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焦作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78

一、单选题

1.

斯巴达在国家形成后,保留着原始部落时代的长老会议,长老会议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其成员是由选举产生的60岁以上的28名氏族贵族,皆为终身制。这说明,斯巴达(  )

A.长老会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斯巴达发展成民主政治的典型C.斯巴达残存有原始民主的传统D.长老会议拥有国家军事统帅权

2.

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 五一施政纲领 规定: 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这一 施政纲领 的实施(  )

A.开启了创建人民政权的历程B.有助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C.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建设基础D.促进了政治协商制度发展

3.

史载,苏州府吴江县是王国光出仕的第一站,他上任伊始即大刀阔斧,励精图治,任职一年朝觐考察为 循吏第一 ,先后升任户、吏两部尚书。这可用来说明(  )

A.秦朝加强了地方监察力度B.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C.宋代重视江南地方的治理D.明朝注重外地官吏的选用

4.

1885年,美国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当选总统,面对共和党人控制联邦文官职务的局面和民主党支持者渴求职务的压力,他免除近10万名共和党官员职务(当时联邦文官已达126000人)。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A.文官制度尚未建立起来B.政党分肥制恶风依然严重C.联邦文官采用任期制度D.内战影响到联邦文官任免

5.

据统计,唐律直接引证《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注律者达五十余处,引其他儒家经典更超此数。由此可见,唐律(  )

A.开启了律令儒家化的先河B.融合了理学思想的精华C.体现了封建伦理基本精神D.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6.

在《基督徒的自由》一文中,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 是全然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辖 ,只服从于上帝,他号召信徒们通过信仰上帝去争取精神的自由。马丁·路德的主张(  )

A.体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B.冲破了基督教基本教义束缚C.代表了天主教徒的心声D.从根本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7.

据《隋书》记载,在协助隋王朝统一岭南后,每逢年节全家团聚时,冼夫人都要安排家人把梁、陈、隋三朝君主封赏的物品陈列大堂,并训示子孙: 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这里的 好心 是指(  )

A.拥护隋朝统治的决心B.维护国家统一之心C.加强各民族团结信心D.弘扬传统儒学热心

8.

国际关系格局自形成开始,就处于不断演变中。如表中相关 进步 不足 反映的是(  )

进步

不足

苏俄提出:

·不兼并不赔偿

·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美国提出:

·多边外交、裁减军备

·航行自由、贸易平等

·民族自觉、建立国联

·苏俄被排斥于国际会议之外,未参与战后国际秩序构建

·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秉持强权原则,矛盾重重

共性:

·主张协商谈判解决争端

·呼吁公开外交

·关注到弱小民族的利益诉求并试图将其纳入国际关系体系中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

9.

截至2021年末,中国已与145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扩大了中国与各方的利益汇合点,取得了良好成效。由此可见,当代中国(  )

A.把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B.努力构建协调合作的大国关系框架C.开展主场外交并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D.积极创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

10.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时, 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 。这段史料说明当时(  )

A.依户籍征赋役作用削弱B.采用以职业定户籍做法C.政府解决徭役扰民问题D.人头税退出了历史舞台

11.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规定,凡耕种土地者每亩纳粮食2升作为义仓粮,存贮州县,以备荒年赈灾之需。唐代宗广德年间,义仓已普遍设立于全国各地。据此可知,唐代(  )

A.完善了民间社会救济制度B.拉开了国家广设义仓序幕C.吸取了隋朝迅速灭亡教训D.政府成为社会救济的主体

12.

据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已在四十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炭化稻谷或茎叶的遗存,尤以太湖地区最为集中,其测定年代较亚洲其他地区出土的稻谷为早。这可以用来证实(  )

A.水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B.太湖地区是水稻原产地C.长江流域最早种植水稻D.中国稻种具有独立起源

13.

如图为湖南常宁智慧育苗大棚建设施工现场。近年来,湖南省常宁市通过智慧大棚建设,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这反映了当地(  )

A.重视现代设施农业的建设B.把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C.提升了杂交水稻育种技术D.提高了食物储备保鲜功能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生铁柔化技术的国家,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已发明用 退火 处理办法,制造可锻铸铁(又称 韧性铸铁 )的农具和手工工具。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

A.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B.农业生产已普遍使用铁农具C.采用灌钢法生产工艺D.为铁器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15.

据报道,杭州亚运会推出了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 智能亚运一站通 ,观众、游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体验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这主要反映了(  )

A.杭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破B.人们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C.中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潮流D.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社会生活

16.

据《歙县志》记载,鲍志道 去鄱阳学会计。数年后转浙江、江苏经营盐业 。另据《徽州文化全书》记载,鲍志道 长子鲍漱芳继承父业 ,自奉俭约,见义必为, 他的义举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特赐题 乐善好施 匾额,在故乡建坊旌表 。这些记载反映了(  )

A.明清徽商初创时的义举B.封建王朝开启盐业专卖C.清朝时商帮兴盛的景象D.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不论其他而只从内部看,中国史是反复实现、重新政治统一的一长串奋斗过程。中国本土的复杂地形、多样的文化和语言,以及持续变化的汉人族群,使维持国家统一并不是一件简单、自然的事情。

——摘编自【美】贺凯《帝制时代的中国》

材料二
《新唐书》说, 唐之官制 大抵皆沿隋故 。中枢官制,设尚书省,有尚书令一人, 掌典领百官 共议国政 ;尚书省有左右仆射各一人,掌统理六官;令、仆之下,设六尚书: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设门下省, 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凡官爵废置、刑政损益,皆授之于记事之官。既书于策,则监其记注焉。凡文武职事六品已下,所司进拟,则量其阶资,校其才用,以审定之。若拟职不当,随其优屈,退而量焉 。设中书省, 掌军国之政令 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设秘书省,掌管统籍图书之事。设殿中省,教管皇帝衣服、用品及日常生活等事。设内侍省,均以宦者为之,掌官内侍奉及宣达制令。以上六省,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为最重要。三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加强封建政权。

——摘编自臧云浦、朱崇业、王云度《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史上实现 重新政治统一 的封建王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代中央行政中枢的运行机制。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立起统一的币制,为黄金、布(帛)、铜钱(半两)上中下三等。这种币制至迟在战国晚期已是如此了。汉承秦制,黄金、钱币、布帛的流通都得到政府的认可和保护。唐代的法定货币,亦钱帛兼行。后期钱重物轻,银币出现。北宋以铜钱为主,兼行铁钱、纸币、白银等货币;南宋 钱会中半 ,纸币大范围地流通。元以行钞为主,也曾铸币,且禁止金银民间流通。明前期钱、银、钞三币并用,中期宝钞渐出,白银成为正式货币。清以银为主,钱为辅,银钱兼行。

——摘编自姚遂《中国金融史》

材料二
下表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国际货币制度发展演变

次序

阶段

制度

1

18801914

国际金本位制

2

19181939

这一时期的货币制度是松散的,局部的。

3

19441972

金汇兑本位制度,核心是黄金—美元本位。

4

1973年后

浮动汇率制

——整理自贲喜超《国际金融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 国际货币制度 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与材料相关,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的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发生了探险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向新发现地区大规模殖民和大量移民,从此开始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流包括全球农业文明的交流。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橡胶等传入旧大陆,后来又传入大洋洲;旧大陆的作物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麻类等,家畜猪、马、牛、羊、驴、骡、骆驼等,家禽鸡、鸭、鹅等也传入美洲,后来又传入大洋洲。

——摘编自张箭《人类食物结构演变初论》

材料二
明清时期引种和传播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和烟草等五种作物。玉米和番薯的引进和种植比较顺利,因为它适应荒山丘陵等土地,又耐旱涝,不需要与原有的粮食作物种植争夺土地,所以能够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所接受。马铃薯同样具有对土地要求不高,又早熟高产的优势,所以在全国很快得以推广。花生和烟草由广东、福建引种,逐渐向北传播,很快成为中国百姓广泛接受的经济作物。

——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全球物种大交流 食物物种的种类,并说明其被引种或传播的方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被广泛引种和传播的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50—190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强国,无论是在领土层面还是经济层面。经济转型体现在工业、贸易、金融、运输和农业等方面。相比其他国家,英国经济不仅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优势。铁路的发展,使得许多人有机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频率出行。在短篇小说《呆堡镇》中,狄更斯将火车视为纯真丧失的理由,但同时也把它看作新经验的来源。

短篇小说《呆堡镇》节选我们这些来自小地方的人,大部分都来自呆堡镇……火车站已经把运动场吞掉了。它消失了。那两棵漂亮的山楂树、树篱、草皮,还有所有毛茛和雏菊,都已经让位给了最冷冰冰的石子路……之前载我离开的那辆公共马车,名字好听极了,叫蒂姆普森的蓝眼少女,因为它的主人是上街公共马车行的蒂姆普森先生;现在带我回来的这台机车,大名“97,好不严肃。它属于东南铁东南铁路公司,只会一个劲儿地往伤痕累累的路面上吐煤灰和沸水。

——摘编自【英】杰里米·布莱克《大英帝国300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1750—1900年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750—1900年英国铁路的快速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