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3)【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50

一、单选题

1.

考古学家在距今4300—3700年的宝墩古城遗址内陆续发现了多组大型建筑基址,这些建筑基址规模大,筑坑规矩、筑网清晰、规格较高,单体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应为宝墩文化时期类似宗庙的大型公共礼仪性建筑的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宝墩古城遗址时期(  )

A.礼乐制度开始萌发B.具有早期国家特征C.城市建筑形成规制D.政治权力趋于集中

2.

秦朝《行书律》中规定:文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急行文书,另一类为普通文书。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送达,不可有片刻滞留。普通文书也要于当日送出,不能积压。由此可知,秦朝文书制度(  )

A.有利于扩大政府影响力B.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利于国家行政管理运转D.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

南北朝之前, 字只有 水道、河流 之意,而《魏书》所载牛川、宁川、敕勒川等地名中的 ,则是鲜卑语 荒野、荒滩草原 的意思。于是, 字有了新的义项,并沿用至今。这表明(  )

A.江南开发缩小了南北差距B.文化交流奠定了统一基础C.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内涵D.民族内迁拓展了文学题材

4.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面有关科举考试的诗句与历史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诗句

历史结论

A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

B

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

科举选拔标准存在缺陷

C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科举取士有年龄限制

D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读书人政治地位提升

5.

据《宋史》载:铜梁人庞某状告他的三个姐姐侵占其田,经县令吕陶审问后,三人服罪。 弟泣拜,愿以田半作佛事以报 ,吕陶劝庞某道: 三姊皆汝同气,方汝幼时,适为汝主之尔。不然,亦为他人所欺。与其捐半供佛,曷(何)若遗姊,复为弟,顾不美乎? 这反映出当时(  )

A.司法审判具有较大随意性B.情理法交融的司法特点C.土地兼并冲击了传统秩序D.法律渗透三教合一理念

6.

下图所示为 康熙的红票 ,是康熙帝发往欧洲的一封公开信,使用满、汉拉丁三种文字印刷于红纸上,发给来到广州的西洋商船,请洋商带回欧洲,意在探听康熙曾派往西洋的两组钦差的音信。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

A.谋求与西方建立外交关系B.已卷入到中西交流之中C.废除了对外闭关自守政策D.试图扩大朝贡贸易体系

7.

下表为清政府总理衙门奏请 筹办夷务 的部分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主要内容

1870

奏请将教案纳入地方官考成

1875

奏请饬令直省疆吏刊刻条约,分发府县官员参阅

1877

奏请敕令各省督抚将是否熟悉条约作为官员升降惩处的依据

A.中枢机构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B.总理衙门职能扩展到官员考核C.外交近代化导致宗藩体制瓦解D.外交变动引发国家治理的调整

8.

同盟会成员秋瑾(1875—1907)就义后,在清末社会舆论的推动下,以 男女革命 的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出现;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党及后来的国民党为其构建了 革命先烈 的政治形象;抗战爆发后,为了动员全国妇女投身抗战,秋瑾以 女革命家 的政治符号出现在国民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中。秋瑾的形象转换主要受(  )

A.政治形势的影响B.文学作品的影响C.社会舆论的影响D.妇女运动的影响

9.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的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局部),该次战役(  )

A.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B.取得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C.基本摧毁国民党主力D.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0.

下图反映了1954—1963年国内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其中出现第④阶段的发展趋势的政策原因是(  )

A.一五 计划的提前完成B.提出建设 四个现代化 C.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D.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开展

1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政府将1971亿港元的土地基金移交特区政府,以增强香港财政储备,还明确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坚决支持特区政府救市。这些举措(  )

A.消除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B.奠定了香港平稳回归的基础C.坚定了国家扩大开放的决心D.维护了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

12.

下图是一枚公元前137年的罗马铸币,铸币上描绘了一位公民正在把选票投到选票罐中。关于铸币中公民的选举对象,下列选项最合理的推测是(  )

A.执政官B.国王C.元老院D.元首

13.

12世纪下半期西欧逐渐产生 两剑论 。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任何人都不得兼而有之。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教会使用,另一把为教会服务。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这一理论(  )

A.为教皇国建立提供理论保障B.提供了教权扩张的依据C.反映西欧城市自治社会诉求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基础

14.

1534年英国《至尊法案》中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拒绝接受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中,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法语,并创立了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等政治仪式。这些史实反映出(  )

A.封建专制王权的强化B.天主教会受到科学冲击C.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D.英法民族国家意识增强

15.

创作于1919年的美国漫画《威尔逊:国际联盟》(如图),描绘了美国总统民主党人威尔逊带着国际联盟盟约回到美国的遭遇。威尔逊的遭遇预示着(  )

A.国联力量弱小而无力自保B.美国国内的军事冲突加剧C.世界和平面临着严重威胁D.国联的权威性将受到损害

16.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对文官系统的控制。这些表明,文官制度(  )

A.面临现实的挑战B.已成为政客夺权的工具C.已失去传统优势D.摒弃了 政治中立 原则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 边海 的地理条件,发展 鱼盐之利 ,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 海上丝绸之路 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 附商舶 西行 求法 ,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 海防 的主张: 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 海禁 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 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06年姚锡光的一份奏章中, 海权 二字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公文中,其内容为: 现时局日艰,海权日重,欲谋自强之用,非振兴海军,无以外固洋面,内卫各省 ,明确出现 海权 一词。
1908年严复代拟《筹办海军奏稿》提出: 必有海权,乃安国势。事处今日,欲以为自强固圍之图,必在筹办海军者。欲立基础、必取新图。早建海权,国振远驭之良策,民受航海之利资。
1920年9月29日《申报》第16版评论道: 一国海权之发达与否,恒视渔业之盛衰为转移。渔业盛,则海权扩张,而国家之经济力强;渔业衰,则海权退缩,而国家之经济力弱。
1928年《海上权力论》一书由三星印刷局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海权论专著,一方面从学理上厘清与辨析了海权的概念和内涵,多视角梳理了民族危机的根源,提出了西方海权 持续侵略 等观点;另一方面,它从国防观、现代化、民族性等角度,对制约中国海权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驳斥了基于误解海权而产生的错误观点,揭示了海权对于保卫主权和构建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据陆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海权探讨一以林子贞<海上权力论>为中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海权观的变迁。(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离异与回归】(12分)
著名学者章开沅用 离异与回归 高度概括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化之间 剪不断、理还乱 的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他认为,传统文化与近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是 从离异开始,以回归终结;离异之中经常有回归,回归之中继续有离异 ;一个民族的现代文化,只能从本民族传统文化中 生长 出来,而不可能凭空产生。
请围绕 离异与回归 ,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通过公开考试进行选拔,对学历和专业知识有着特定要求。文官一旦被录用。只要不犯严重错误,便可长期任职。文官在任职期间会接受系统的培训,以便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文官需遵循严格的职业道德規范,以英国为例,其文官制度对文官的选拔和管理极为严格,高度注重培养文官的专业精神与责任感。

——摘编自周民锋《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

材料二
在西方国家,文官要忠实执行政府的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以 超然 的态度为政府服务,不得参与党派斗争。例如,美国的文官制度规定,文官要避免政治活动,不得在选举中为特定的候选人拉票。这种 政治中立 原则旨在确保文官能够公正地履行职责,不受党派利益的影响。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通过制定干部政策、选拔任用干部等方式,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领导。同时。中国公务员制度也注重公务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不同。(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