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92

一、单选题

1.

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玉猪、玉鹰、玉龟等造型奇特精美,很多都跟辽河上游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形状相似。红山文化的典型玉器——斜口桶形器在凌家滩大墓里面也出土了三件,均放置在墓主的腰部。这可以说明(  )

A.不同文化区之间存在交流B.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C.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性D.古代礼乐制度同步发展

2.

如表呈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颜氏家训》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当时(  )

教子篇

父子之言,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风操篇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

慕贤篇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佛道挑战B.家庭教育注重传统道德熏陶C.家风培养渗透忠君爱国理念D.士大夫阶层多崇尚门第观念

3.

北宋台谏系统被视为 立国之纪纲 ,其官员不经宰相任命而由天子亲擢,可弹劾百官、行政监察、司法审查等,即使是皇帝诏令,也有权追回;且即使弹劾不实,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官员一旦受到台谏弹劾,须迅速去职。这说明(  )

A.宰相的权力被台谏削弱B.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增强C.台谏机构凌驾百官之上D.吏治腐败问题得以遏止

4.

明代,四民中的农、工、商都可以通过个人或家族的努力取得 的地位。到了明朝后期, 四民 一词只用为概指各类人等,社会分层只能清晰分辨缙绅和庶民。这一变化是因为(  )

A.等级观念淡薄B.理学思想强化C.商品经济发展D.阶层界限模糊

5.

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寻求制夷之策到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理论的提出,实际是 传统经世之学在近代的延伸 。下列对 延伸 之说理解正确的是(  )

A.显示了地主阶级抵御外侮的决心B.体现了先进国人夷夏观念的转变C.唤起了人们重新审视世界的热情D.表达了维护传统秩序体制的目的

6.

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谈到: 冥顽不化的权贵保守派在慈禧再次垂帘听政后,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并进一步走向极端,他们所坚持的非理性的排外主义与朴素的民族主义相结合,导致了中国的一场历史浩劫。 这场 历史浩劫 (  )

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B.诱发洋务派开展自强求富运动C.刺激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D.致使清政府主权几乎丧失殆尽

7.

1922年7月11日,马林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建议 改变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7月18日致电中国共产党 应与马林同志密切配合进行党的一切工作 。中国共产党接受这一指示而进行的工作是(  )

A.全力组织工人运动B.制定民主革命纲领C.筹划国共合作事宜D.纠正右倾主义错误

8.

全面抗战爆发前,陕甘宁地区的盐田是由盐田主经营,全部是个体生产。1942年10月,边区政府大力推广合作制经济,组织盐民互助合作成为边区生产食盐的重要措施,大大提升了食盐的产量和质量。这说明(  )

A.盐业专营保证产品质量B.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C.区划调整便利食盐流通D.分配革新提升劳动热情

9.

如图为丁深1951年创作的漫画《彻底清除建设道路上的障碍》。该画意在(  )

A.鼓舞民众加快工业化进程B.打击美蒋反动派的残余势力C.号召人民巩固新生的政权D.动员军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10.

1964年,毛泽东指出: 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三线建设的开展,首先要把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以及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建设起来。 这反映出三线建设(  )

A.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B.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核心C.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助推西部地区脱贫致富

11.

如图是1978—2020年中国每年新增家政服务企业数量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1978—1991年,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家服企业相对较少
B.1992—1999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家服企业逐渐增多
C.2000—201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家服企业快速增长
D.2013—2020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冲击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家服企业增速放缓

12.

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庄园领主或其管家在他们主持的庄园法庭上审理庄园内的经济案件时,经常会涉及到各种农副产品在市场中的售卖价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庄园经济出现转型趋势B.庄园内部经济纠纷较多C.庄园生产依赖市场需求D.价格革命冲击庄园经济

13.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盛典源于意大利,文艺先驱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创造出许多精美的作品;一百多年后,创造美的泉眼被哥伦布堵上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走向衰落。由此,可以推断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衰取决于(  )

A.社会政局的变动B.经济实力的变化C.古典文化的蜕变D.教会力量的强弱

14.

1609年西班牙政府出台法令,禁止美洲殖民地与中国、菲律宾的直接贸易,限定由中国商人自行运送商品至菲律宾,并由菲律宾当局组成议事会评估商品售价并购买商品,然后由当地的西班牙商人转售他地。这一法令(  )

A.规范了中菲之间的经贸往来B.阻断了中国商品进入美洲的通道C.有利于西班牙的太平洋贸易D.扭转了西班牙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15.

1932年至1940年间,美国马丁公司、道尼公司等20多家公司向苏联提供了轰炸机,轻型战斗机以及与飞机附件等有关的技术和设备。斯大林曾经说: 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的帮助和技术援助建成的。 由此可以推断出(  )

A.意识形态之间矛盾已经消除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即将成立C.合作共赢成为时代发展潮流D.抓住时机可助推工业化进程

16.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取消300多种关税,大力引进外资,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优厚待遇,短短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国家现代化的华丽转身。这为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是(  )

A.适时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合理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及时转变国家战略方向D.准确定位经济发展模式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汉初,西南夷地区处于相对闭塞状态,富庶稀奇的物资无法运出去。汉武帝时,为经略西南夷和寻找通往身毒(印度)的捷径,在五尺道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延长,形成了 西南夷道 ,打通了内地到西南夷的道路。在开凿过程中,士兵和民工露宿山林,疲惫不堪,因水土不服、疾病传染而死的不计其数, 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记 ;粮食耗费巨大,巴蜀难以为继。汉武帝因地制宜,先是采取就近对口支持的办法,从富庶的巴蜀地区 千里负担馈粮 ,又从内地招募大量商人富豪对西南夷进行投资,迁徙大量劳动力到西南夷与驻地军队一道屯田垦殖。开道工程曾一度引发民众不满,汉武帝遂命熟悉蜀事的司马相如发表《喻巴蜀檄》安慰蜀民,平息民怨。史载 司马相如入西南夷,土人盛览从学,归以授其乡,文教始开。 伴随着 西南夷道 的全线,汉朝在西南夷地区设置七郡,夜郎、滇国归附,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相继传入。自此,西南夷地区迎来崭新的时代。

——摘编自罗亭《论汉武帝时期对西南夷道路的开发》

(1)据材料概述汉代开凿西南夷道产生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措施。(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西南夷地区迎来崭新的时代 。(7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江南义庄在明代至清代前期一直处于缓慢发展之中。清道光以后,江南便天灾不断,咸丰以后,又遭战争摧残,原有的基层组织网络,诸如保甲、乡约、社仓、义仓等大多废而不举,地方官员虽然敦促甚严,但下官奉行不力,因而转向士绅求助,宗族的义庄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摘编自徐茂明《江南士绅的文化权力与社会保障功能》

材料二

部分义庄规条

吴县陈氏义庄记

族有争讼,不得越义庄而径诉官司

延陵义庄规条

族中力不能嫁娶者,娶妇给七十制钱十两,嫁女七十制钱八两;族中仅能糊口不支请月米者,如遇丧葬婚嫁等事,仍准支取

须恪遵令典,先拣干圆洁净好米,依限完纳

济阳义庄规条

族中子弟,如不孝不弟,流入匪类,或犯娼优隶卒,身为奴仆,买女作妾,玷辱祖先者,义当出族,连妻子,均不准支领赡米。小过停给,改悔再给

族中子弟,入泮学校,送钱二千四百;补廪,同;乡试,路费四千;会试;路费二十千

——摘自《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

(1)据材料一,概括宗族义庄迎来发展契机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宗族义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是最早的国民教育国文教科书。首先,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至社会领域,在低年级识字内容呈现的尤为明显,例如在第一册第五课:猪、牛、羊等,在每一个字的右侧都配有相关的图片,配图贴近学生生活并充满童趣,内容通俗易懂。其次,通过故事引导对学生的道德品行进行教育。例如在第三册中的《孝亲》、《诚实童子》等重视培育学生的孝悌和诚信的品质。最后,为了适应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在体现民主科学精神的同时,并没有摒弃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选择了我国历史上优秀的人物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例如第五册的《孔子》、《孟母》、《孟子》,第六册的《秦始皇》、《汉武帝》等课文,同时还参照外国优秀人物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例如第五册的《华盛顿》等课文。

——摘编自宋静《中国近现代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百年演变》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是中共推进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区政府在语文教材编写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如图为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小学语文教材《初级新课本》目录(部分)

——摘编自魏伊萌《陕甘宁边区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内容演变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编写背景。(7分)
(2)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内容主题。(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共同原则。(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二战结束后,来自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心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各国学者,纷纷涉足现代化领域的研究并从各自的学术视野对现代化的概念给予诠释。例如,列维指出现代化的标准是非生物能源与生物能源的比率,比率越高,现代化的程度越高;里格斯认为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政治系统中行政部门、官僚政治、立法和党派四个组成部分的健全程度;斯梅尔瑟认为现代化过程就是社会结构分化(包括经济活动分化、价值体系分化及社会分层体制的分化)的过程;英克尔斯认为现代化不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经济制度或政治制度的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或心理状态,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学者罗荣渠认为,现代化应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是一个社会整体变迁以及世界整体性的进程。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界近现代史为例,就 现代化是一个社会整体变迁以及世界整体性的进程 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