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71

一、单选题

1.

考古学家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出土的一处单人墓葬中,发现一组由30多件玉璧、玉珠等组成的面饰,覆盖于墓主人的面部,形似玉覆面。 玉覆面 是此类遗存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 玉覆面 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该地区(  )

A.处于中华文明中心地带B.部落中已出现了权贵阶层C.社会分工更加细致严密D.玉器制作技术居国内前列

2.

西周中期格姬簋铭文记载,霸国宗妇格姬欲在母家晋国支持下立其子为霸国之君,周王室获悉其以兄终弟及承继君位的企图后,立即派员制止并正告格姬牢记先王所定制度。该事件说明了西周中期(  )

A.嫡长子继承制瓦解B.诸侯势力威胁周王室统治C.母系血缘影响力强D.宗法分封制得以有效落实

3.

秦统一后,秦郡分为关中郡、关外郡、新地郡、南北边郡(县)四类。反秦活动主要集中在秦统一过程中新兼并的新地郡,而其他三类郡则并不明显。这一现象说明了(  )

A.郡县制不适用于新兼并的地区B.郡县制强化了国家治理能力C.秦与六国旧地的融合任重道远D.暴政是导致秦亡的主要原因

4.

韩愈在《原道》说 君者,出令者也 ,认为君主的职能在于以儒家之道为根据来发号施令,以维持政治社会秩序,如果君主不履行其 出令 的职能,或者其所出之 并不以 仁义道德 为本,那就 失其所以为君 了。韩愈的这一思想(  )

A.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重树B.加快了儒学思辨化进程C.丰富了程朱理学的哲学体系D.促进了礼法结合的完成

5.

考古学家在东北地区发现多处金代窖藏铜钱,如沈阳新民市出土一缸铜钱,内有汉、唐、五代、辽、宋、金历代铜钱13.5万余枚;锦州市义县出土一缸铜钱,内有唐、宋、金代铜钱,重65千克。这些窖藏钱币皆以宋铜钱为大宗。这表明金代(  )

A.青铜冶炼工艺较为落后B.民族交融促进货币流通C.经济发展受制于宋王朝D.财政收入深受岁贡影响

6.

宋神宗时,王安石用 均输法 管制长途贩运和批发行业,由政府垄断主要生产资源的产销,国营专卖;用 市易法 控制城乡零售行业, 尽收天下之货 市易 贩卖,类似于用官办商业公司来替代民间零售业。此类做法(  )

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避免了商人对社会的掠夺C.强化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有效维护了经济发展秩序

7.

明清时期,江南即有 女工勤者,其家必兴;女工游惰,其家必落 之谚。清代文献载有一贞洁妇女朱氏的事例,其40年所积累的纺织收入四十万有余,并完成了扶养子女成家立业的任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  )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民众与市场联系密切C.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D.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8.

1868年,中英双方就修约进行了交涉,清政府认识到条约关系具有双向性。之后中英签订的《新定条约》首次作了认定双方利益的表述,如条约以 中国允 英国允 的表述方式。这些变化(  )

A.阻碍了英国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B.保障了清政府的最惠国待遇C.保护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利于促进中国的外交近代化

9.

洋务运动时期,冯桂芬作《校邠庐抗议》一书,力倡 中体西用 思想。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谕令将该书印刷1000部,发给京师各衙门,要求群臣签注意见或加以评论并由军机处汇总进呈皇帝,以备采择施行。上述举动表明光绪帝(  )

A.试图营造变法的舆论氛围B.改变了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C.希望弥合新旧派别的冲突D.坚定地维护传统的政治体制

10.

下表是1933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一览表。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地区

消费项目

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

蒙藏地区

总计(%)

食品

59.8

29.5

61.8

46.8

衣着

6.8

15.9

6.7

10.7

房租

3.8

11.3

4.0

7.0

燃料、灯光

10.4

7.3

12.1

9.1

杂项

19.2

36.0

15.4

26.4

A.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有待优化B.政局动荡影响居民消费观念C.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域不平衡D.农村居民生活负担相对较轻

11.

1940年,晋察冀边区进行了普选。易县区选公布结果后,一位老婆婆送给区长馒头三个,她讲道: 我送馒头是希望区长埋头苦干……为什么送三个?是让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 另一个老妇说: 我送区长一双鞋,就是让区长不妥协!永远坚持工作! 据此可知,普选的展开(  )

A.密切了国共的合作关系B.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C.增强了民众的政治认同D.推动了三民主义在边区的传播

12.

1963年11月,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共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的2404名运动员参加。中国对 新运会 非常重视,派出了由229名运动员组成的参赛队伍。中国的参赛(  )

A.拓展了自身国际活动空间B.打破了西方大国对体育事业的垄断C.打开了中国的外交新局面D.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3.

1980年初,在全国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上,当安徽省介绍本省包产到户情况时,几乎遭到参会者的围攻。4—5月,广东、广西等10多个省的群众代表纷纷给媒体反映包产到户是 分田单干 影响了农业生产 破坏了集体财产 。这表明当时(  )

A.两个凡是 的思想尚未纠正B.经济体制的改革没有达成共识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遭到挫伤D.土地所有权变更引发群众不满

14.

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在任职期间是不可侵犯的,但在任职结束后,他重新成为普通市民并对其担任执政官职务期间的行为负责,对其所做的侵害私人权利和国家权利的事情负责。这些规定的实行(  )

A.有效限制了贵族的特权B.体现了罗马的分权制衡体制C.利于民主政治正常运转D.为国家的稳定统治提供保障

15.

下图为历史上某一次人口迁徙事件,该事件(  )

A.增强了希腊文化的影响B.推动了种姓制度的形成C.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D.利于佛教印度教的外传

16.

古代两河流域的诸多国家虽然制定了多部成文法,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法官依据法典规定断案的案例。各地的风俗习惯、以往的判例以及国王的敕令才是法官判案的主要依据。这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  )

A.文明发展滞后于其它地区B.奉行因俗而治的治理模式C.缺乏法律实施的经济基础D.专制王权影响法制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名为 的军事据点。这种城在当时也称为 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为 ,国、野之分由此形成。其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其上层即贵族,又称 君子 ,他们世代垄断官职、爵禄,辅佐国君统治国家。贵族是国人的核心,所以有 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的说法。 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员皆属于平民(自由民),他们有自己的经济、职业(如务农、从事工商业等),并对国家承担当兵作战的义务。下层国人与贵族有疏远的血缘关系,被置于宗法制的控制之下。国人当中参与国家日常政务的主要是贵族,但作为国君同族成员的广大下层国人也都拥有干预政治的权力。如遇有重大问题,国君按习惯要征询全体国人的意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从公元前八世纪始,城邦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特殊形式的国家组织,即城邦内的居民形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建立政府机构,成为城邦国家。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 属于城邦的人 享有广泛的政治生活,在一般城邦中,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但公民身份的确定也有变化,在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往往吸收外邦人或释放奴隶加入公民集团。古希腊的公民社会主要是指享有公民权的这部分人的公共政治生活,但在民主政治时代(约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公民权有了很大扩展,公民资格及于最贫穷的平民,形成了更加广泛的公民社会。

——摘编自赵映诚《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国人和古希腊城邦的公民群体的异同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公民社会形成对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 送字下乡 运动始于19世纪末, 有识之士 深感于 无知愚民 几乎招致亡国的惨剧,纷纷通过各种民众学校、识字扫盲班推广识字运动。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进一步意识到 只有农村和农民有知识和文化,中国才能发展 ,积极投身平民教育运动,推进 送字下乡 。1916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做出 注意贫民教育案 失学人民补习教育办法 的决议。北京、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在1919年分别创办《平民教育》和《少年社会》杂志,宣传平民教育。1923年陶行知、朱其慧等发起组成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此后全国20个省区组成平民教育促进会,办起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和平民问字处,还编印《平民千字课》等读本,推动 送字下乡 的发展。在湖南长沙,从1922年3月到7月,便成立平民学校和平民读书处达1718所。据统计,平民教育促进会出版的平民千字课本,先后发行了300余万册,受教育者达500万人以上。

——摘编自潘祥辉《送字下乡:晚清及民国时期扫盲运动的传播社会学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 送字下乡 运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 送字下乡 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改革开放以前,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思维主导世界格局发展,新中国只有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谈得上发展。因此,发展国防科技,确保主权独立自主,便成为首要战略目标。新中国主要向苏联学习,引进苏联的先进技术,移植苏联发展科技的经验和做法,因此有了所谓的 苏联模式
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 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 的口号。中国向欧美和日本学习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将 请进来 走出去 结合起来,在国际合作交往中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加强调自主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国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摘编自黄庆桥《科技成就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原因,谈谈你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恩格斯曾这样表达唯物史观的三个核心命题:(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一个个体都是历史的书写者、剧中人,绝不能因为在历史的结果中看不到个人所希望的因素,就否定了个人的作用。(2)历史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个合力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宗教的因素,也包括单个个体的意志,历史是所有这些因素所构成的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推动的结果。(3)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既不是 机械决定论 ,也不是 不可知论 ,它总是按照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指向的合力方向前进,如同自然界发展过程一样。

——摘编自牛先锋《经济决定论";的谬误与历史合力论对其的批判》

根据材料,选取唯物史观的任意一个核心命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展开评述。(要求:命题选取明确,史实运用正确,多角度评述,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