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十校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85

一、单选题

1.

殷商王室供奉庇护本族的神,他们的神没有道德倾向,只庇佑殷商王室,其他方国也都有庇佑自己的神。但到了西周时期,周王室祭祀的 ,不独属于周王室, 公正地庇佑一切有德之士。这一变化(  )

A.使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更加密切B.代表了民本思想的确立C.削弱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D.推动了国家认同的加强

2.

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 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 ”。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这两则材料取自《商君书》,反映了当时秦国(  )

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3.

古代文学家左思《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与谈诗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察举制

4.

下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内容。

孝文帝从前方回到洛阳后,见妇女服装仍为夹领小袖,就责备留守京都的官员,认为他们禁止胡服不彻底

在废除西郊祀天前数年,孝文帝已开始采用中原地区的祭祀天地仪式,圆丘祭天,方泽祭地,以祖宗配天

孝文帝的上述举动(  )

A.旨在表明北魏是华夏正统的继承者B.为北魏顺利迁都扫除了障碍C.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D.赢得了北方大族的坚定支持

5.

下表为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情况。这些州县的建立(  )

时间

新建

今属

时间

新建

今属

735

巴川县

四川

741

尤溪县

福建

736

汀州

福建

742

青阳县

安徽

737

唐城县

湖北

743

唐年县

湖北

738

明州

浙江

752

太平县

安徽

740

歙州

安徽

754

浦阳县

浙江

A.表明唐朝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南方B.是唐玄宗为加强边防而采取的措施C.是唐朝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D.缓解了藩镇割据对国家稳定的威胁

6.

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

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7.

《清鉴辑览》中记载: 开制度局以定规模,设十二局以治新政,立民政局以地方自治,(光绪)帝皆嘉纳之。然以见制西后,无权不能剧行,欲借群臣之议以定之。 这表明戊戌变法(  )

A.导致中央权力下移B.以政治改革为核心C.民主探索阻力巨大D.改革举措全面深入

8.

针对国民党的 训政 ,1932年4月《申报》发文评论说: 国民党自主政以来,俨然以国民之保姆自任,认为非由 训政 决不能进入 宪政 。国民党主政今已六载,人民驯服受训,亦已三年, 训政 之效果究安在乎? 该评论意在说明(  )

A.广大民众缺乏民主意识B.国家进入 宪政 时机成熟C.国民党主政的经验不足D.训政 的实质是一党专政

9.

1961年,毛泽东在杭州会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密特朗说: 法国离中国很远,那并不重要,但有一堵墙把两国隔开了。 毛泽东听后回答道: 墙并不高,有各种各样的墙,人民终究是要把墙拆除的。 此后中法建交工作正式提上日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法关系的发展(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B.体现了外交方针的务实性C.打破了当时中国外交孤立局面D.执行了 另起炉灶 的方针

10.

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期我国制定的若干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  )

时间

法律法规

198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198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

199312

《公司法》《会计法》

199812

《证券法》

200510

修改《公司法》《证券法》

A.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驾护航B.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C.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表明法制建设决定改革的成败

11.

由库藏支出的古代雅典职官津贴常常难以足额支付,政治领袖们时常凭借民众法庭之力没收私财以充公,以此来解决 津贴之困 ,故没收富室财产的法案时有提出。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

A.法律是民众意志的体现B.民主政治存在非理性的缺陷C.公民的参政热情并不高D.经济基础难以支撑民主政体

12.

进入中世纪,抄写成为僧侣获取功德的重要途径, 每一封信、每一行字和每一个标点,都意味着一项原罪获得了宽恕 。他们抄写的书籍除《圣经》、教徒著作外,还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奥维德的诗,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等。这一现象表明基督教会(  )

A.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B.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C.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古代西欧文化D.有力维护西欧封建主的统治

13.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与继承者为英国教会在尘世唯一的至尊领袖,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英王此举(  )

A.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反对罗马教廷的精神独裁C.构建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法律D.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统治

14.

1966年,美国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首次提出了刑事诉讼中著名的 米兰达警告 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任何话,都可以作为不利于你的证据;你有权获得辩护律师的帮助,如果你无力聘请,将会为你指定一名律师并由州政府承担律师的费用。 这表明美国的法律(  )

A.注重保障个人权利B.坚持无罪推定原则C.确保司法体系独立D.重视完善律师制度

15.

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国政府被迫两次宣布美元贬值。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对美国攻势逼人B.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C.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D.中东地区石油危机的影响

二、材料阅读

16.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元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 十三部 十三州 。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 相望于内地 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 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 藩大臣 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 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朝和元朝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6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的一种贡献,它正式确立于秦汉时代。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迅速走向成熟,其中的科举制度在之后的社会变迁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发动机的作用。皇权是塑造文官制度最重要的外在力量,文官制度因皇权的需要而生,而与皇权的兴衰起伏密切相关。儒家思想是文官士大夫群体的意识形态支柱,更塑造了文官制度的诸多内容。文官制度贯彻了传统政治的理念与宗旨,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这或许是文官制度最大的精神意义。文官制度中包含着追求效率、清廉、民本等原则,文官士大夫在实践中秉承的中庸、谦让、勤勉等人生态度,沉淀为中国历史的宝贵遗产。

——摘编自张程《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政治方面却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腐败使得群众和资产阶级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1820至1830年间,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英国爆发了声势浩荡的运动,目的是促使议会改革和争夺普选权。为了解决两党制下 一朝天子一朝臣 的现象,英国政府设立了常务次官,他们可以长期处理政务,但不可以参与党政,也不能进入内阁。克里米亚战争的惨痛教训致使英国民众一片愤怒,社会舆论和议会强烈谴责政府。英国民间成立了行政改革协会,《泰晤士报》连续报道该组织活动的细节,拥有民众基础的文官革新运动蓬勃发展起来。直到1870年,英国现代文官制度才正式确立。

——摘编自李星辰《十九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西方文官制度对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启示。(6分)

18.

【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 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 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 一条鞭法 ,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二
自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 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白银货币化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相比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回答影响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主要受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教化、基层自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2所示)。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从而实现了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据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

从图2中任选两个影响国家治理的相关因素,提炼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