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陕西省咸阳市彬州中学等多校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0 浏览数:92

一、单选题

1.

雇佣性募兵制贯穿整个宋代, 或募土人……或取营伍子弟……或募饥民……或以有罪配隶给役。取之虽非一途,而伉健者迁禁卫(拱卫京师的精锐部队),短弱者为厢军(又称 镇兵 ,主要是各州府的杂役士兵)”。由此可知,宋代募兵制(  )

A.凸显了世袭色彩B.消除了流民问题C.不利于农业发展D.有利于巩固统治

2.

庆历新政失败之后,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将形势危急的根源归结为 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 ,并提出通过效仿先王来推动改革 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 。这些言论间接说明当时(  )

A.世人留恋前朝B.儒学实现复兴C.改革阻力较大D.阶级矛盾尖锐

3.

宋哲宗时,苏辙出使契丹,契丹侍读学士当面吟诵其父(苏洵)兄(苏轼)之文以及他的《茯苓赋》,并表示恨不得见其父子三人的作品全集。这反映了辽国君臣(  )

A.对外交传统的不满B.对敌国使臣的收买C.与北宋交好的诚意D.对中原文化的倾慕

4.

如图所示为1958年出土于云南勐海县勐遮镇的用八思巴蒙古文字书写的 勐往甸军民官印 ,印背还刻有汉字铭文—— 勐往甸军民官印 中书礼部造,至元三十年二月一日 。该印见证了元朝(  )

A.有意减少汉字使用B.对云南的行政管辖C.册封少数民族首领D.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5.

据估算,宋代农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9%—66%,工商业所占比重为34%—41%。越来越多此前自给自足的日常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进入流通领域。据此可推知,宋代(  )

A.农业丧失主导地位B.城乡经济互动加强C.政府鼓励商业贸易D.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6.

《文公朱先生行状》记述朱熹的日常起居时,称他 终日俨然,端坐一室,讨论典训,未尝少辍 ,经常 讲论经典,商略古今,率至夜半 。朱熹的行为体现了理学思想中(  )

A.道法自然的规范B.有教无类的传统C.格物致知的追求D.克己复礼的要求

二、材料阅读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楚国上蔡人)上《谏逐客书》,促使嬴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据【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韩国的 阴谋 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秦国应对这一 阴谋 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非常喜爱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 中的义理,他看过经文之后便能讲解。对于学习,他不依赖老师传授,而是自己深入探究其中的精微深奥之处。史书、儒生对经书的传注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他无不广泛涉猎,尤其擅长谈论《庄子》和《老子》。对佛教的教义也极为精通。他才情横溢,文思丰富,喜欢作文章,无论是诗歌、辞赋、铭文还是颂词,他都可随兴而作,行文自然流畅。他具备高超的文学才能,起草重要文书时,能够随时即兴口授旨意,等到记录完成之后,往往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润色。
材料二
史臣评论说:北魏的根基在代地(今山西北部一带)、朔方(今陕北及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以及后来平定的汉族聚居的黄河流域。北魏开疆拓土,历经数世,一向以武力作为立国之本,而对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事务,则无暇顾及。到高祖(北魏孝文帝)时,他英明睿智,效法古代圣贤,协调天人关系,无论是对国家的制度创设,还是对朝廷与民间的行为规范,他都仔细斟酌,取舍得当,使得国家焕发出文化的光彩,域内百姓都因此受到了精神与智慧的滋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北齐】魏收《魏书·高祖纪》

(1)根据材料一,列举北魏孝文帝文化修养深厚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陶瓷业的鼎盛时期,形成 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统。唐代,饮茶之风大盛, 茶圣 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用 类银 类雪 来形容邢窑白瓷的釉色。邢窑白瓷,其胎、其釉的白度相当成熟。在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官府专门设置了 将作监 少府监 等专门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耀州窑黑釉瓷器充满西域风情,采用的贴花技术来源于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属压印、锤揲工艺。在伊朗、伊拉克、埃及、俄罗斯以及印尼、日本等国家都发现了大量唐三彩陶器。

——摘编自叶喆民《中国陶瓷史》

材料二
瓷器贸易在宋代获得空前的发展。红海沿岸转运的港口,如福斯特一地,残瓷堆积如丘,见证了当时中西瓷器贸易的规模之大。由于巨大的外销市场,南方不少地区都生产瓷器,湖南生产的瓷器溯水逾岭运到广州,几乎专为外销之用。宋代四大镇,原来都不是城市,只因其经济功能,于是蔚为大镇。四大古镇中的景德镇以产瓷为主,佛山镇以冶铸铁器为主,两者都因特定产业而兴盛,这两项产业的产品兼有内与外两种方式,盛况能持续数百年之久。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陶瓷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瓷器贸易兴盛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北宋】苏洵《嘉祐集》卷一《审势》

材料二
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欲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十四《纪纲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加以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