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3 浏览数:25

一、单选题

1.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城内大型墓葬分布集中,往往随葬着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该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  )

A.中国进入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B.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C.长江下游地区创造了成熟文字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

2.

三星堆青铜器在合金成分、铸造方法和装饰工艺上,均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商文化青铜器基本一致的趋势,但器物种类、器形、纹饰等又与中原地区同时期青铜器风格迥异。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源远流长B.多元一体C.领域广泛D.影响深远

3.

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已形成

4.

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 是王的祖宗神,王是 的嫡系子孙。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王权实现了高度集中C.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D.神灵主宰商朝的政治

5.

据学者研究,西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井田制D.宗法制

6.

商人认为祖先和天神都会影响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需要通过四时的祭祀活动来求福避祸。周人则主要祭祀那些有功于先民的祖先,如将最有功德的先人配享郊祭。商周时期祭祀的变化体现出周朝(  )

A.民本理念的盛行B.神权统治的确立C.人文意识的提升D.宗教体系的完善

7.

周初,诸侯要到周王室参与助祭,并与周王分享祭典中的祭肉。西周晚期,诸侯很少参与或不再参与周王室的祭典,周天子往往将祭肉赐予强大诸侯,并表彰其功业。这一变化表明此时(  )

A.等级尊卑观念强化B.礼乐制度逐渐走向成熟C.王权衰落诸侯崛起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8.

春秋时期,华夏民族强调 华夷之辨 ;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孟子提出舜属于西夷,而周文王属于东夷,形成了 五方之民 以华夏为中心的观念。这一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分裂中蕴含着统一趋势B.民族间的差异基本消失C.各民族政权间和谐相处D.儒学正统地位得到强化

9.

西周时期,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国有制确立B.分封制逐步完善C.国家统一的推动D.铁犁牛耕的使用

10.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某学派特征做如下概括: 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该学派是(  )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11.

在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并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B.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12.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鉴于原有的五分钱轻小,改铸四铢钱,而且准许宠臣邓通、宗室吴王刘等自铸四铢钱,通行天下,以致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这一做法(  )

A.致使市场上物价得以统一B.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C.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D.造成多种材质的货币出现

13.

据记载,东晋政权先后在建康建立了10座粮仓,并在沿江各州广置仓储,以时转运。都城建康粮赀所需皆漕自外地。东晋安帝时,建康已是 贡使商旅,方舟万计 的繁华都市,而且是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南方中心城市。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时局变化B.全国经济重心已南移C.战乱使北方的商业逐渐衰落D.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

14.

有学者指出: 至南北朝,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由此可知(  )

A.社会阶层身份趋于平等B.阶层固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C.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选官制度保证了官员的清廉

15.

唐初建立三省制以后,由于事权分立,相互之间时常推诿扯皮。唐太宗遂决定三省长官合署办公,于门下省设置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此举旨在(  )

A.提升行政效率B.加强中央集权C.削弱丞相权力D.减少财政开支

16.

唐朝中央分层决策,第一层是 八座议事 ,即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和六部长官决定一般的行政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上报给 政事堂会议 。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参与会议的是全体宰相,包括三省长官和皇帝指定的官员。如政事堂也有分歧,就上报皇帝,皇帝召集 两仪殿会议 加以解决。这一机制(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避免了宰相权力被分割C.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D.不利于政令的高效执行

17.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这首《菩萨蛮》生动描绘了唐代女子晨起梳妆的画面;唐代女性的服装主要分为襦裙、男装、胡服三种;男女之间的交往不拘法礼,婚姻自由。唐代的这些现象(  )

A.得益于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B.缘于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C.助推了社会分工不断的细化D.导致攀比奢靡风气的盛行

18.

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  )

方式

举措

战争

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

设置机构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

册封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和亲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B.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C.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D.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

19.

唐朝初期,朝廷为了巩固边防,为军队补给供养,在河西地区大量进行军屯。开元以后,军事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士兵长驻防地,允许携带家口,并出现专门从事屯田的军队,某些军屯已具有移民性质。这一做法(  )

A.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通道B.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C.使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D.旨在贯彻军民分治政策

20.

下面是宋代宰相任期时间表(任期一律以实足年数计算)。这一状况(  )

任期时间

20年以上

15年以上

10年以上

5年以上

1年以上

不及1

合计

北宋人数

0

0

6

19

37

10

72

南宋人数

1

2

0

5

38

17

63

合计

1

2

6

24

75

27

135

A.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B.实践了崇文抑武的策略C.折射出君主专制加强D.表明冗官现象非常严重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对边疆地区高度重视。在北方,秦始皇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下令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南下侵扰。同时,秦始皇还在北方边疆设置了九原郡等郡进行管理。

——摘编自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二
秦朝在南方地区积极开拓。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历经数年艰苦征战,最终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秦朝在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并迁徙大量中原人口到岭南,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

材料三
秦朝对西南边疆也有所经营。秦始皇派遣常颏开通了五尺道,加强了秦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使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开始被纳入秦朝的统治范围。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秦朝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边疆治理的历史影响。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很快就被统治者用于 敷导民俗 ,得到大力提倡和扶植。伴随着佛教信仰的扎根、蔓延,顶礼膜拜的寺院、石窟应运而生……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艺术完成了本土化的第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巨大融合和改造能力。与汉代粗放写意的壁画雕塑相比,魏晋南北朝出现的是一种清新、优美的风格……理想的人格是睿智的内心和脱俗的风度,士大夫阶层以人要消瘦、衣要宽肥为美,神情奕奕,飘逸自得是理想美的境界,因此成为各地普遍追求的时尚和造型艺术的特征。

——摘编自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江南运河一段广泛分布着由大量湖泊、河道构成的密集水网,逐渐繁荣和兴起了大量的市镇聚落,承担了连接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商业功能,并发展了丝绸、棉布等代表性手工业,由此形成了具有典型市镇格局和生产生活特征的江南水乡集镇……大运河是中华风物的载体,是文化交流汇融的见证,也是一部缓缓铺开的中国文化地理长卷,是贯穿全国最主要的交通干道……大运河串起了东南西北,带动了物资的交流以及生活方式的交融,让沿线百姓接触到了远方的美味,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生活……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向世界讲述着两千多年的绵长故事。

——摘编自《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石窟艺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运河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交子。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交子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

——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

材料二
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 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民岁输木棉十万匹 。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交子在蜀地得以流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娱乐生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