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161

一、选择题

1.

1839年6月3日,根据道光帝的命令,林则徐在虎门共销毁鸦片……237万斤,这个数字占1838—1839年运往中国的鸦片总额六成左右。这一行为(  )

A.改变了中国贸易出超的局面B.杜绝了鸦片走私C.表明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D.增加了政府收入

2.

《南京条约》规定 英国商民在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均宜乘公议定 。这一条款破坏了中国的(  )

A.自然经济B.领土完整C.司法独立D.外交主权

3.

题表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其中,1848—1852年与1843—1847年相比,英国制造品输华年平均数下降的原因是(  )
202411111217429944

A.英国生产技术落后B.自然经济顽强抵制C.中国商品物美价廉D.中国社会购买力低

4.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度和价值的评判表达。以下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表达,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B.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C.沙俄割占中国的大片领土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5.

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到1860年,俄国人 取得领土 的条约有(  )
①《南京条约》 ②《瑷珲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6.

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部分重大事件,该表内容共同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时间

重大事件

1851

洪秀全称天王

1853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

1856

天京事变,领导集团公开分裂

A.利用宗教发动人民群众B.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C.革命纲领带有空想色彩D.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7.

为开展专题复习,九年级某班学生整理了以下学习卡片,据此判断复习的主题是(  )

事件

领导阶级/阶层

主张/口号

洋务运动

封建地主阶级

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先进知识分子

民主科学

A.实业救国B.民主共和C.救亡图存D.维新改良

8.

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着重要意义,阅读下列示意图,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202411111217429944

A.左宗棠收复新疆B.在新疆建立行省C.沈葆桢率兵入台D.在台湾建立行省

9.

清政府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是在(  )

A.鸦片战争结束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C.中法战争结束后D.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10.

2024年是民族英雄邓世昌逝世130周年纪念,以下悼词最为适合的是(  )

A.七旬老将,启用抗法,克镇南,复谅山,摧强敌,扬国光B.晓畅兵事,谋勇兼优,孤城守平壤,壮志彰华夏
C.阖船俱没,义不独生;奋掷自沉,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殊功奇烈D.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将军阻之

11.

《马关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 我们在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讲救亡 。材料反映出《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拉开了改革图强的序幕C.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12.

下图《时局图》,表现出了当时的中国面临 瓜分豆剖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在(  )
202411111217429944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13.

有人说: 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甲午战争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C.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D.甲午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

14.

清廷不再仅仅臣服于一两个对手,而是同时向11国低头。除正约之外,条约还有19个附件。 条约 签订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5.

下图是1900年前后民间散发的漫画。弓箭手向被缚的猪身上射满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头,利用谐音艺术,猪者,主也,羊者,洋也。与漫画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B.公车上书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6.

下表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A.建立了农民政权B.反对清朝统治C.制定了革命纲领D.反抗外来侵略

17.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中国的首都 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 占领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

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变法自强。同年11月他号召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  )

A.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致力于实业救国C.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成熟D.对国情认识加深

19.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20.

下图反映了 (  )
202411111217429944

A.变法图强运动的艰难B.革命志士誓死的决心C.专制走向民主的必然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1.

与如图相关的事件是(  )
202411111217429944

A.萍浏醴起义B.武昌起义C.护国战争D.南昌起义

22.

下表为部分学者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历史事件(  )

角度

内容

世界角度

它契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且善于接纳欧美国家变革的有益成分,因而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

中国角度

它倡导用暴力手段推翻旧制度,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革命后的建设充满理性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最终被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扼杀

23.

其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党人希望借此来限制袁世凯,束缚他专制独裁的手脚……”该法律文献颁布的历史意义是(  )

A.在中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律文件C.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成果D.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4.

下表是武汉地区近代贸易发展情况汇总表(部分)由其内容可见,阻碍武汉地区近代贸易发展的相同问题是(  )

1917年秋冬

北京政府对南方诸省用兵,武汉贸易为之停滞

1920

直皖战争,使汉口、九江等长江中下游商业大埠的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1921年秋

湘鄂战争阻断了长江中游的航运和粤汉铁路交通,使云、贵、川、陕、湘依赖汉口中转的货物不能流通

1923

因长沙战火及北洋军与川军在万县、重庆一带混战,湘汉、川汉之间的商务先后停顿

A.交通闭塞B.列强侵略C.赋税沉重D.军阀混战

25.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也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下表中所列人物的共同诉求是(  )

人物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梁启超

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陈独秀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发展军事,自强求富D.实现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26.

甲午之役大败于日,朝野上下始憬(jǐng)然悔悟……除旧习断不足以转危为安,于是京师创设大学堂。而各省亦接颈而起,若武备,若自强。若农务,皆独树一帜研究有用之学 。材料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解决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C.刺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D.增强了清政府的军事实力

27.

中国近代教育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表中三类学校兴办的目的是(  )

类别

时间

数量

地点

外语学校

1862—1864

3

北京、上海、广州

军事学校

1874—1894

9

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旅顺、威海、刘公岛

技术学校

1867—1896

16

福州、上海、天津、广州、武昌、南京、台湾

A.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人才B.传播维新变法的思想C.推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D.宣传三民主义的主张

28.

左宗棠在创办福州船政局后指出: 所造战船既可布置沿海各省以保卫京师,也可在无事之时转运粮食,发展贸易 。由此可知,左宗棠(  )

A.主张加强西北塞防B.具有富国强兵意识C.强调保障粮食安全D.重视发展资本主义

29.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 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B.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C.洋务运动派遣了留学生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

30.

青溪铁厂1887年兴建于贵州省镇远县,是洋务运动期间以 求富 为目的在贵州创办的第一家铁厂,也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大、实力强的近代工矿企业。下列企业中也属于洋务运动期间以 求富 为目的创办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京师同文馆C.轮船招商局D.北洋水师

二、综合题

31.

八年级某班级围绕 中国近代化探索 开展研究性学习。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照片

湖北军政府旧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青年杂志》一卷一号目录

⑤“明定国是诏书

北京大学红楼旧址

(1)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遗迹等)、口述史料(是反映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和图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种元素的总称)等。请将上述史料进行分类。(只填序号 );属于文献史料: 。属于实物史料: 。属于图像史料: 。
(2)请你帮助历史社团整理上述史料,将表格中A.B.C.D处补充完整。(C.D处只用填序号。 );

研究主题

史料

相关史实

中国近代化探索器物

C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A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化探索B

D

新文化运动

(3)从上述史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与研究主题、相关史实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史料);示例: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往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 若观对岸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欲图根本之救亡 必须先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选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还只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但历史已经表明,提倡资本主义并不能为中国指明一条可行的出路。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存在怀疑,推动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新的途径,成为他们以后接收马克思主义思想土壤。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这个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由此风起云涌,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材料三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含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阶级所把持,要用他来造成多数幸福,简直是妄想。

——陈独秀

我认的(马克思)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周恩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 正确 ,错误项的括号内打 错误

甲: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乙:新文化运动非常重视中国国民伦理和道德的改造。

丙:新文化运动针对当时尊孔复古的逆流,猛烈地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丁: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 的侧重所在。说一说哪两个历史事件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变化。【温馨提示: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答案往往就在材料之中。】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温馨提示: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逐条进行历史解释。】

三、材料题

33.

以中国留学生为切入点的综合探究题。(20分)
【困局求变】
材料一

人物

经历

詹天佑

留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魏瀚

曾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

叶祖、萨镇冰

清末民初历届海军司令

严复

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方著作

——张海鹏 翟金懿 著《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留学生群体的历史贡献。(6分)
【赤子心声】
材料二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5月,与刘少奇等人相约从上海坐船去苏维埃俄国留学,但任弼时的父亲想要他留在上海。出发之前,任弼时为了说服父亲,他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

——张丁 著《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任弼时写给父亲家书里阐述留学苏俄的理由。(4分)
【破浪归航】
材料三 1950年1月,新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出号召,希望留学生能火速回国建设祖国。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移民局却下达 禁止中国学生出境之命令 。……1955年,经中国政府努力,历经千辛万苦,钱学森等留学生在周恩来的帮助下终于回到祖国。

——左玲《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留学生群体的归国浪潮》

(3)对于中国留美学生回国问题,中美态度有何不同?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
【时代浪潮】
材料四
202409292006121906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4)综合上述探究过程,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图表反映现象的认识。(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