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3 浏览数:27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既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  )

A.中华文明发展领先世界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C.出现明显的贫富差别D.宗教信仰是所有古人类生活一部分

2.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 择其言尤雅者 ,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传说在历史研究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3.

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 天下 天下 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力,更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 天下 的文化。以下能够推进 天下 文化发展的是(  )

A.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B.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C.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

4.

西周、春秋时期的 ,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 千乘之国 百乘之家 ;战国至秦汉时期, 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 编户 齐民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B.社会等级制度的混乱C.铁器牛耕的使用D.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

5.

春秋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下列哪一思想会最受各诸侯国统治者欣赏和采用(  )

A.为政以德 B.实行仁政,民贵君轻C.变法革新D.兼爱 非攻

6.

钱穆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 秦朝政治措施之重要者,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然封建之废,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考之《左传》,晋人早有县制 。由此可知(  )

A.秦朝之后分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度C.作者意在完全否定分封制度D.秦朝郡县制度推行有其历史基础

7.

西汉时期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下列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C.两次出使都取得预期的目标D.建立起与欧洲大秦直接商业联系

8.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 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汉武帝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加强皇权B.加强思想控制C.扩大地方权力D.强化大一统局面

9.

董仲舒、朱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确立或恢复儒学正统地位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共同之处是(  )

A.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解构与重建B.糅合中外多种学说并取其所长C.强调治国要外儒内法,礼法并施D.注重孔孟思想的批判传承

10.

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
①国家分裂政局动荡 ②民族融合
③人口大迁徙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

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前期(  )

A.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B.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C.科举考试主导权的争夺激烈D.官员的行政能力受到重视

12.

唐太宗时的国家雅乐包括龟兹、疏勒等西域多地的乐曲;西域也多有擅长唐人乐舞者,如曹国的曹保擅长弹中原琵琶,安国的安万善以吹奏唐人筚篥而闻名。这体现了当时(  )

A.社会矛盾缓和B.西域音乐登峰造极C.民族融合的深入D.政治秩序稳定

13.

北宋初年统治者实行 杯酒释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这些措施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  )

A.守内虚外B.戒奢从简C.崇文抑武D.严刑峻法

14.

樊树志《国史概要》记载 乾德五年(965年),开封城内十字大街有所谓鬼市——五更点灯营业至天明;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时分又再开张,至于 耍弄去处 (娱乐场所),营业 通宵不绝 这种现象出现说明(  )

A.重农抑商政策的转变B.国家统一政局稳定C.纸币交子的广泛流通D.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15.

《辽史》载: 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这一官制体现(  )

A.全面推行汉化政策B.因俗而治的特点C.统治危机的加深D.民族分化政策

16.

元朝不仅结束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统一,还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下列史实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设立理藩院管理藏族和少数民族事务B.将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C.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管辖D.在东北和云南设立行省,加强管辖

17.

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此项发明是(  )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D.火药

18.

17世纪初,荷兰借助新航路开辟,迅速崛起,成为 海上马车夫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先后窃据了澎湖列岛和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势力被驱逐,台湾重归祖国怀抱。这一时期为收复台湾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郑和B.岳飞C.郑成功D.戚继光

19.

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 郑和下西洋 。下列对 郑和下西洋 评价正确的是(  )
①推动了中外友好交往 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③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④经济目的是内在动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

内阁制度确立后,内阁逐渐获得票拟权,以致 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由此可知,当时(  )

A.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B.六部执行效率不断降低C.宰相制度得到重建D.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 羽扇纶巾 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的影响。(6分)

22.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第七章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

标题

子目节选

第二节

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

岑寂后的复兴

两宋理学

第四节

文人天地

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

品味高雅的宋画

第六节

科技之光

社会温床

绚烂之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目录中的 标题 ,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4分)
(2)南宋 理学 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 文人天地 宋词 宋画 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6分)
(3) 科技之光 的具体成就有哪些?(4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唐朝三省位置图

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 隶中书省, 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 唐朝三省位置图 A.B.C处对应的三省机构名称及其职能,(6分)并概括三省六部制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代对中央官僚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有何影响?(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