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75

一、单选题

1.

秦朝推行郡县制,郡设守、尉、监,守、尉秩二千石,监即监御史,由御史大夫下派,三长吏的治所分离,所主机构均称 ,由此形成三府并立格局。县形成曹、官两分架构。这一模式(  )

A.是古代治国理政主要形式B.注重地方权力的监督制约C.导致地方缺乏独立自主性D.实现了基层社会有效治理

2.

在斯巴达,凡本籍成年男子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有权对宣战、媾和等重大事务进行表决。然而,公民大会对长老会议的提议只有表决权,不能进行讨论。如果表决不能通过,长老会议有权宣布休会。这反映出斯巴达(  )

A.公民大会决断国家大事B.实行全民直接民主政治C.长老会议掌握城邦实权D.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较强

3.

20世纪以来,英国内阁制进一步发展,出现了 影子内阁 影子内阁 由在野党为准备上台执政而设立,由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和有影响力的同党议员组成,按内阁形式组建。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反映了内阁权力的膨胀B.进一步削弱了国王权力C.加剧了政治局势的混乱D.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4.

1928年10月8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推举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训政纲领》又规定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 指导国民政府 ,并对 重大国务 议决行之 ,而政治会议主席也是蒋介石。这反映出当时国民政府(  )

A.实行个人独裁统治B.维护资产阶级民主C.践行三民主义理论D.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5.

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孝文帝接受李冲的建议,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这一改革举措(  )

A.维护了世家大族的利益B.拉大了南北发展差距C.促成北魏完成了封建化D.有利于巩固北魏政权

6.

如图为明代官吏考核制度示意图。这反映出明代(  )

A.吏部主导官员考核B.官员考核制度严密C.都察院的职责变迁D.官员素养得到提高

7.

1893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强调对文官的任用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如果没有天皇的直接许可,新任命的敕任官(一种高级官员)首先得具备奏任文官的资格,并且他们所担任的官位等级一定要在三等以上。这说明当时日本(  )

A.文官成为政治改革重心B.封建专制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C.文官制度得以最终确立D.规范了文官选拔和任用的资格

8.

1816年时,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总人数仅有6327人;到1917年,联邦政府公务员总人数猛增为50万人;而至1939年,联邦政府雇员更增长到92万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A.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展B.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C.文官制度的发展完善D.政党政治的激烈竞争

9.

1992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积极大胆地做好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选拔年轻干部要搞 五湖四海 ,不局限于党政机关,尤其注意从大型企业、经济科技战线中发现优秀人才,可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使用人才。该通知旨在(  )

A.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B.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支撑C.提高人才的社会流动性D.加快干部队伍的新老更替

10.

秦汉律、令杂处不分,都具有法律效力;《晋律》严格区分律与令的界限;唐朝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律、令、格、式、科、 故事 等法律形式整合为律、令、格、式四类。该过程体现出中国古代(  )

A.法律制度的儒家化B.司法程序的规范化C.法律体系逐渐完备D.法律内容删繁就简

11.

如表所示为清代制定的部分律法。由此可知,这些法律的制定(  )

法律名称

概述

《蒙古律例》

蒙古地区审判案件和蒙汉词讼的主要法律依据

《钦定理藩院则例》

治理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门法规

《钦定回疆则例》

汇集清朝颁行的治理回疆事宜的法律法规

《西藏通制》

治理西藏的基本法律

A.完善了中华法系B.突破了理藩体制C.强化了边疆治理D.落实了依法治国

12.

《汉谟拉比法典》使婚姻和继承等家庭事务受到规范, 以眼还眼 的原则强调同态复仇的理念,它对产权、合同和商业交易的规定确保了商业活动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内容广泛和程序烦琐B.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C.重在维护商人的利益D.全面沿袭古老的习俗

13.

《西方法律史》中写道: 与中世纪的日耳曼法不同,教会法并不把刑罚看作是一种复仇的满足,而看作是用惩罚手段,是对被犯罪破坏了的上帝秩序的一种恢复,因而在施加刑罚时必须考虑对犯罪者灵魂的净化和道德的矫正。 这说明教会法(  )

A.具有浓厚的原始非理性色彩B.发展和完善了日耳曼法C.利于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D.蕴含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14.

图1、图2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宣部发布的一组宣传画。它们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A.公民道德建设的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培育D.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15.

南朝初期,印支半岛的林邑国虽然 频遣贡献 ,但同时又在海上劫掠商使,阻碍中外海上交往。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宋文帝发兵攻讨林邑,宋军大胜。此后附近国家纷纷拓展与中国的政治和经贸往来。由此可见,宋文帝此举(  )

A.维护了中外海上交往B.揭开了朝贡贸易的序幕C.推动了对外关系转型D.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开发

16.

明朝在安多藏区的行政建制主要是军事性质的卫所,一方面明朝承认世居其地的土官酋豪的世袭特权,另一方面派遣汉族流官,以流管土,以土治番,土、流官员皆为武职,听命于兵部调遣。这体现出明朝(  )

A.推行改土归流B.实行蕃汉分治C.崇尚武力征服D.对藏因俗而治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4分)
材料一
汉朝政府认为内地与边疆 犹支体与腹心也……无手足则支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 ,因此奉行 安边抚远 的政策。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后,设置蜀郡、益州等郡,长官均由中央派遣。另外,也授予少数民族首领王、侯等称号,可以 复长其民 ,也可担任郡县属官,但要受郡县统辖。此外,汉朝还修建了五尺道、南夷道等道路。沿着这些道路,由朝廷组织的内地移民进入西南。有的地方官还在西南地区兴修水利,积极发展农业。
材料二
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夷夏意识淡薄,在治边方面强调 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在西南地区,唐朝广泛设置羁縻州县, 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 。另外,唐代又在西南设置军州,沿用汉代道路的同时又加以新建,联结各个军事据点,以军事威慑保持对羁縻州县的控制。此时,吐蕃、南诏兴起,对唐在西南的存在构成挑战。为制衡吐蕃,唐朝一度大力扶持南诏政权,助推了南诏的崛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俊珂、王振刚《汉唐西南边疆经略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经略西南边疆措施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经略西南边疆的共同作用。(6分)

18.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4分)
材料一
诺曼征服(1066年)前,英国的法律主要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带来的日耳曼习惯法。诺曼征服后,在英格兰创建了封建制的统一王国,强大的中央王权将统治延伸到地方,为普通法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土壤。威廉一世(诺曼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将教会的司法管辖权从世俗管辖权中分离出来。1164年,亨利二世颁布《克拉伦敦法典》,明确世俗和宗教司法管辖权的界限。此后,巡回法官们前往全国各地实施王室法庭的司法权,大量案件涌入威斯敏斯特的中央法庭,派往各郡的巡回法庭,普通法院迅速成为所有重要的世俗案件的常规法院。伴随着英国司法的中央化,英国法律的主体逐渐由地方习惯法转化为普遍适用的普通法。

——摘编自程汉大主编《英国法制史》

材料二
1896年,《德国民法典》以法学实证主义为指导思想,逻辑严谨,体系完整,是符合当时德意志民族生活的伟大法典,现在仍然有效。《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相比,迟出一百年,它在一百年来法典编纂与学术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与成就的基础上开展了长达20余年的立法工作,《德国民法典》公布后,相继公布并同时施行了一些必要的附属法律。《德国民法典》直接要求法律行为不得违反善良风俗,《民事婚姻》是以基督教的宗教风俗观念为基础而制定的,而且这一条一直保留到现在。《德国民法典》运用适度概括的方法,为以后法官运用留下可以发展的余地,通过判例以补充、发展甚至纠正、修正民法典的事例,已屡见不鲜。

——摘编自邓慧《<德国民法典>编纂思想的历史考察——法学实证主义的典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普通法形成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法典》得以长久延续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近代法律制定和发展的启示。(4分)

19.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
材料一
为什么要把工农共和国改变为人民共和国呢?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这个意义,是在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里原来就包括了的,因为工人、农民占了全民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这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材料二
各位参议员先生,各位同志:今天边区参议会开幕,是有重大意义的。参议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也就是革命的三民主义的中国。……就目前来说,革命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就是要为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谋利益……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一九四一年十一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主张 把工农共和国改变为人民共和国 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召开的政治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
材料

时间

阶段

主要史实

新中国成立

初期

社会主义法制初创阶段

废除国民党旧法统,颁布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法、婚姻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一大批法律文件;1954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

改革开放后

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1982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十六字方针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世纪以来

中国法治建设继续深化

2004年,全国人大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20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及目标、机制等重大部署,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摘编自张林《新中国法治70年:历程、轨迹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