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三明市五县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质检历史试题(24+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28

一、单选题

1.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 ,这两种文体专供皇帝使用。 的本义为裁断、控制; 有昭告、使众庶知其所为的意思。制和诏两种文体的确立反映了(  )

A.国家行政效率的提高B.国家治理走向规范C.皇权独尊的文化意识D.秦朝注重信息安全

2.

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终结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设立内阁,奉旨办事。雍正七年,因对西北用兵开始设立军机处,渐渐取代了内阁。大学士成为了名誉职务,军机大臣拥有实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

A.内阁发展为制衡君权的正式机构B.取缔相权后中枢机构仍在不断调整C.军机处取代内阁行使中央决策权D.内阁制的确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

雅典公民对于政治事件的表决常常在政治领袖演说之后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政治领袖总是试图运用演说术说服民众接受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提议。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主权在民B.城邦至上C.多数人的暴政D.轮番而治

4.

下面是法国三级会议的发展历程(部分)。据此可知,三级会议(  )

1302

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的征税权

1357

查理太子被迫同意征税必须得到三级会议的同意条款

1439

三级会议通过决议,允许国王可以在不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征收新税

1789

路易十六重开三级会议以解决财政危机,遭到三级会议强烈反对,引发法国大革命

A.标志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B.实现了权力的制衡C.加剧了教权与王权并立的局面D.对王权有双重效应

5.

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 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 的思想。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  )

A.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B.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C.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D.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6.

1912年,江苏全省28个州县担任主要行政军事职务的57人中,旧官僚和士绅占了几近半数。在州县以下的广大农村集镇,地主士绅摇身一变成了地方议员。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派放弃了政治理想B.社会阶层对立严重C.军阀割据局面日渐形成D.民主转型任务艰巨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承诺要将选举工作做好的同时,还规定了 各乡分别召集乡代表会议、支部会议讨论动员工作,直至乡代表主任及党小组召集村群众大会和党的小组会议,讨论进行征收公粮的实际办法 。边区政府的这些举措(  )

A.贯彻了 三三制 的民主原则B.促进了边区民主化的进程C.下放了公粮征收的决策权力D.建立起垂直行政管理体系

8.

商鞅变法时期,提出了 保民政策 ,招来地少人多的三晋(韩赵魏三国)之民到秦国,只要在秦国定居,就有地有房,三代免除徭役,不用参加战争;垦荒的特别优待,十年不交纳赋税。此举旨在(  )

A.扩大耕种面积B.争夺他国人口C.增强国家实力D.推动移风易俗

9.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 孔教之马丁·路德 。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

A.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C.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D.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

10.

东汉时期,有人尖锐评论: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私恩者,耆宿大儒,多见废弃。 这表明当时的察举选官(  )

A.约束了豪族的势力B.过于重视品行的考察C.以年龄为主要标准D.带有很强的主观私意

11.

有学者指出,宋朝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制度发展而兴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新兴士大夫官僚阶层的佼佼者往往学富五车……该学者认为宋朝科举制度(  )

A.消灭了门阀士族B.推动了文官政治发展C.完善了考试程序D.扩大了录取人数规模

12.

下图是英国电视剧《是,大臣》的剧照。剧中台词表明英国(  )

A.文官权力受到限制B.政治效率低下C.实行两官分途制度D.文官保持中立

13.

西方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成为 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

A.保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B.确保了政治决策的正确性C.实现了权力间的 制衡 D.规范了事务官的选拔管理

14.

下表是晚清时期不同阶段的选官特点。据此可知,晚清时期选官用人的总趋势是(  )

阶段

特点

咸同年间

选官用人强调坚忍任事,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要旨

甲午战后

特别强调对近代西方分科治学中专门知识的重视,热衷选调与征用留学生及国内新式学堂毕业生

新政停废科举后

学堂毕业或留学毕业回国的学历,成为新官员进入仕途炙手可热的凭证。越来越多的专门人才被吸纳进入职官队伍

A.国家统一管理B.偏重实用专科知识C.坚持中西结合D.教育与选官相结合

15.

1929年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参加高等文官考试需要具有以下资格:具有教育部承认的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证,或者拥有国立或经立案的公立、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证;或有同等学力或有专门技能或著作者,审查合格。该规定(  )

A.说明中国教育中西结合B.旨在完善教育体系C.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D.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对公务员选人用人机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机制。这一做法(  )

A.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B.杜绝了干部贪腐以及渎职的行为C.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环境D.完善了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体系

17.

公元前536年郑国 铸刑书 ,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 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子产则回答说 吾以救世也 。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  )

A.顺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之势B.确立了法家思想的主流地位C.冲击了西周时期的等级观念D.源于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18.

汉文帝前元十二年诏称: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 故令 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这表明当时统治者(  )

A.确立儒学独尊地位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重视发展小农经济D.注重基层教化管理

19.

明代乡约调解民间纠纷强调公正和公平,一般有宣誓仪式。清代乡约调解民间纠纷时,则出现了显示乡约长权力的威严场面,例如,在东北宾州,乡约于会房受理词讼, 会房门亦悬虎头牌,立军棍“,俨然公堂。这一变化反映出清代乡约(  )

A.逐渐成为地方行政机关B.取代法律主导基层治理C.基层行政管理职能强化D.依托宗亲关系教化乡里

20.

下表所示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罗马法建设的若干成就。这反映,古代罗马(  )

时间

成就

533

查士丁尼命人收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编写《法学汇(50

533

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

565

法学家将534年以后查士丁尼陆续颁布的168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新法典》

A.立法过程主观性强B.法律体系日渐完善C.司法范围不断拓展D.立法程序日渐复杂

21.

12—16世纪,欧洲国家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 罗马法复兴 。据此可知,这些欧洲国家(  )

A.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B.为推翻君主制度而寻找依据C.以实现欧洲统一为主要目的D.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

22.

中世纪欧洲各国的文化都是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欧洲趋于稳定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混乱中唯一剩下的是成为帝国精神影子的基督教。这说明,中世纪的欧洲(  )

A.基督教文化的弊端明显B.有着统一的文化纽带C.科教文化发展严重受阻D.民族文化正悄然兴起

23.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对各族人民的权利保障、义务履行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民族关系的协调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这体现了我国(  )

A.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多元化B.社会主义基层自治在不断完善C.实现了全过程的人民民主D.国家治理法治化取得重要进步

24.

1981年初,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开展下图所示的活动。这一活动(  )

A.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B.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落实了 依法治国 的理念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 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延总之,所以稳当。
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的趋势,两者对历史发展起的作用是否一致?请说明理由。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进入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朝旨以 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 对比 东西洋各国富强之效 无不本于学堂 ,明示彼邦兴盛的因果厘然和中国人的取法所在。而后是科举既被置于这种简捷明了的推论之中,便不能不为 推广学堂 让路,于是而有 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一律停止 的一朝了断。历时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制度遂因一纸诏书而止。然而在诏书之前已经发生,并直接催生了诏书的,则是中西交冲下的数十年世局剧变和士议横恣,及其交相振荡冲击制艺和科举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杨国强《千年历史的一朝终结:科举造就士人和士议倾覆科举》

材料三
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开始于隋朝,发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且经过不断发展一直传到了西方。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在很多方面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经过多次改革,演变成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官制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典范。

——摘编自张丽霞《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在晚清时期 一朝了断 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的相似之处。(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律师在中世纪英国即已有之,但他们是教会法律师,随着教会司法权的下降而衰落。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普通法律师是在十五六世纪兴起的。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贪杂,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以社区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结构逐步瓦解,原有调节人们矛盾和冲突的宗教规范、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或完全失效。社会强烈要求一种新的规范来加以整合,这就是法律规范,律师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英国社会的变革和社会秩序的构建中来。律师们很早就同议会结成同盟关系,把议会当成最高法庭,作为最高的普通法机构,所以他们往往与其他阶层联合起来,以普通法为武器,反对专制王权,捍卫议会的权力和国民的自由权。如1610年哈克韦尔和怀特洛克强烈反对违反议会法征税;1628年爱德华·科克和塞尔登利用普通法支持其反对强行举债、专横监禁及滥用戒严令的立场。

——摘编自宫艳丽《近代早期英国律师阶层的兴起及律师参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律师阶层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律师阶层兴起发展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臣民到人民

《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戢。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第二条规定: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转社等事,均准其自由。第三条规定: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第四条规定: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