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815

一、单选题

1.

商朝时期,辔地常处于敌方攻击威胁之中,当商朝实力强大时,商人在此抵御外敌维护统治;当王朝统治力减弱时,辔地最终叛商或被敌方侵占,商人将其称为敌对方国 辔方 。这说明商朝(  )

A.有一定疆界观念B.中央集权在强化C.对边地控制不稳D.与方国关系多变

2.

三代 因地而税 ,田地是赋税征派的主要对象。秦汉时期则 舍地而税人 ,基于人口的赋役征派是王朝最基本的财政收入,无论是税额,还是所起的作用,相比其他种类的赋役都更重要一些。这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B.土地兼并严重C.政府实现对人身的有效控制D.小农经济出现

3.

后赵石虎统治时期,有官员上奏称,佛出西域,为外国之神, 非天子、诸华所应祠奉 ,石虎回复以 朕生自边壤而君临诸夏,佛是戎神,正所应奉 。这说明当时(  )

A.胡化与汉化的交替进行B.北方皇权强化C.民族交融助推佛教传播D.佛教的中国化

4.

同样是分裂时期,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北方多国并立,南方政权相对统一。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相对统一,南方处于多国并立的状态。这一变化(  )

A.导致了儒学复兴运动B.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C.改变了地方行政制度D.反映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5.

文献记载,元朝太子上午接受儒生的教导,下午接受喇嘛的教导,他认为喇嘛讲的藏传佛教的内容十分好懂,而对儒生讲的并不是很有兴趣。这反映了元朝(  )

A.儒学正统地位被打破B.世俗文化发展C.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D.佛教传入中国

6.

下表为14世纪中国与意大利书价统计表,导致两国书价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

14世纪中国与意大利书价统计表

书籍种类

中国每册价格

意大利每册价格

一般书籍

0.5

1326

医书

0.49

4

法律书

0.9

2026

A.通货膨胀B.科技水平C.文化水平D.经济水平

7.

康有为主张新学伪经说,认为古文经是刘歆为了帮助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而伪造的,但是他在给光绪帝三次上书中多次引用古文经。这反映出康有为(  )

A.从传统中寻找变法依据B.实用主义倾向C.调整思想适应西学传播D.减少变法阻力

8.

1923年,苏联特命全权代表越飞与中国国民党领袖孙中山举行会谈,商讨了国民党改组等问题。会谈后,越飞发表声明称: 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上均不能引用于中国,中国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统一与完全独立。 该宣言(  )

A.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B.成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C.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D.是苏联实行民族扩张主义的具体表现

9.

1945年8月13日,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发文指出:原子弹不像传闻中那么神奇,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原子弹受制于制造原料的稀缺,无法大量生产制造;原子弹在战争中起的作用有限,不是结束对日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该报道的主要意图是(  )

A.为战后政治斗争争取主动权B.促进战后世界和平C.为赢得解放战争作舆论宣传D.反对美国霸权主义

10.

20世纪50年代的陕西某村,年轻男女被组织起来演唱戏剧。传统曲目《王宝钏与薛平贵》《白蛇传》经重新阐释后,传达出对婚姻自由的支持;1956年,歌颂机械化成就的新式戏剧《不能走那条路》备受欢迎。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

A.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B.文艺创作围绕爱情展开C.农村实现全面机械化D.文艺创作贴合时代需求

11.

1978—1993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呈现出由 的转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 分灶吃饭、各负其责 权责结合、自求收支平衡 包盈包亏、自行负责 。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中央财政权力B.构建市场经济体制C.激发地方经济活力D.打破计划经济束缚

12.

莎草纸是古代西欧最重要的书写材料之一,最晚从7世纪开始,西欧世俗君主发布的文书就已改用畜皮纸,此后,西欧的文书载体成为畜皮纸的一统天下。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B.中国造纸术的传播C.西欧中世纪教会专权D.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3.

普鲁士驻俄大使秘书福凯罗德在手稿中记述俄国彼得大帝在商业上的目标:应该怎样减少外货输入俄国的数量,同时又增加国货输出的数量;应怎样把海上贸易从外国人的控制下夺取过来,并鼓励俄国人用本国的商船把货物运往国外。这反映出俄国(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积极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极力推动对外殖民扩张D.试图摆脱西方经济控制

14.

1755年,英国众议院议长昂斯劳批评那些在内阁里抱有不同意见而又不敢在国会里公开表达出来的人, 大臣们是不大喜欢国会的,他们从不将事情拿到那里商讨,只是将那些非得到立法机关通过不可的问题带去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国会处于无权的地位B.责任内阁制尚未完善C.内阁凌驾于国会之上D.内阁与国会矛盾尖锐

15.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 必须从俄国的全部领土上撤出外国军队,使俄国能够得到一个无阻碍的和顺利的机会来独立决定它自己的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保证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时受到诚挚的欢迎。 这体现了(  )

A.废除秘密外交B.航海自由C.消除贸易壁垒D.民族自决

16.

二战后,美国建立了多边出口管制体系,和盟国一起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出口,但是,当美国停止对部分盟国无偿军事援助后,出现大量向社会主义国家运输禁运物资的情况。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阵营逐步走向瓦解B.重建国际贸易体系C.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强大D.美国霸权遭遇挑战

二、综合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刘邦称帝后,意欲定都洛阳,后听从谋士娄敬建议,定都长安。以下是娄敬劝说刘邦定都长安的理由。
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辅佐他,就在洛邑营造成周城,把它作为天下的中心,四方各地的诸侯来交纳贡物赋税,道路都是均等的。这样君主有德行就容易靠它称王统治天下,没德行就容易因此灭亡。如今陛下从丰邑沛县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这种情况却要同周朝成王、康王的兴盛时期相比,我私下认为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再说秦地有高山被覆,黄河环绕,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之众的雄兵是可备一战的。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又以肥沃的土地为依托,这就是所说的形势险要、物产丰饶的 天府 之地。陛下进入关中把都城建在那里,山东地区即使有祸乱,秦国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并占有的。

——整理自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材料二

——摘编自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

(1)根据材料一,阐述西汉定都长安的优势。(6分)
(2)中国古代都城变迁趋势是自西向东移,经济重心是自北向南移,围绕 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与经济重心的关系 自拟论题,展开论述。(12分)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广西山多地少,且耕作粗放,水利落后,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素称 地瘠民贫 ;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地少人多的矛盾变得越发尖锐,而土地兼并现象却愈演愈烈,大量自耕农、半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或游民。广西原是百粤(越)杂处之地,秦代始有汉人迁入,而以清代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各民族共同为开发广西作出了贡献,但彼此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隔阂与冲突。随着客民人数不断增加、分布区域越来越广,土客之间常为争夺耕地等发生冲突。双方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各分营垒,动辄为睚眦之怨械斗,给社会带来极大破坏和震荡,成为广西境内一大严重的社会问题。

——摘编自夏春涛《太平天国的兴起与败亡》

材料二
甲午战后,山东人不仅在战争中遭受直接痛苦,而且在战后受到直接影响,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之后,山东成了德国人独占的势力范围。德国人修铁路,开矿山,强占民田民房,破坏水道,破坏坟茔,山东境内铁路沿线、矿山周围的百姓没有得到经济开发所带来的好处,反而因经济开发而受到了无端伤害。甲午战后,外国资本控制的铁路及沿海航运业是一个新兴的价格低廉的物流渠道,因而,传统的物流通道即南北大运河日趋衰落,原先凭借运河谋生的船夫、挑夫、搬运工,甚至相关的餐饮店、旅馆等都受到极大影响,从业者大批失业,四处流浪。1899年,黄河流域遇到空前干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不仅造成了严重饥荒,流民遍野,而且由于干旱,人们的情绪也受到非常恶劣的影响,怒火中烧。

——摘编自马勇《义和团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广西存在哪些社会问题。(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抗清政府的太平天国运动出现在广西,而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出现在山东的原因。(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国于巴黎签订《非战公约》,正式名称为《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截至1933年,加入本公约的国家总计六十三个。
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第三条:本条约由序言内所列缔约各方按照它们各自的宪法程序加以批准,并于所有它们的批准书均交存华盛顿时,在它们之间立即生效。
本条约依前款规定生效后应开放一个必要期间,使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可以加入。加入书应交存华盛顿,在这样交存以后,本条约在该加入国和已参加的其他各国之间即行生效。
材料二
美法两国原来不想邀请苏联参加非战公约,1928年8月5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向记者招待会揭露了本公约的反苏性质后,美法两国不得不向苏联发出邀请。1928年9月27日,苏联加入了《非战公约》。
苏联政府研究了公约的本文,认为第一条中关于禁止战争的措词本身不够明确,可产生各种任意解释。苏联政府认为应禁止一切国际战争,包括作为执行 国家政策 工具的战争和服务于其他目的(如镇压人民解放运动)的战争;应予以禁止的不仅有正式法律意义的战争(需预先宣战等),还有武装干涉、封锁、武装占领他国领土和港口等军事行动,有几个苏维埃共和国本身就曾经是这种进攻的对象。而目前四亿中国人民正遭受这种进攻。此外,第一条中谈到只可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执和冲突,苏联政府认为拒绝恢复正常和平关系或破坏各国人民间这种关系也应列为公约所禁止的非和平手段,因为这种行动排除解决争端的和平手段,使关系紧张,有助于制造战争气氛。

——以上材料改编自齐世荣编《世界通史资料选编·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战公约》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加入《非战公约》的目的。(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