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4+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102

一、单选题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姬姓封国大多安置在东部平原上。据此可知,当时(  )

A.国家政治中心已转移到东部地区B.贵族等级分封序列逐步形成C.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D.周王室对东部实施直接统治

2.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货币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  )

A.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反映出以通宝命名铜钱的趋势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D.得益于冶炼技术的进步

3.

据载,“(汉)灵、献之世……时人语曰: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  )

A.寒门子弟缺乏儒家思想的熏陶B.朝廷不重视对各级官吏的考核C.人才选拔标准发生重大变化D.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4.

宋末元初某学者指出: 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泛指鲜卑后裔)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 推动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朝廷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B.少数民族后裔采用汉姓C.宋代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D.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5.

两税法规定,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即不再区分土户、客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这一做法(  )

A.有助于减轻百姓赋役负担B.体现了募役法的要求C.适应了均田制发展的需要D.重新核定了国家户籍

6.

唐以前的谏官均为宰相的属员,而宋代台谏官由宰相任免变为皇帝 亲擢 。宋代法律明文规定 选谏官、御史,凡宰执之臣曾所荐者,皆不与选 。此规定旨在(  )

A.推动台谏合一制度的确立B.进一步澄清朝廷吏治C.促进监察程序的完善D.加强皇帝对朝政的控制

7.

北宋吕氏兄弟在乡里宣讲《吕氏乡约》: 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 吕氏兄弟的做法(  )

A.推动律令实现了儒家化B.注重防范与惩处违法行为C.确立了理学的主流地位D.有助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8.

图1、图2分别为唐代、元代汉中地区行政区划情况。相较于唐代,元代行政区划(  )
202410251517160680

                图1唐代汉中                                                图2元代汉中

A.简化了地方行政层级B.打破了山川形便原则C.体现了因俗而治政策D.扩大了国家统治区域

9.

据考证,元青花瓷 世界上现存大约300多件,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就有80件,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陈列37件,土耳其托布卡博物馆和伊朗阿迪比尔宫也收藏了数十件。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

A.海陆贸易比较发达B.统治疆域较为辽阔C.对外关系缓慢转型D.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10.

张居正认为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这体现了张居正(  )

A.认识到封建统治危机的原因B.致力于推行一条鞭法C.强调农产品商品化的必要性D.具有农商并重的思想

11.

19世纪末,一些重要报刊上登载的关于政治性的文章迅速增加,《时务报》《国闻报》的读者群在不断扩大。这反映了(  )

A.西方文化逐步得到国人青睐B.革命与立宪之争受到关注C.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传播

12.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 最优等 的学生, 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 ,其他 考列中等 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 尽先补用 。该规定(  )

A.推动了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B.奠定了法定学制系统的基础C.有利于学堂选官制度的确立D.适应了选官制度变革的需要

13.

下表为中国近代某部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有关总统权力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

条目

内容

大总统无权干涉立法和司法

大总统行使财权要征得参议院同意

参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可以驳回大总统否决

大总统签署条约须经参议院批准

高级官员的任免须经参议院同意

大总统公布法律、命令时须有国务院副署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C.防止专制独裁局面重现D.践行民主共和制度

14.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给晋察冀中央局的指示》,提出: 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首先从各旗开始,争取时间,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 党中央这一指示(  )

A.践行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明确了民族革命任务C.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15.

下图为牧民群众积极参与1954年宪法草案大讨论的场景,这(  )

A.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B.反映了各民族的团结互助C.旨在提高牧民群众的文化水平D.契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

16.

下图为刘少奇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题词,这次会议(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B.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C.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

17.

图1、图2、图3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宣传画。宣传画所示活动的开展(  )

A.强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B.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C.得益于法治建设的推动D.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 真实亲诚 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这表明中国(  )

A.推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B.开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步伐C.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D.注重巩固与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19.

亚里士多德将城邦定义为 关乎政体的公民共同体 ;“(斯巴达的)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 这表明希腊城邦的公民(  )

A.推崇直接民主政治B.垄断国家政治权力C.直接参与国家管理D.由本邦的男子构成

20.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汇编的《民法大全》频繁呈现 债权 继承权 契约 借贷 租赁 等法律术语。这些术语的频繁出现(  )

A.缓和了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B.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C.适应了贵族寡头政治的需要D.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

21.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该规定(  )

A.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B.确立了国家主权意识C.解决了欧洲国家矛盾D.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22.

法国起草民法典时,法学家、政治家、律师们前后共开了107次全体会议。拿破仑经常会参与讨论,经常问 这公平吗?这有用吗? 还要求制定出来的法典必须适合法国农民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还有兴趣在烛光之下阅读。由此可见,该法典的制定(  )

A.力图顺应法国社会的发展要求B.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制度C.凝聚了资产阶级法学家和农民的智慧D.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诉求

23.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相继确立了文官制度;职业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据此可知文官制度(  )

A.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B.对议会立法负主要责任C.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效率D.规范了国家政务官的行为

24.

20世纪初,英国规定,殖民地的货币在当地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英镑。殖民地须把当地货币同英镑固定比价,并在英国存放黄金。英国旨在(  )

A.限制美元流通B.扩大殖民利益C.稳定国际金融D.强化经济霸权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在《戊成政变记》中讲谭嗣同入主章京时,不信光绪无权,当实地考察之后,才告知他皇帝无权是事实。在梁看来,如果光绪皇帝有权,他们的变法肯定会成功。
梁启超将清廷的守旧官僚分为三类:第一种是 懵然不知所谓五洲者。告以外国之名,犹不相信;语以外患之危,则曰此汉奸之危言悚听 。第二种是知道外患可忧, 然自顾七八十之老翁矣。风烛残年,但求此一二年之无事,以后虽天翻地覆,而非吾身之所及见矣 。第三种是即使我在任时亡了国, 而小朝廷一日尚在,则吾之富贵一日尚在。今若改革之论一倡,则吾目前已失舞弊之凭藉,且自顾老朽不能任新政,必见退黜,故出死力以争之
梁启超哀叹道: 呜呼!全国握持政柄之人,无人能出此三种之外者,而改革党人乃欲奋螳臂而与之争,譬如孤身入重围之中,四面楚歌,所遇皆敌,而欲其无败衄也,得乎?!

——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兼评百年来学术界对变法失败原因的考察》

(1)根据材料,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予以简要说明。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党分肥制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按照党派关系分配政府职务的制度,对当时的美国社会造成了巨火的影响。几乎每一个总统当选后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应付这些将其推上宝座的党魁。官职任命主要基于政治考虑而不是工作的需要,政治对行政的过度控制导致无效率的行政。每当新一届政府上台,即将下台的政党便拼命扩大文官队伍安插闲职借以束缚下届政府的手脚。到19世纪中后期, 政党机器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与街道和基层选区保持更密切的施含与服务的关系;二是把党在城市的权力集中到首领与党霸手中。 一旦政府官员缺乏自立性与凝聚力,他就会利用自己在制度中的角色,去满足外部势力的要求。 随着历史的具体情境的变化,分肥制导致的政治与行政混乱使文官制度的改革提上了日程,考绩制代替了分肥制。

——摘编自周志坤《从分肥制到考绩制:转型时期美国的文官制度沿革》

材料二
英国文官考试由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委员会自1855年成立之后,一直独立管理考试事务,虽然一度被并入文官事务部,但仍独立工作。职能有:审查考试,制定任用标准、考试规程,主持考试,评定成绩,公布任用、晋升消息。文官考试的类型有公开竞争考试、有限竞争考试、及格考试等,有限竞争考试与及格考试用于部门内部的晋升,或特殊职类。公开竞争考试一般经过考试公告、接受报名、组织考试、录用四个程序,但是考试内容和形式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党分肥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历了秦朝 焚书坑儒 的打击之后,儒家学派艰难地维持了下来,阴阳家学派的主流则从此渐渐湮没无闻。汉初儒家学派的主要精力在于对儒家经典及解释史献的抢救性挖掘、整理与传永。此时真正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居于指导地位的是黄老道家。直到汉武帝朝董仲舒等人的出现,才改变了儒家在思想界和现实政治生活中受人冷落的局面。
董仲舒是正统的儒家学者,但他在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的许多提法,已去孔子、孟子甚远。最突出的就是董仲舒用阴阳五行、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儒家天人体系。董仲舒宣称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枯,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不仅调整人间秩序,鬼神和一切生命体都在其规范之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这固然是儒家在黄老刑名之学和帝制皇权的挤压下,适应时代形势需要所不得不进行的调整,然而董仲舒对孔孟之道作出这样的改造,也会有稷下齐学邹衍等学者思想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杨衍、陈民镇《从清华简看阴阳家与儒家的交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汉代主流思想演变 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四、材料阅读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4年9月,英、俄、奥、普、法的全权代表会聚维也纳。法国提出,恢复旧秩序必须遵循正统原则,那些被法国革命推翻了的封建王权和制度都是正统的王朝,恢复旧秩序就是应该恢复这些合法的王权及其原有的旧疆界。这一原则得到大会的一致赞同,同时还决定把补偿原则作为大会的另一指导原则,即大国在瓜分小国领土时,如某一国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则可在其他的地方获得补偿。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返回巴黎。为了集中力量进行反拿破仑战争,英、奥、法、俄、普、西、葡以及瑞典八国于6月9日共同签署了《最后议定书》。《最后议定书》共121条,主要规定了欧洲版图的划分,以及明确欧洲各河流完全自由航行。议定书还有17项附件,内容涉及大国对海外领地的划分、呼吁各国停止奴隶买卖、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的章程等。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

材料二
1919年1月18日,27个战胜国的代表云集法国巴黎,召开关于结束战争、安排世界新秩序的和平会议。由于美国和亚洲国家的出席,这次会议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范围内的构建战后秩序的国际关系会议。巴黎和会虽是处理战败国的分赃会议,但俄罗斯问题也引起和会的重视。和会批终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分为两部分,第一章是国际联盟盟约 ,余下部分为对德和约。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会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维也纳会议相比,巴黎和会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秩序的因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