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67

一、单选题

1.

如图是出土于山东莒县凌阳大汶口遗址26号墓葬的镂雕旋纹象牙梳,梳子发现于墓主头部,为象牙精心雕琢而成,在上半部分的梳柄部以镂雕手法刻有特殊图案,巧夺天工。除此之外,该墓葬还发现60余件随葬品,包括各种陶器、石器、骨器。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  )

A.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B.手工业生产技术发达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已经出现了私有财产

2.

据《史记·平淮书》记载:汉初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武帝时 众庶以巷养马,阡陌之间成群 马之来至长安者数万匹 。这一变化有利于(  )

A.恢复发展经济B.强化君主专制C.反击匈奴战争D.促进对外交往

3.

韩愈在其散文《原道》中论述道: 周道衰,孔子没,火子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韩愈的论述(  )

A.体现了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了思想多元的基本格局C.印证了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吸纳百家思想重塑儒学体系

4.

北宋末年,汝州、唐州、邓州、耀州等处的窑场相继停产,而浙南山区的龙泉窑却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南宋时期,龙泉窑成为皇家贡瓷窑,龙泉青瓷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南宋中期以后,南方形成一个窑场众多、专门烧制青瓷的庞大窑瓷体系—龙泉窑系。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两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宋代制瓷业的发展壮大C.南方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形成D.政局变动影响经济发展

5.

元代省部台院发急速公文,以带锁木匣入递,先将一副钥匙交各衙门收管。每次封发公文时,在锁上封讫,然后用印封纸浑封匣面入递,入递文书用绢带封记,称 绢袋封发 ,凡发往一个行省的普通文书,不论何种文书,都汇封在一起,交递铺传递,称 汇总封发 。据此可知当时(  )

A.政府重视通信效率B.驿站规模非常庞大C.已经形成奏折制度D.政府行政效率降低

6.

《万历野获编》有论: 我朝书生辈,不知军国大计,动云禁绝通番以杜寇患。不知闽广大家,正利官府之禁,为私占之地。如嘉靖间闽浙遭倭祸,皆起于豪右之潜通岛夷。始不过贸易牟利耳,继而强夺其宝货,靳不与直。以故积愤称兵。 作者旨在说明(  )

A.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B.抵御外来侵略迫在眉睫C.海禁政策是倭患之诱因D.东南海防形势日益严峻

7.

如表是1864—1877年汕头口岸对外贸易货值统计表。下述材料表明当时汕头(  )

18641877年汕头口岸对外贸易货值统计单位:海关银

时间

进口货值

比重

出口货

比重

合计

1864

2934881

95.87%

126560

4.13%

3061441

1865

4566824

97.48%

118288

2.52%

4685112

1866

4783680

95.90%

204758

4.10%

4988438

1867

4781844

93.66%

217070

4.34%

4998914

1868

3961324

93.24%

197893

4.76%

4159217

1869

3565084

92.04%

308349

7.90%

3873433

1870

4102964

91.72%

370181

8.28%

4473145

1871

5584556

92.87%

428728

7.13%

6013284

1872

4743075

83.92%

909088

16.08%

5632163

1873

6396326

85.30%

1102458

14.70%

7498784

1874

6928225

93.04%

518186

6.96%

7446411

1875

7066510

92.08%

608132

7.92%

7674642

1876

8149934

87.27%

1188700

12.73%

9338634

1877

8984547

83.23%

1810200

16.77%

10794747

资料来源:根据潮海关各年海关报告统计

A.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进出口比重极其不平衡D.逐渐成为重要通商口岸

8.

1904侨商张煜南、张鸿南兄弟组建潮汕铁路公司,兴建近代中国第一条华侨投资兴建的商办铁路——潮汕铁路。1929年,国民政府强制改商办为官办。同时,尽管张氏兄弟经营有方,但站长等不少职位还都是由日本人占据。据此推断,当时(  )

A.日本控制中国交通运输B.新式交通冲击传统运输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D.政府重视交通运输发展

9.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 这一评论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帝制B.结束了封建社会C.实现了救亡图存D.完成了革命任务

10.

某一时期,潮汕华侨曾哲坤寄给母亲的批信中说, 奉上金圆券伍仟元,至时捡收家用大人该款收后,速即购买米谷至要。因现在金圆(券)日见缩小,不可久延。是所至盼。 材料反映了(  )

A.美国商品倾销加剧了通货膨胀B.三光政策 导致物价上涨C.国统区经济状况逐渐走向恶化D.国民政府法币改革成效显著

11.

1987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到: 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各地可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 这反映了当时(  )

A.现代企业制度建立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思想观念得到解放D.工业结构得到调整

12.

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西欧城市理念与城市管理模式,对下述材料解释合理的是(  )

城市理念

城市管理模式

分布区域

代表城市

城市是天主教信徒的共同体,使命是模仿和实现上帝之城

城市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堂区,教堂神甫肩负管理责任

在法国中部和南部比较多

昂热

城市是多个行会联合而成的大行会,市民身份和行会成员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

行会是城市治理的中介,行会理事肩负基层治理责任

多分布于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法国东北部、比利时地区和英格兰部分城市

特鲁瓦、里尔

城市是自治和自卫的共同体,存在的意义是保护市民的安全不受军队的掠夺、流民的袭扰和领主的侵犯

市政街区是城市主要基层组织

法国中部、南部均有分布

巴黎、图卢兹

A.西欧城市主要分布于法国中南部B.近代城市源于对封建制度的反抗C.城市管理模式受城市理念的影响D.专制王权加强导致自治城市兴起

13.

如表为欧洲近代某一时期出版印刷年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欧洲某一历史时期出版印刷年表

1466年,德意志地区开始出版和使用由约翰内斯·芒特兰翻译的德语《圣经》;1471年,尼科洛·马勒尼在威尼斯印刷了第一本意大利语的《圣经》;1487年,让德菜里将德穆兰的法语《圣经》交付印刷

1526年,威廉·廷代完成了英语版《圣经》的翻译,并在沃尔姆斯出版1613年,一位女子首次用英语创作出剧本《玛丽亚姆的悲剧》并出版。

A.天主教会垄断出版印刷B.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C.宗教改革推动信仰自由D.新思想的影响不断扩大

14.

法国1848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无须向议会负责也无权解散议会,议会无权弹劾总统;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则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向议会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议会有权弹劾总统。这一变化意在(  )

A.完善分权制衡体制B.强化总统政治权力C.防止君主派的复辟D.建立责任内阁制度

15.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工业革命曾被视为一个英国本土化的故事,研究者多关注经济增长的宏观层面,伴随着计量史学、人类史学、社会史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工业化被视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研究者对这一过程中的社会流动、生活消费等方面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据可知,对工业革命的研究(  )

A.更加强调英国的历史作用B.加强了全球经济文化交流C.微观研究已取代宏观研究D.视角拓展使认识更加全面

16.

以下两图分别为1940年与1975年的非洲地图,这一变化(  )

注:无划线区域为独立国家

A.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造成局部战争与地区动荡D.削弱了美国对非洲的控制

二、材料阅读

17.

农耕经济的基础之上,古代中国曾经发展出高度成熟的农业文明,并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同后来的历代王朝一样,不满于税收的减少,因此力图保持独立的小农的数量,政府提倡兴修水利,提高产量,限制豪强的土地占有面积。当收成不好时,政府不仅减税,也提供救济。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

年代

城市人口千人

总人口千人

城市人口比重

汉公元2

745

南宋1200左右

1820

10430

10900

15900

24200

59600

52900

71000

353000

17.5%

20.8%

22.4%

6.9%

——赵冈、陈中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城市人口的发展变化趋势,试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

18.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取得巨大成就。
材料一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其派驻中国南方代表的指令》部分内容如下
(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组织,它保持着辛亥革命的性质并努力创建一个独立的中华民国。
(三)为完成这些任务,共产党人应该在国民党内和工会内把拥护共产党的人组织成一些小组。靠这些小组形成一支大军去宣传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思想,建立中华民国和组织反对中外剥削者的阶级斗争的思想。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习近平《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出台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哪些史实可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9.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对植物进行驯化时因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农作物,这些作物随着各地人们的交流而传播,地理大发现后农作物出现了全球传播的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考古发现和农业遗址考察来看,最早的花生考古发现来自秘鲁。16世纪伊始,葡萄牙人从新大陆的巴西把花生引入非洲的甘比亚和塞内加尔。尔后,随着殖民地和贸易口岸的建立,1522年传播到非洲东海岸。北美洲栽种的花生被认为是从非洲引入,英法争夺北美洲殖民地时期从非洲引种花生,当时花生仅作为黑人奴隶的粮食。16世纪初花生传入欧洲,首先在西班牙种植,再传播到其他地方。亚洲的花生由西班牙、葡萄牙人引入。至18世纪末花生在东南亚广泛种植,在当地栽培作物中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稻,是农民食用、灯用等主要油料,花生饼是种植甘蔗的主要肥料。

——陈明《一花一落一世界:花生何时入中国?》

材料二
欧洲人是在16世纪开始获知茶叶的,但最初向欧洲介绍茶叶的并不是那些初到中国沿海的葡萄牙人,而是一位名叫拉木学的意大利学者。而最早将茶叶输入欧洲的则是荷兰人,时间大约在1610年。茶叶引入荷兰后,饮茶随之而起。荷兰是欧洲最早开始出现饮茶之风的国家。到了17世纪中期,饮茶在荷兰已经比较流行了。17世纪中期,茶叶已通过各种途径输入英国……1657年,英国伦敦的一家咖啡店打出的招牌说中国茶叶 有益健康,老少咸宜 ,并且列出了茶叶的10多项功效,包括提神明目,健肝养胃,益肾利尿,增强记忆,促进消化,治疗头痛,预防疟疾,等等。18世纪前期,茶叶已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饮茶成了英国人的日常习惯,英国因此而成为 饮茶王国

——周莉萍《茶叶的全球传播》

(1)根据材料,任选一种作物在地图上绘制其传播的路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全球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作物全球传播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 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组的观念得到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 华夏认同 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