展成欧洲主要工业国之一,被称为 意大利经济奇迹“。

——摘编自戎殿新《评战后意大利的经济奇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意大利 经济奇迹 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意大利出现 经济奇迹 的背景。(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近代的世界】(12分)
材料

15—19世纪世界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14世纪—15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

15世纪

意大利出现美术三杰

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

1553

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加尔文派判处火刑

17世纪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689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8世纪中期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1775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804

海地独立,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8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882

埃及抗英战争

1883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阅读以上大事年表,就其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相关近代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