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成都市九县区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4+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7 浏览数:35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符合卡片中所描述的是(  )

位于辽河上游;

有精美的玉器出土;

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大汶口文化D.红山文化

2.

何尊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器物上刻有 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今河南洛阳)……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 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 ”的字样。关于何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研究西周分封制的重要原始材料
②与文献史料相互佐证,印证了成王迁都成周的真实性
中国 二字最早出现于此,是一个政治概念
④反映了周朝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的地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如表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国家的变法运动内容。据此可知,这些变法意在(  )

国家

变法内容

鲁国

初税亩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

齐国

相地而衰征按土地的现实占有情况、土地的多少与土质的好坏,进行租收赋税

晋国

作夏四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国人,且承认土地的现实占有权

楚国

量入修赋按田亩、土地好坏征收军赋

秦国

废井田,开阡陌

A.调整生产关系B.废除宗法体制C.推动文化繁荣D.改革社会风俗

4.

春秋战国时期,王纲解纽,礼崩乐坏。诸子百家为重新恢复或建立秩序,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家思想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B.治民无常,惟治为法C.有治人,无治法D.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5.

秦朝统一后,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后设九原郡,南征越族设立三郡。这些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小农经济出现C.开创了专制主义体制D.发展了西周的分封制

6.

贾谊认为,秦王 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书》记载秦朝, 赭衣(囚犯)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 。由此可知,秦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严刑峻法B.赋税徭役沉重C.国家分裂D.阶级矛盾尖锐

7.

汉武帝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措施与该图直接相关的是(  )

A.推行 推恩令 ,削弱王国势力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缓解匈奴威胁C.设置北庭都护府,注重西域管理D.设立 中朝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8.

《汉书》记载 以大汉方制万里,岂其与水争咫尺之地 夫天命初定,万事草创,及臻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必待明圣润色,祖业传于无穷 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  )

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大一统 的政治理念D.华夷之辨 的思想意识

9.

《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时期, 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 。该材料中的举措(  )

A.维护了大一统政治局面的需要B.表明了黄老之学已无任何价值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取决于汉武帝的学术兴趣偏好

10.

孝文帝在改革中引入了魏晋门阀制度,为鲜卑贵族定姓族,以姓族划分门第等级,促进了胡汉高层贵族的融合。这一做法有利于(  )

A.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B.铲除鲜卑旧贵族势力C.统一封建国家的形成D.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11.

唐朝时期,敦煌地区寺学教育的内容可大致分为:儒家经典类、童蒙读物类、诗词歌赋类、应用文书及阴阳卜筮类、佛经类、医书类。这反映了当时(  )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B.佛教与儒学的交融C.文化政策的开放性D.教育出现繁荣局面

12.

历史上对唐太宗的评价,不同文献有不同的记载(如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出处

评价

《新唐书》

唐太宗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资治通鉴》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明实录》

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

吕思勉

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武帝,更无论梁武帝。

A.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B.由于时间久远难以客观公正评价历史C.史料互证定能还原历史真实面貌D.评价差异受研究视角等多种因素影响

13.

《文献通考》记载: 吏部所试四者之中,则判为尤切,盖临政治民,此为第一义……今主司之命题,则取诸僻书曲学,故以所不知而出其所不备。 这反映出当时的科举制(  )

A.体现了选拔的公平公正B.有待进一步优化C.能够选拔德才兼备人才D.有利于文化繁荣

14.

隋唐时期的草市主要出现在城郊的交通要道。唐诗中不乏对草市的记载,王建诗曰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李嘉祐 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隋唐时期草市的发展,反映出了此时(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海外贸易的繁荣C.诗人对经商的向往D.市坊制度的破坏

15.

据史书记载,初行两税法之际, 按地收敛,土户与客户,共计得三百余万 ,其中权门豪强所隐占的客户就占了2/5。后两税法确定了 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的原则。由此可知,该规定(  )

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减轻了百姓的赋役负担

16.

如图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该作品反映的书法字体(  )

怀素《自叙帖》

A.字体结构端正严谨B.技法讲究含蓄内敛C.书写突出灵动写意D.笔画连绵易于阅读

17.

9世纪中叶,新罗人金可记来大唐长安留学,考中 宾贡进士 后却不入仕途,而是隐居在子午谷中炼丹修道。多年以后金可记回到新罗,将道教的种子带到了新罗,推动了道教在新罗的传播。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唐朝文化有强大影响力B.对外交流以宗教传播为主C.新罗成为唐朝的藩属国D.交流与互鉴推动文化发展

18.

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到朝廷成为禁军,以守京师。不及等者留本地作为地方军,虽间或出戍外地称 役兵 。宋朝此举意在(  )

A.缓解国家财政负担B.加强中央集权C.改变崇文抑武方针D.强化边防安全

19.

如表为部分海外地区宋代钱币出土分布情况,据如表可推知,宋代(  )

出土时间

出土地点

钱币构成

1827

新加坡

多数为宋代铜钱

1911

斯里兰卡

出土12枚宋代铜钱

1945

非洲坦桑尼亚

北宋铜钱108枚,南宋铜钱56

A.海外诸国铸币技术落后B.海外商业贸易繁荣C.铜钱大量外流引发钱荒D.官方贸易利润丰厚

20.

宋代从文人士大夫,以至民间下层,纷纷涉足描写市民情感的白话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开创了以口语化的民间通俗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文化的世俗化色彩明显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C.市民文化淡化等级观念D.市民为文学创作的主体

21.

宋代厚嫁之风盛行,聘礼、嫁妆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礼之多少 。这表明宋代(  )

A.婚姻自主形成社会风尚B.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增强C.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经济发展影响婚姻观念

22.

西夏仁宗皇帝李仁孝在位期间,十分重视教育。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于皇宫中设立 小学 ,规定凡西夏宗室子孙自7岁至15岁皆得入学。同时仿照宋朝制度,建立孔庙、祭祀孔子;实行科举,重用名儒。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彰显政权的合法性B.推进西夏封建进程C.借助汉制巩固统治D.学习中原选官制度

23.

如图为辽代壁画《童嬉图》,壁画中有茶碾、茶盏、酒坛、酒碗等物,身后方桌上是文房四宝。壁画真切地反映了辽代的点茶用具和方式,细致真实。《童嬉图》可以用来说明(  )

A.辽宋友好往来交融互鉴B.中原农耕文明的优越性C.民族交融影响生活方式D.辽代茶道技艺全国领先

24.

西夏文字创成后,元昊尊其为国字,在西夏境内推广使用,并委派专人教授,一直延续到西夏灭亡。各类官署文书、买卖文契、文学作品、史书辞典、碑刻印章等皆用西夏文字书写,甚至大量译自汉文的典籍和佛经也用西夏文字出版。这说明西夏文字(  )

A.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B.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C.成为民族交融的纽带D.提升了民众文化水平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历纪元前二百二十一年也,初并天下,廷尉斯等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能及。臣等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摘编自吕思勉《秦汉史》,5页

材料二

隋唐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嬴政创立的制度,并分析其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出上图框内相应的机构名称,并简述该中枢机构设置的影响。(8分)

26.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材料二

材料三
两汉王朝对匈奴和西域各国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册封官爵等政策,来加强对边疆的控制。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以怀柔、招抚为主。唐王朝对边疆各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州府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州府事务,可世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所反映的时期并指出秦始皇为改变材料一所述状况采取的措施。(6分)
(2)判断材料二中如图所反映的朝代,并说明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朝相比,唐朝在处理民族问题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并简析其不同的原因。(10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2分)

三、综合题

27.

水利工程的时空分布变化,与区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图1秦汉水利工程分布图

——顾浩《古代中国的灌溉文明》

材料二

图2唐代水利工程分布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到唐代水利工程分布图的变化。(4分)
(2)提取图1、2中的地图信息,围绕 水利事业与经济重心南移 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