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29

一、单选题

1.

湖北荆门市屈家岭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陶鼎、陶制双腹器、蛋壳陶杯、壶形器、彩陶纺轮,发现了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屈家岭(  )

A.已经出现了社会大分工B.与龙山文化存在一定交流C.促进了南北贸易的发展D.已经具备早期国家的雏形

2.

西汉初期,汉朝继承秦法中的 生分 政策,夫妻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 盗窃 ,并作为休妻的原则。这一变化(  )

A.旨在保护家庭私有财产B.表明儒家伦理不断强化C.凸显汉律礼法结合特点D.促使儒学开始融入生活

3.

下图为北宋初期部分士人的 地中 观念示意图。当时存在 洛邑地中 的观念,而有些士人凭借唐、五代的历法与测影知识所产生的 岳台地中 观念,结合 中区 中夏 等正统观念,赋予开封 天下之中 的名号,以其自古以来的神圣色彩对首都开封进行文化上的建构。士人这些举措的实质是(  )

A.阐释前代历法科学性B.宣扬皇帝权威神圣性C.展现文化继承与发展D.突出新政权的合法性

4.

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 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 。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 贩夫牧紧,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征输之苦 ;边远地区 赤贫无田、持手而食之夫,悉得免于追呼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B.江南地区雇佣关系的推广C.白银货币大规模投入使用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升

5.

清雍正帝设军机处后,朝廷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各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下至驻防将军、都统等的补放任命,均由军机大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呈皇帝择用。军机大臣也可以 钦差 的身份,检查或处理地方政务,稽查各省、各部院之汇奏事件。这表明(  )

A.行政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B.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C.中央提高治理地方的效能D.军机处独揽国家的行政权

6.

蒋介石在1929年的一次讲话中表示 三民主义没有实现以前,如果允许各种主义、各个党派在国家里面,我们真正的革命党——国民党就一定要失败!……不能够允许第二个党起来攻击国民党,使国民党失败。 材料表明国民党(  )

A.真正践行孙中山三民主义B.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党派C.实施以党治国的独裁统治D.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党

7.

1930年中共中央机关刊报指出: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 联合起来 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 包围城市 的计划完全是空谈。该材料主张(  )

A.乡村联合斗争的重要性B.以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C.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斗争D.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8.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炉边谈话》曾谈到: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材料旨在说明(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B.中国已完全取得了平等独立的国际地位C.共产党的敌后战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取得了胜利

9.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土地改革法》确立了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差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的土地改革总路线。由此看出此次土地改革(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B.分批进行且一视同仁C.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0.

下面表格里的内容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共有关部门先后提出三份 二五 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方案。三份方案的变化表明中共八大(  )

方案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钢产量

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石

1100万吨

19561

6400亿斤

7000万石

1500万吨

19568

5000亿斤

4800万石

10501200万吨

A.经济指标相对保守B.追求高速度的倾向C.遵循实事求是原则D.倾错误开始出现

11.

鲍盛刚在《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中提到: 中国改革……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 ,由此可知在实际经济体制改革中(  )

A.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C.加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

阅读下面 2011年至2018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形图 。从下图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恶劣B.美日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竞争中渐趋衰落C.中国在国际贸易之中面临诸多危机与挑战D.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且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13.

有学者指出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世界就不容易。必须要有一种能够使凝聚力薄弱的各城市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下列措施属于以上统治方式的有(  )
①发展完善罗马法 ②建立了专制制度 ③推行封君封臣制 ④建立了官僚制度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4.

中世纪后期,大量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的科学著作被带入西欧:从12世纪初开始,各个大学普遍开设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罗马法、阿拉伯的哲学和科学,还有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逻辑学等课程。这些课程(  )

A.提高了西欧社会的生产力水平B.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C.有利于城市的自治权不断扩大D.推动西欧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15.

在《阿拉伯通史》中提到:巴格达城市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毛皮等;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意在说明

A.奥斯曼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的作用B.阿拉伯帝国贸易范围的广泛及繁荣C.全球各地的产品都汇聚在巴格达城D.巴格达城成为世界各地的贸易中心

二、材料阅读

16.

【中西政治制度】(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封建主义是与领地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国王将土地分配给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而且土地分封可以逐级地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世袭君主,其下是一层一层的大小封建主,农奴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封建化的程度越高,自由农越少。
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之间都有权利和义务。小领主成为大领主的封臣,有义务为大领主效劳,主要是为大领主打仗;大领主以保护封臣作为回报,承诺对其封臣主持公道。因此,封主与封臣的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此,当国王逆法律而行时,该国臣民可以抗拒国王,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

——摘编自刘成《欧洲中世纪三大特征与现代化起源》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君封臣制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8分)

17.

【中英的城市化】(15分)
材料一
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革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 自由人 (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独特路径和发展模式,不仅制约了近代中国城市化总体水平,也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的城市现代化造成了深刻影响。

特征

具体表现

由外及内

近代中国城市化经历了一个由外向内,自东向西,由被动城市化向主动城市化转变的历史过程。所谓由外向内,是指西方殖民主义者通过直接和间接等方式开启了中国近代早期城市化。外力推动中国早期城市化的首要表现是一批通商口岸的开辟和租界的设立。

自上而下

随着沿海、沿江、沿边城市被迫开埠和早期工业化运动的开展,中国现代城市化开始蹒跚起步。近代中国城市化显现出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鲜明特色。国家和政府成为城市化运动的主要设计者、决策者和推动者,社会和民间也积极参与,成为推动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乡到城

近代中国畸形城市化的表现是大量乡村人口集中于城市,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数量不断增长的流民阶层,由此带来城市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形成了很大的贫富差距。这种不断加剧的贫富和权力的两极分化,又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形式,不断形成判若天壤的贫富社区。

——摘编自涂文学《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独特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及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具体特征。(5分)

18.

【伟大民族复兴】(14分)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记载: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则发捻,可以勤远略。 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时提出 驱除狱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 中体西用 到戊戌时期的维新、辛亥时期的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摘编自李喜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近代各阶层对社会发展的理想。(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古代思想文化】(12分)
材料
下图为中国古代历朝儒学地位的变化。

请选取图中某个时段或整体,结合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