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63

一、单选题

1.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不断趋向文明的历史进程

2.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以下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属于中原文化区的是(  )

A.仰韶文化B.良渚文化C.龙山文化D.红山文化

3.

李时珍曰: 古者以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 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是(  )

A.北京人B.元谋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4.

殷商时期,盘庚提出 罔不惟民之承保 式敷民德 ;西周时期,文王提倡 怀保小民,惠鲜鳏寡 用咸和万民 。这说明,商周时期(  )

A.统治者推行 仁政 B.儒家民本思想受到重视C.宗法观念日益强化D.养济保民思想既已出现

5.

《史记》记述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之事时,基本以《国语·郑语》为其叙事依据,但并未采信《国语》中褒姒是祸害周室、流毒三代的 龙漦妖子 的说法,也未采纳《诗经》中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的评论,反而认为西周灭亡主要是周幽王的责任。司马迁的这一看法反映了(  )

A.汉代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B.历史认识与现实的有机联系C.开放包容的大一统时代气象D.司马迁对周幽王抱有偏见

6.

江南原本被中原诸国视为蛮荒的 夷人 聚居之地,但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中原诸国,对于中原各国贵族视为 文明 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 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这反映了(  )

A.中华文明多元起源B.江南地区融合中原文化C.中原诸国傲慢无礼D.江南地区开始超越北方

7.

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 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表达了某位思想家对听乐曲行为的批评态度。这属于哪一学派的思想观点(  )

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

8.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9.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度量衡这一措施的主观目的是(  )

A.方便国家征收赋税B.促进商品经济的流通C.打败匈奴和南越D.推动小农经济的繁荣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记载帝王相貌时,多按佛的相貌来描绘。如《三国志·蜀书》卷二《先主传》描述刘备 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这反映了(  )

A.儒学出现了严重危机B.统治者视佛教为正统C.民众普遍信仰佛教D.佛教与政治紧密结合

11.

如图是《唐代礼宾图》(7世纪末),描绘的是唐代官员迎送外国使节情境。这些嘉宾中可能有(  )

A.西罗马帝国商人B.拜占庭帝国使者C.马其顿帝国使者D.巴黎大学访问学者

12.

史载: 魏主下诏,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此魏主(  )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B.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C.消除了不同民族之间隔阂D.创立了新的选官制九品中正制

13.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内地的棉花种植最早出现于(  )

A.先秦B.秦朝C.宋朝D.清朝

14.

宋神宗年间对路级监司有了新的规定,公元1019年宋神宗下诏: 改任权发遣淮南东路提点刑狱范百禄知唐州,以(范)百禄与知扬州鲜于侁避亲故也 ;熙宁八年,权提举河北路邢狱范渊与本路转运副使陈知俭有亲嫌而被改任差遣。这种规定(  )

A.激化了社会矛盾B.净化了官场风气C.有利于中央集权D.推动了地区交流

15.

宋代政府打破唐代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的禁令,使商人获得了从政的权利。政府还制定法律,对勒索商人的官吏进行惩罚,如果 留滞(商人)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轻者徒一年 。宋朝政府的做法(  )

A.有利于边弱危机的缓解B.扩大了科举选官的范围C.旨在解决 三冗两积 D.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16.

《元史》卷91记载: 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材料中的 都省 是元代中枢机构,指(  )

A.行中书省B.中书省C.尚书省D.枢密院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统计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根据材料归纳西汉至北宋我国人口变化特点。(8分)
(2)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18.

观察下图(图1、图2),并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

(1)图1中从咸阳连接到蜀郡、南郡、会稽郡等地的线条代表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8分)
(2)图2是哪个朝代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2分)
(3)比较分析图1、图2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哪种制度(写出地方行政制度名称)较好,并说明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 德泽布 ,即 天下和为一家 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 。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 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唐代丝绸之路

请根据材料提取有关唐代对外开放特点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