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学校高一第一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15+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7

一、单选题

1.

由图1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具有 (  )
图1

A.悠久性B.统一性C.多元性D.连续性

2.

西周的分封,大体上有褒封和实封两种类型。褒封,主要是对古帝王后裔所属政治势力及各地原有方国的承认或认定;实封,是对同姓宗族成员和部分异姓功臣实行授土领民。可知,分封制(  )

A.将不同族群整合到西周统一政治序列B.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C.以血缘亲疏作为封邦建国的主要依据D.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

3.

春秋时期,燕地辖区既适宜种植,又有放牧的天然牧场,临海还经营渔业。农耕、游牧和养殖的经济形态在这里交会,三种不同的饮食风味处于同一疆域。这反映了(  )

A.民族矛盾加剧B.变法效果显著C.民族交融加强D.分封制度瓦解

4.

据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史料

史料出处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而得天下;失天下有道,失其民而失天下。

《孟子》

治国者必以其所治者为本。

《荀子》

A.儒道两家主张趋于一致B.百姓向往安定的生产和生活C.统治者尤为看重土地和人民D.儒家与道家思想领域融合的加强

5.

据《史记》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所颁布的大政方针,把 车同轨 一法度衡石丈尺 书同文字 并列。秦朝此举意在(  )

A.巩固国家统一B.树立君主权威C.方便交通发展D.彰显皇恩浩荡

6.

秦汉以后,国家形态结构演变为以郡县制为机制的 大一统 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在这样的国家形态结构内,以汉民族为核心的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 中华民族 的民族共同体已开始形成。这说明秦朝(  )

A.实行 中央—郡县 制的国家形态结构B.采取军事行动最终结束了分裂局面
C.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其统治短暂D.周围的戎狄蛮夷开始融入华夏民族

7.

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 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  )

A.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B.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C.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D.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

8.

西汉初年,丞相萧何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在萧何去世后,曹参接任丞相之位,他基本上全盘遵循萧何之制,史称 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 现象出现的背景是西汉初年(  )

A.经济凋敝,需要稳定政策恢复发展B.相权膨胀,主导制定国家大政方针C.社会稳定,缺乏政治改革主观意愿D.沿袭秦制,统治政策尚未发生变化

9.

汉武帝时期,将铸币、煮盐、冶铁的权力收归朝廷;把原来因路远而运价高、损耗大的贡品,设官经理,运到缺货地高价出售,得钱归官;在京师设官,对一些货物实行贱买贵卖。此外,汉武帝还下令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加重征收财产税,责令商人自报财产,自报财产不实者,罚戍边两年,财物没收。汉武帝的这些措施(  )

A.增强了危机化解能力B.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C.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D.扭转了经济凋敝困境

10.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形成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特别是丝绸业发达
②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加强
③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④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11.

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 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 。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 胡虏 之音。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

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

12.

据《晋书·刘元海载记》记载,刘渊的祖先冒顿单于迎娶了汉朝公主,并与汉高祖刘邦约为兄弟,故其子孙改姓刘氏。匈奴人刘渊自称汉家外甥,建立的政权名为 。该现象说明(  )

A.门第观念影响广泛B.正统观念影响少数民族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D.民族交融交流趋势出现

13.

唐玄宗时期, 使相 是对加有宰相头衔官员的称谓。安史之乱后 使相 身份逐渐泛滥;担任 使相 的官员也逐渐由士大夫群体为主,转变为以地方节度使、藩帅为主。 使相 的这种变化(  )

A.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便利了藩镇干预中央政务D.加剧了藩镇割据局面

14.

唐文宗时期,长安左街使奏称: 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杂人及百姓、诸军诸使官健起造舍屋,侵占禁街。 唐宪宗时期,有记载称, 长安坊中有夜拦街铺设祠乐者,迟明未已 。随着临河地区漕运兴起,在长安城郊沿河地区乃至城门内外出现了新的 行市 。这反映了长安(  )

A.建筑行业的兴盛B.开放发展的趋向C.政治地位的下降D.市坊分区的瓦解

15.

唐朝的三百六十九个宰相中有十分之一左右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战败投降的突厥酋长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以及铁勒酋长契达何力等也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在文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代北及西域族人后裔更是不计其数,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这体现了唐朝(  )

A.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B.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加强C.世家大族依然把持着朝政D.通过联姻方式来巩固边疆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薄。中央派监察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 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书·刘辅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的意义。(8分)
(2)说明材料三中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及作用。(6分)

17.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 中国 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 蛮夷 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 中国 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 华夏 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 中国 。……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方的独特历史道路……北方少数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 胡化 汉化 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概括出这一新变化出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北朝 汉化 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江南的经济开发,从农业始,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带动了集镇的兴起和都市的繁荣,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格局,使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起来,使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出现由北向南的转移。

——《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的经济开发的重要意义。(8分)

19.

(12)历史地图是了解认识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地图。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
说明每幅地图对应的历史时期,并结合图1、图2、图3中的历史信息,说明理由和依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