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项目
文官高等考试
文官普通考试
报考资格
几年满21岁之中华民国男子,均可报考。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报考:
(1)被夺公权尚未复权者;
(2)受禁治产及准禁治产之宣告确定后,尚未有撤销之确定裁判者;
(3)受破产之宣告确定后,尚未有复权之确定裁判者;
(4)其他法令有特别规定者。
考试程序
分为甄录试、初试、大试,甄录试为笔试,落第者不得参加初试。在中学以上学校毕业或有相当之资格者,得免甄录试。初试及大试皆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分发学生两年后参加大试。如两年学习期没有达到及格标准,可延长学习期一年以下再送大试。
不分试
乔治五世改革结果过程图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从海保青陵到京都学派》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摘编自叶亮《20世纪30年代川陕革命根据地法制研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温艳洁《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美文官制度改革比较及其启示》
三、开放性试题
1840年以来180余年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民族观大致经历五个演进阶段。
时段
民族观的发展特征
第一阶段
(1840年至1894年)
时人记述及文献中偶见“民族”词汇的使用
第二阶段
(1895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
“民族”一词在“聚民为族”的全体国民自觉凝聚与描绘中华各族的双重路径使用
第三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9年)
“抗战建国”实践催高“民族复兴”思潮和“民族”的主张汇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框架,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赋予民族观丰富的时代内涵
第四阶段
(1949年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设计,人民主体地位下公民身份体系的确立,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工作以推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治理逻辑,系统地重塑、传播、巩固着作为社会意识的新民族观
第五阶段
(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
新时代全国上下、各族人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观全面进步
——摘编自刘永刚《1840年以降中国社会民族观的演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