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鼎尖教育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和纲要下第一至二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211

一、单选题

1.

商朝时期的人兽一体像通常表现为人首与兽头相叠合,或某部位形变为兽态(禽态),动物或以整体或以器官重组的方式与人体组合,呈现诡异狞厉之感。西周时期,人兽一体形象明显减少,人兽相伴形象明显增多,诡谲神秘的氛围明显减弱。这一变化源于(  )

A.宗法观念已经基本瓦解B.青铜铸造工艺长足进步C.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D.社会思潮发生重大变迁

2.

春秋时期, 闻言 进谏较为流行。贤臣大夫往往通过 臣闻(之)”规劝君主。 闻言 主要涉及德、礼、历史经验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劝谏君主率先垂范、以德抚民、恪守礼制。但是,最终结果多为 王不听 闻言 进谏的遗憾(  )

A.反映了以德治民的正统思想B.折射了诸子争鸣的思想潮流C.昭示了礼崩乐坏的时代特征D.体现了贵族政治的日趋没落

3.

汉初法律规定: 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 。至汉元狩时,又规定 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注:煮盐器具)……敢私煮盐者,缺左趾(用脚镣锁住左脚),没入其器物 。据此推知,汉朝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财政收入B.践行休养生息思想C.削弱藩国力量D.镇压地方豪强势力

4.

《晋书·慕容载记》记载,352年,慕容偶的部下建议:燕政权获得天命,取代晋朝执掌天下,应该实行夏的历法,用周的官冕,旗帜崇尚黑色,祭祀用的牲畜应为玄黑色。慕容偶表示同意,遂正式登基称帝。该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

A.民族政权效仿中原典章B.儒学正统遭到冲击C.汉化改革已经成为潮流D.士族专权局面形成

5.

印度婆罗门种姓高僧利涉通晓汉语,他于开元中在唐长安与当时主张废除佛、道二教的官员韦环辩论时,曾以韦字为韵,揭调长吟,其偈词曰:我之佛法是无为,何故今朝得有为?无韦始得三数载,不知此复是何韦?这个典故可用于说明(  )

A.世俗生活的悠闲雅致B.外来文化本土化趋势C.三教并行的稳定推行D.丝路贸易的持续繁荣

6.

下表关于曾致尧的三则史料中(  )

历史事实

文本

史料来源

形成时间

宋真宗时,朝廷选曾致尧为张齐贤的判官。他授命后又反悔抗命,受到朝廷处分。

曾致尧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

王安石《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北宋

致尧除以新官易旧官判官,中谢日即赐金紫……既受赐,乃悔,因抗疏。盖将以钓奇取名耳。此朝论所以疾其狂躁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

张齐贤为泾原等州经略使,选致尧为判官。既受命,因抗疏自陈,愿不受章绂之赐,词旨狂躁。诏御史府鞫其罪,黜为黄州副使,夺金紫。

脱脱等《宋史·曾致尧传》

A.《宋史》的记载相对客观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C.《长编》采用了墓志记载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

7.

元代官员胡祗道说: 中统建元,钞法初立……行之如流水。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记载,当时外商贩来货物直接与皇室官府交易,付给纸钞,外商再用纸钞购买所需商品转贩回国。据此可知,元代(  )

A.商品流通源于纸币发行B.重农抑商走向废弛C.国家统一助推海外贸易D.边境榷场蓬勃发展

8.

明成化弘治年间,对于皇帝授予医术精湛的医官官职,朝中多有批判之辞,认为这些医官 以庸医滥叨重用 。但是,一些 以文义缘医术……尊贤乐善,能赴人之急 的医官却能得到官员的赞扬。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四民社会面临冲击B.主流伦理观念仍然稳固C.专制集权高度发展D.中医理论得到快速发展

9.

1842年成书的《海外番夷录》序称: 近世多博闻强识之士,其著述每长于舆地。……然其书往往详于中国,略于外洋,岂以耳目所不及,遂存而不论欤?方今烽烟告警,有志者抱漆室忧葵之念,存中流击楫之思,外洋舆地不可以弗考也。 这体现出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  )

A.变法图强的急迫性B.中体西用的可能性C.传统文化的实用性D.了解外国的必要性

10.

下表是20世纪初上海市场中主要煤炭的产能、成本及价格。据表中数据可知,这一时期(  )

资本性质

种类

年产能

万吨

生产成本

/

在上海销售成本/

在上海

价格/

外国煤

日本煤

4000

4.686.00

7.449.89

14.24

安南煤

200

4006.00

10.00

22.93

抚顺煤

800

1.682.86

5.906.88

12.50

外资煤

开滦煤

600

2.18

6.206.70

9.2111.75

淄博煤

80

3.88

9.71

10.84

井陉煤

80

2.25

12.48

13.17

华资煤

中兴煤

120

3.50

10.45

15.23

大同煤

15

2.60

15.68

13.91

柳江煤

30

3.72

8.79

16.14

悦升煤

12

5.95

10.33

10.50

六河沟煤

60

3.60

12.23

9.37

A.提倡国货成效显著B.帝国主义卷土重来C.民族企业面临困境D.洋务运动蓬勃发展

11.

下图所示为江西万载县高村镇民居正墙上的历史标语。标语大字为 工农专政 ,小字为 实行阶级斗争,武装保护苏联 。该标语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共(  )

A.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准备抗击日本对华侵略C.探索人民革命政权建设D.致力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12.

《国闻周报》曾评论道: 民国二十年以后……(华北地区)青年人痛感屈辱退让的苦闷。在学生大会中最受人欢迎的是激烈的言论,右倾的言论是永远抬不起头来的。一切群众组织都把握在左倾分子的手里,右倾的势力几乎微弱得可怜 。该现象(  )

A.造成了红军被迫战略转移B.主要缘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C.加剧了国共两党矛盾分歧D.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13.

1948年夏,东北野战军入关必经的冀东北部缺粮严重,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但是,当东北野战军即将进关的消息传来时,各地立即展开了突击征粮、送粮工作。群众在各村干部的领导下忙着碾公粮,几万盘碾子、石磨日夜转动。该现象(  )

A.源自于国民政府的残酷剥削B.体现了中共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有利于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表明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14.

1980年,国务院提出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财政管理原则,规定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前提下,明确各级财政的权利和责任,做到权责结合,各行其职,各负其责。这反映出当时(  )

A.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现代企业制度效益凸显D.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15.

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地区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胆敢抽打较自己地位高的 阿维鲁 之脸颊,须处鞭刑60下,且必须在众目睽睽的集会中受刑。不过, 阿维鲁 之间同样的侵犯行为,则采取罚金而不必处以鞭刑。这说明了该法典(  )

A.宣扬君主专制B.维护贵族权威C.体现君权神授D.具有人文精神

16.

根据统计,1504年运抵埃及的香料仅够当地消费,而威尼斯的香料贸易更面临崩溃的危险。1500年后威尼斯人平均每年从亚历山大获得的香料数量,比1500年以前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二。该现象源于(  )

A.西欧民族国家的出现B.全球市场的基本形成C.亚欧主要商路的转移D.西亚国家的重税政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随着科举人数的增多,宋朝政府从科考、仕宦以及赋役优免等方面给予该群体一系列关照。明初沿袭宋朝有关科举政策,规定 中式举人,出给公据,官为应付廪给、脚力,赴礼部印卷会试 。至明中叶,针对越来越多居乡举人因生活困境不愿赴试的现象,明地方财政中设立了专门的举人路费等应举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资助一般以白银支付,如福建惠安县规定新举人每名 旗扁贺礼等项银入两 ,旧科举人 每名盘缠银三十两,酒席五钱 。此后,包括举人路费在内的地方科举支出,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摘编自丁修真《举人的路费:明代的科举、社会与国家》

材料二
科举废除后,原有的科举经费体系并未随废科举而消亡,而被转用于新式教育。虽然各级官府的各项旧有科举经费的用途与收支方式发生变化,但其固有来源大致未改。各省原本 存留 本地的科场经费全部提解学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 地方财政 直接转化为 中央财政 。而部分省份的外销性质科场经费与考棚经费,被学部提解,此既能扩大 中央教育财政 的规模,又可抑制各省形成脱离朝廷掌控的 省教育财政 。这些是清末财政集权的体现。在其实际的转型过程中,清廷、各省、府厅州县乃至城乡士绅关于各种科举经费的提留划分多有争议与协调。通过学部与各省关于各项科举经费的提留划分,基本厘定中央与省教育经费的界限,结果是传统的科举经费体系被整合进新的中央——地方教育财政体系。

——摘编自蒋宝麟《清末废科举后科举经费体系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叶以来地方科举资助经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停废后科举经费转型的作用。(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考试经费与国家治理的关系。(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建国初,中共中央组建了首批以军队干部为主体的驻外大使队伍,并对其进行了专门培训与指导,这就是著名的 将军大使 。在驻外过程中, 将军大使 注重使馆内部管理与建设,重点进行对外友好交际工作,积极开展驻外调查研究,要妥善处理原国民党政府外交部起义人员并积极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展开斗争。首批 将军大使 的派驻与实践不仅为外交工作积累了经验,而且对塑造新中国的国际形象、深化与巩固中国同驻在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燕美《将军出国: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将军大使 出现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将军大使 在建国初期外交工作中取得的成效。(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