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九校联考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99

一、单选题

1.

早在夏朝时期,商部族已形成以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为核心的神话、图腾崇拜体系。商汤灭夏后,并未拆除夏朝作为立国之本的社神社庙,而是将夏朝的社神神话融入商人的神话体系。这反映了(  )

A.礼乐制度的传承B.文化的交融发展C.农业的突出地位D.阶级矛盾的缓和

2.

如图所示为出土于春秋晚期的牺尊,牛首的形象相当写实,双目炯炯有神,在牛鼻子上设有一个套环。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铁器得到普遍的使用B.耕牛可能被用于农业生产C.家庭手工业十分发达D.礼乐制度在贵族中很盛行

3.

秦统一后 使黔首自实田 。如表所示为部分学者对该政策的解读。据此可推知,该政策最重要的社会作用是(  )

学者

主要观点

学者甲

这是分封制的部分延续,让士族实有田土,承认了六国贵族的既得利益

学者乙

这是在国家授田基础上的变通,让百姓自行充实授田的数额

学者丙

这表明秦朝放宽了百姓可以占有土地的上限

学者丁

这开启了土地商业化的道路,百姓可以自行购买土地

A.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B.打击了贵族大地主的特权C.使百姓占有的土地增多D.在全国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4.

汉高祖统治初期,淮南王黥布造反时,直称 欲为帝 ;而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造反之初,则屈称 诛晁错 匡正天子,以安高庙 ,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中央政府。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分封确保了政权的稳定B.官僚集团造成政治紊乱C.君主专制理念得到强化D.血缘维系了王室的团结

5.

唐朝中央分层决策:第一层是 八座议事 ,即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和六部长官决定一般的行政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上报给 政事堂会议 。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参与会议的是全体宰相,包括三省长官和皇帝指定的官员。如政事堂也有分歧,就上报皇帝,皇帝召集 两仪殿会议 加以解决。这一机制有利于(  )

A.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B.避免宰相权力被分割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政令的执行效率

6.

如图所示为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摹本照片)该书法字体是(  )

A.隶书B.行书C.楷书D.草书

7.

宋太祖赵匡胤兴起于五代藩镇割据之后,对骄兵悍将给专制统治造成的巨大危害有着直接的感受,因此其在夺取政权后,针对将、兵中的不利于专制主义的各种因素采取措施,如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纤细靡遗,至于 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 。材料意在说明,宋太祖(  )

A.注重规范文武官员管理B.削弱割据势力效果不佳C.被迫实行崇文抑武方针D.吸取教训制定防范之策

8.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十分活跃的阶段。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不再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或偏安朝廷)的附属性政权,它们处在与中原王朝的长期抗衡中,在军事上表现得颇为强势。它们迫使中原王朝(  )

A.对长城进行重建B.接受和亲与会盟C.以 岁币 换和平D.开始用火药作战

9.

在宋代,焚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大概与今日家庭里终日飘扬的轻音乐相差无几。宋人不论是读书、闲居,还是烹茶、雅集、宴客之时,都会燃一炉香,让香气氤氲满室。众多宋朝的士大夫热衷于亲手调香,我们所熟知的黄庭坚、陆游皆是此中高手。这反映出宋代(  )

A.礼佛思想的盛行B.社会追求奢靡腐化C.商业化气息浓厚D.人们注重生活情调

10.

元代郭守敬在《授时历》中,断然采用以万分为日法的制度,改变了古代的天文数据以分数形式来表示难以立即比较数值大小,在历法计算中又须作繁杂的通分运算的状况,使天文数据的表达方式走上了简洁合理的道路。据此可知,郭守敬(  )

A.发明了万分为日法B.测定数据领先世界C.具有科学革新精神D.数学领域成就突出

11.

位于中南半岛东部的越南与占婆均为明朝的藩属国,两国长期维持均势,明朝在二者之间扮演着警告入侵者并劝诫受侵者不要报复的角色。仅14世纪70年代,明太祖就曾五次呼吁两国罢兵息争。这可用于说明,明朝(  )

A.重视维护周边稳定B.积极开拓外交领域C.推行闭关自守政策D.面临严重海上威胁

12.

自清朝雍正年间起,曾在西南地区世代为官的众多大姓家谱(族谱)中,多攀附中原迁入的汉族人或将得到中央政府敕封的功臣名将作为自己的祖先,亦有将祖籍换成中原的情况。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背景是(  )
①改土归流的推行 ②察举选官制度的废弛
③羁縻府州的设立 ④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13.

如表所示为嘉靖末年至隆庆初年全国土地、田赋数量的变化趋势。表中信息可用于印证,明朝中后期(  )

时间

全国土地总量/顷

田赋

米石

小麦/石

嘉靖二十一年(1542

4289284.95

18224777

4625822

嘉靖三十一年(1552

4280358.15

18224774

4635821

嘉靖四十一年(1562

4311696.70

18214774

4625821

隆庆二年(1568

4677751.11

19817864

4620686

隆庆三年(1569

4677750.10

22197219

1620626

A.豪强隐匿人口的减少B.民众赋役负担的加重C.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D.人头税 的全面废除

14.

明末清初,国内流传的一些技术手册中出现了水力驱动的锯子和类似自行车的设计图样。在这些著作的配图中,不乏木结构齿轮传动装置的影子,甚至有著作提出了将蒸汽力转化为机械动力的构想。这些现象的出现(  )

A.受益于西学东渐B.推动了动力革命C.缩小了中西科技差距D.标志着近代工业诞生

二、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商朝采用外服制处理与周围方国和部族的关系。那些归属于商朝的方国和部族,一方面需按照一定的时间向商王室进行朝贡,贡献本地的特产、珍宝等,以显示对商王室的臣服和尊崇;另一方面还需奉命征伐,在商王室的指令下参与军事行动,为商朝的稳定和扩张贡献力量。这些方国和部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服从商朝的统治,但是各自保持着自身的社会组织结构,有着自己的首领、制度和文化传统。有时候这些方国和部族也会与商朝处于战争状态,可能是利益冲突、对统治的不满或者外部势力的挑拨等原因。
西周通过大分封,周人的势力和影响得以迅速扩展至黄河下游、江淮流域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区域。众多的诸侯被分封到各地,他们带着周人的文化、制度和技术,在新的领地建立统治,推动了当地的开发和发展。

——摘编自李天石《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概括商朝外服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交融的角度,指出相较于商朝外服制,西周分封制的进步之处。(6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产生、鼎盛、衰落都在唐朝,又称 唐三彩 。唐三彩的艺术价值很高,凝聚了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唐三彩中动物俑造型明显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异域动物形象十分突出。如狮子俑以狮子带翼的形象出现,与萨珊王朝的银器造型几乎如出一辙;洋马、中亚种的双峰驼,都呈现出英姿飒爽的状态。盛唐时的中国国家统一强盛、物产丰富,吸引着胡商不远万里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原。而中原的丝绸、瓷器、冶铁铸造技术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乃至欧洲,驼队是当时最重要的运输载体。盛唐时的长安城有许多胡人,有经营店铺的,也有在朝廷中做官的。唐三彩人物俑中的最为常见的胡人形象为深目高鼻,且头戴尖顶帽,身穿折领衣,牵着鸣驼骏马;有的胡人俑还抱着西域乐器,边弹边唱。

——摘编自尤静《唐三彩——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产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三彩呈现 异域 色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三彩的史料价值。(7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元朝设置行省,最初只是为了军事上一时之需而临时设立的,后来行省制度被长期保留下来,并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辖区。行省之下为路、府、州、县。明初设立了13个行省。后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行省的权力太重,便废去行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由布政使总一省之行政大权,但因为布政使司实际上同于行省,故人们仍习惯称省。明代布政使司下辖府,府领州,州领县。清初仍设布政使司,1661年,康熙皇帝改布政使司为行省。另外,还有察哈尔、青海、西藏和内蒙古几个特别区。清朝前期在行省下有府(或相当于府的厅、州)和县(或相当于县的厅、州)的设置。到了清朝后期,原来的特别行政区划如新疆、吉林、黑龙江等,都改为行省,升台湾府为省。

——摘编自周至《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指出元明清时期行政区划的演变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明清时期行政区划变革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当时在人多地少的困局中,农业经济进一步走向精耕细作和经济作物的多种经营。借助于有利的资源条件,工商业经济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海外贸易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刘文波《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变迁与海外贸易—兼析泉州古代经济发展之路》

根据材料,围绕 宋元经济 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