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南阳市地区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56

一、单选题

1.

浙江良渚文化遗址距今约5300年到4300年,遗址中有宏大的水利系统、精美的玉器以及城墙等。这说明当时(  )

A.生产力达到较高水平B.玉器是主要的生产工具C.农业生产已高度发达D.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2.

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吴起)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 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据此可知,这些做法(  )

A.主要是为了安抚底层百姓B.削弱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C.重点在扩充国家领土范围D.着重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

3.

老子日: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如表中的主张与老子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是(  )

主张

A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B

治大国,若烹小鲜

C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若讷

D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郡县制下,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尉和监各一。郡下辖县,郡(守)与县 (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由此可见,郡县制(  )

A.提升了贵族政治地位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导致了地方权力膨胀,D.弱化了监察制度作用

5.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汉文帝 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 。这说明汉文帝(  )

A.主张节俭B.反对扰民C.倡导薄赋D.忽视生产

6.

汉代,司马迁有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学思想;司马相如具备 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 的创作认识。这些认识和思想,反映在创作上(  )

A.注重事物整体B.讲究铺陈排比C.推崇辞藻华丽D.追求质朴真实

7.

魏晋时期,当时的世家大族如琅琊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颍川荀顗、河东卫瓘、河内山涛等人,他们或因是国之耆老,特别给予优待;或是参与了魏、晋更替的秘密谋划,掌握机要;或是通过和皇室联姻的方式,成为了晋室的要员。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寒门势力的崛起B.体现了门阀政治的特征C.标志着士族政治的衰落D.构建了新型的选官制度

8.

有学者认为,北魏对中华民族交融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使得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也从敌视、歧视走向相互的认同,使得以往的 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减少。该学者的看法(  )

A.夸大了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B.认可了民族交融的消极方面C.客观地评价了民族交融影响D.片面强调语言通用的重要性

9.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政权对马匹的军事需求巨大,除与北方各政权交易获取以
外,也通过其他途径寻求。940年,南唐曾尝试自己养马,但由于马匹质量不高,主要还是从北方获取。这反映出(  )

A.北方成为南方军事倚仗B.马匹质量决定政权稳定C.南北之间经济交流频繁D.南唐养马未达预期效果

10.

隋至唐初,朝廷的关键职位多由关陇势力(如独孤氏、长孙氏等)把持,其他家族任职者相对较少。这(  )

A.表明了皇权的高度膨胀B.直接造成了隋唐政权的衰落C.体现贵族集团势力庞大D.促进了地方势力的独立发展

11.

如图所示为国画《文成公主和亲》,其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是唐末藩镇割据的产物B.能印证安史之乱后唐朝衰弱C.拓展了唐朝的西北边疆D.促进了汉藏交流和友好关系

12.

宋太祖在宫廷之中立碑,告诫后世继承者勿杀文臣士大夫;宋太祖亲信干将王彦升骚扰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国子监丞、知德州梁梦升迫害武将郭贵,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之罪,反而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这表明宋太祖(  )

A.规范文武官员管理B.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C.实行崇文抑武方针D.进一步加强地方治理

13.

金朝在中原的统治确立后,为保证向内迁的猛安谋克授地,运用政权力量采取了超经济手段,从汉族地主和自耕农那里强行 地。这(  )

A.导致了金朝统治覆亡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C.破坏了土地买卖制度D.阻碍了均田制的推行

14.

如图所示为史籍所载南宋至元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江西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的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战乱导致的迁徙B.赋役制度的变革C.行省制度的影响D.土地政策的调整

15.

元代《地契》记载 地之位、广、价,及买卖双方之身份,皆详录,且经官认。地之附属,如屋舍、林木等,亦一载明。 据此推知,当时(  )

A.土地交易管理严格B.土地买卖十分兴盛C.契约内容简洁明了D.官商勾结买卖土地

16.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且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 公行 机构。公行是由官方允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这一条规的颁布(  )

A.反映清朝加强对外贸易的管制B.开启了清朝闭关自守政策先河C.主要是为了增加海关税收收入D.促进了中外商人贸易公平竞争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三者互相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西汉初期,在中央基本沿袭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权逐渐膨胀。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中朝,重用身边的亲信参与决策,从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地方上实行郡国(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既有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又有分封的诸侯国。后来,诸侯王国势力坐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逐步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张星久《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隋朝的大运河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它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延伸至涿郡,向南抵达余杭。这条运河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千里,跨越了众多的地理区域,它成功地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将中国北方和南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条运河,南方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北方的特产也能够便捷地运输到南方,极大地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和物资流通。同时,大运河的修建也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加强了南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和相互影响。
材料二
唐朝时期,统治者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作用,对其进行了多次疏浚和整修,不断完善运河的通航条件和运输能力。在唐朝的精心维护下,大运河得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大运河沿岸的城市如扬州、杭州等,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迅速发展成为商业繁荣的大都市。这些城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各类人才,商业活动异常活跃。同时,大运河的畅通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南方地区的经济控制,使得南方的财富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向北方,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唐朝的繁荣和昌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朝为了推行治藏的各项经济、政治措施,借鉴了元朝在藏区创设三大行政区域进行统治的经验,设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乌思藏都司下设置了指挥使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行政机构进行直接统治。这些行政机构的官员均由中央政府任命当地首领担任,为朝廷命官。明王朝在今西藏地区的设治,与对藏族僧俗首领的招抚同步进行。朱元璋大业初定,颇欲继承元朝在乌斯藏的政治遗产,对于乌斯藏诸政教势力,只要其归顺,即予认定;及至永乐朝,心颇外向,于乌斯藏亦不例外,数次派宦官入藏,分封了卫藏和康区的三大法王、王大教王及其下的一些行政官职,采取了 多封众建 的方针,使明朝对乌斯藏的管理达到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邓前程《明代藏地施政的特殊性:古代中央王朝治理藏区的一种范式研究》

材料二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式颁发《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此章程逐条详细规定了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督办藏政,对藏政中之军备、外交、财政等政务均作了明确的规定。 金瓶掣签 制度也于此章程内正式建立,规定达赖、班禅等大呼图克图的转世,由驻藏大臣主持 金瓶掣签 掣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不啻为清朝对藏施政的 基本法 它的颁行标志着清朝在西藏地方的施政发展到了最完备的阶段 。此后数十年间藏事安定,是清朝对西藏的统治达到顶峰的阶段。

——摘编自刘为《清朝施政西藏及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政府对西藏的治理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主要内容。(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治理西藏的政治意义。(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代儒学复兴思潮的核心问题有三点:从儒学内部而言,是用义理之学取代章句之学,这是经学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宋学与汉学的分界线;从儒学外部来讲,是要用儒学之道取代以佛老为代表的各种异端,力图使儒学重新获得独尊地位;第三点是要用有为之学取代无用之学。复兴之儒学我们称之为新儒学,它不仅是一个新的开放型的解释体系,更是新儒用以经世致用的大法。只有将这三点结合起来,才是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完整意义上的核心内容,所以说是三位一体而不可分的。

——摘编自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

根据材料,围绕 宋代儒学复兴 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