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高二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20+3)【选择性必修一1—13课】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2 浏览数:156

一、单选题

1.

宗法制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内容是(  )

A.分封诸侯制B.大宗小宗制C.等级朝贡制D.嫡长子继承制

2.

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增加税收B.恩泽贵族C.削弱王国势力D.削夺武将军权

3.

在西欧中世纪,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这说明封君与封臣(  )

A.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B.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C.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D.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4.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特点是 低烈度、大业绩 ,以下能作为证据的有(  )
①未发生全国性的大规模内战 ②在较短时间内结束清朝统治
③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建立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中国近代史上,各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以下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约法》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钦定宪法大纲》 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6.

《晋书.段灼传》指出: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日,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材料中反映了该制度(  )

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D.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7.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

8.

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 恩赐官职制 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

9.

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考试成为选拔官员主要方式B.文官制度取代了科举制C.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消失D.选官更加趋于公平开放

10.

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甄别的用意在于(  )

A.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B.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C.完善公务员的任职体系D.为守旧官僚暗开绿色通道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务员制度经历了1984年《干部管理条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和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直至2008年国家公务员局的正式成立,实现了从初期的摸索阶段到目前的科学化、专业化阶段。这反映了我国(  )

A.公务员管理体系已十分健全B.公务员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C.国家机关廉政建设成绩显著D.公务员制度走向法制化轨道

12.

公元前536年,郑国国相子产不顾贵族的反对,命人将法律条文刻铸于铁鼎之上,以此作为国家的常法。此后,郑国庶民与贵族相争时 不忌于上 。据此推知,子产铸刑鼎(  )

A.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B.旨在打击封建贵族势力C.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D.响应了奴隶阶级的诉求

13.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说, 能否博取上帝的青睐即是衡量一项职业是否有用的标准,但道德标准则是更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它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来作为衡量尺度 。据此可知,新教伦理(  )

A.主张合理地进行消费B.有利于促进社会转型C.全部目的是提升道德D.维护了罗马教皇权威

14.

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  )

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共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A.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B.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立法受到 的思想的影响

16.

唐初官修六史《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晋书》和《隋书》,分政权修撰,无正统与否之分,改变了南北朝时期修史 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谓南为岛夷 的陋习。此举旨在(  )

A.缓和民族矛盾B.增强国家认同C.总结前朝教训D.消除南北隔阂

17.

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 国际法之父 。他创造的这部 法典 是(  )

A.《十二铜表法》B.《战争与和平法》C.《拿破仑法典》D.《查士丁尼法典》

18.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 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 该团旨在 (  )
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   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19.

在1953年为实现普选而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各地自报民族名称有400多个。经过民族识别工作,1954年识别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再度识别19个,加上1965年识别的珞巴族、1979年识别的基诺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民族识别(  )

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B.意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C.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D.有利于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二、材料阅读

20.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西方两大法律体系,其形成与发展对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建设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 英美法系 。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依据,法官的地位突出,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也被称为 法官制定的法律 。其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
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大陆体系国家的代表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

——《选择性必修1历史纵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法律体系形成的特点及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异同。(6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 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 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 典客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 政教合一 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在清朝的前150年,领土较明帝国增加了一倍多,并大部分遗留给20世纪的后继者,被视为今日中国的疆域。中国自身历史的一些产物,被积极地移植到边疆地域,而作为文明人类社会的典范。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在边疆治理上的贡献。(6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 停滞 缓进 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 变与不变 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