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高三适应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812

一、单选题

1.

在某古人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遗址,城墙高大坚固,城内有宏伟的宫殿建筑基址、复杂的排水系统,还出土了刻有成熟文字符号的甲骨。据此判断,这一古人类文化遗存表明人类(  )

A.已经进入文明社会B.处于旧石器时代C.以游牧经济为主D.尚未产生阶级分化

2.

秦朝规定,官员的奏折需由专人传递至中央,并且在书写格式、内容规范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若有紧急军情,则通过特殊渠道快速上奏。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  )

A.规范官员行为,防止贪污腐败B.保证信息传达效率和中央集权C.减轻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负担D.促进不同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

3.

《魏书》载: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又, 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据此可知,孝文帝改革之目的在于(  )

A.消弭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之基B.变更祖宗之法,力求破旧立新C.强制文化统一,抑制鲜卑旧俗D.促进民族交融,拓展统治区域

4.

太宗贞观间,诸蕃君长诣阙,请上尊号为 天可汗 。上曰: 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 群臣及诸蕃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 此事体现了唐朝(  )

A.民族政策的兼容并蓄B.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对外交往的频繁活跃

5.

16世纪,在明朝的沿海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纷至沓来,大量的船只停靠在港口,交易频繁。这些外国商人主要用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明朝主动开放海禁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明朝手工业已衰落D.欧洲发生价格革命

6.

清朝乾隆年间,在南方某繁华城市中, 昔日之旷野,今尽为繁华之区,四方贾人辏集,百货汇聚,千街错绣 ,而北方一些传统商业城市则略显衰落。这种现象反映了清朝(  )

A.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B.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C.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动D.南方手工业远超北方

7.

在北洋政府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日本趁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提出了 二十一条 。北洋政府在应对此事过程中,一方面与日本周旋,另一方面向各国通报情况。这反映出北洋政府外交(  )

A.完全依赖国际社会调解B.缺乏自主应对能力C.试图在列强间寻求平衡D.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8.

抗战时期,边区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成为响亮口号。某边区军民响应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战士们拿起锄头垦荒,妇女们纺纱织布。这一运动主要是为了(  )

A.实现边区经济工业化B.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C.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D.为抗战提供军事支持

9.

以下是2002—2018年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 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A.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数字经济已占有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C.数字经济增长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举世瞩目

10.

在中美关系复杂变化的时期,出现了以下情况:美国政府频繁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从贸易限制到科技封锁,从外交施压到军事威慑。这种局面下,其根源主要是(  )

A.两国意识形态完全对立B.美国企图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C.中国崛起威胁世界和平D.国际经济秩序需要重新构建

11.

在古代雅典,传统的公民大会拥有最高权力,所有重大事务均需公民大会讨论决定。但在伯利克里时期,为了应对战争等紧急情况,成立了 十将军委员会 ,将军们在军事行动期间拥有较大权力,可自主调配物资等。这种军事权力的特殊性体现出(  )

A.公民大会地位有所下降B.传统民主制度存在缺陷C.军事行动需要特殊安排D.将军为雅典最高权力者

12.

14世纪,牛津大学建立初期,教会主教掌握着学生学位授予的绝对权力。随后,国王颁布敕令,规定主教必须参考学者联盟的主流意见,来决定是否授予学生学位。学位授予权的变化说明,牛津大学中(  )

A.学生完全脱离教会管理B.学者联盟的影响力增强C.主教的权力被全部取消D.学术世俗化进程已完成

13.

17世纪上半叶,英、荷、葡三国激烈争夺非洲殖民地。1630年,荷兰执政者下令制作当时最详尽的非洲地图,重点标记各国的殖民区域;地图制作完成后,在欧洲各国广泛流传。荷兰执政者的目的是(  )

A.展示荷兰先进地图制作工艺B.依靠地图售卖来增加财政收入C.界定荷兰在非洲的势力范围D.向欧洲人普及非洲的地理知识

14.

德国统一初期,各地区文化差异明显。1895年,德国皇帝带着皇后访问西部的科隆,皇后大力称赞了一种与德国国旗颜色相同的黑、红、金三色糖果,这种原本只是科隆当地特色的糖果随后在全国大受欢迎,成为国民喜爱的零食。皇室此举是为了(  )

A.缩小区域经济差距B.加强国家认同感C.传播地方特色美食D.突出西部重要性

15.

19世纪中叶的法国巴黎居民,可能脚蹬法国皮鞋,拿着德国怀表,用着日本瓷器,品着斯里兰卡红茶,写信订购非洲咖啡。巴黎居民能有这种物质享受的主要原因是(  )

A.巴黎手工工艺举世无双B.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C.法国贵族引领消费潮流D.巴黎是世界著名贸易枢纽

16.

1980年,意大利知名汽车设计师乔治·亚罗来华,助力中国汽车企业设计了第一款具有现代风格的概念汽车。1983年,这款概念车在上海的展示活动引发众多关注,被二十多个国家的汽车杂志报道。这体现出当时中国(  )

A.和意大利建立紧密经济合作关系B.开始主导世界汽车设计先进理念C.汽车工业审美理念出现较大转变D.向国际社会展示全新的中国形象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吐蕃王朝设内、外官制,赞普将贵族分为亲近组成的内官与稍远亲组成的外官,并任命内、外府大臣。赞普令内官着吐蕃传统服饰,外官可着周边民族风格服饰。内、外官并非严格按地域划分,内官掌治吐蕃核心部族,无论其位于何处;外官掌治其他附属部落及周边归附民族。后赤松德赞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内、外两套职官系统,内官管理吐蕃本部地区,外官管理附属部落和周边新归附地区。内官本质上是吐蕃王室的亲信集团,外官相比更具灵活性,吸收了周边民族的管理方式。

——摘编自《吐蕃政治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南诏职官建置,大多效仿唐朝。礼仪制度,杂用唐制和吐蕃制度。阁逻凤仿唐置清平官,设六曹,官制渐备。异牟寻又增设大军将、都督等官,增设罗苴子、负排等本族官号。

——摘编自《南诏与唐朝、吐蕃的关系及其政治格局的演变》

材料三
大理国建立后,初期官制多因袭南诏旧制,后逐渐吸收宋朝官制特点,设九爽、三托等机构,同时保留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官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制体系,融合了中原与本土的管理模式。

——摘编自《南诏国大理国社会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吐蕃职官制度的发展历程。(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吐蕃、南诏、大理国职官制度的共同特点及其意义。(8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00年,洋务派官员倡导选派人员出国考察, 仔细探寻,将该国的科技工艺、教育体系随时记录,传回国内,以作参考 。清末中国人的海外考察及记录,小则开阔视野,详述外国新事物,大则借鉴方法,助力洋务事业,甚至更新观念、知识,重塑发展之思路。

——摘编自《异城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

材料二
游览可让国人对国内各地区资源之储备,民族之融合与边疆之守护,一一有清晰之认识,就民族方面,游览可增进团结,把爱一族的情感,延伸到爱整个的民族。此外,我们应于欣赏古迹之余,铭记先辈英烈之英勇事迹,所以游长城,应缅怀古代戍边战士的功绩。

——摘编自抗战时期的《旅行杂志》

材料三
每一个游览者都将是家乡建设的一份子。游览团的组建是要把过去仅少数人拥有的游览机会普及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山区和城镇的劳动模范会有交流游览。集体游览丰富了集体生活的内涵,对于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人民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旅行杂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不同时期国人对游览功能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针对问题(1)得出的认识,联系时代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马尔代夫位于印度洋中部,是印度洋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18世纪后,马尔代夫先后沦为英、法殖民地,1965年独立,建立亲西方政权,但仍与英联邦保持特殊关系。1973年,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加尧姆上台,与中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了一系列渔业和贸易协定,接受苏联援助建设港口。随后,斯里兰卡的新政府也开始奉行独立自主外交,疏远与西方的关系。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力量。
材料二
美国军事专家就马尔代夫的战略地位指出: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中心接近中东石油运输线的一座天然堡垒,可以成为苏联在印度洋扩张影响力的前沿。 1980年,美国调整对苏战略,卡特总统认为在全球战略平衡但美苏冷战对峙的局势下,在20世纪后期印度洋地区将是美苏竞争的关键区域。1985年11月20日晚,美国对马尔代夫发动了代号为 海啸 的军事干预行动。次年,在美国支持下,新的亲美势力上台,马尔代夫的外交政策重新倒向西方。

——均摘编自《马尔代夫近现代外交政策演变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20世纪马尔代夫与美、苏关系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从地理位置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马尔代夫未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的演进是诸多元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故而,认识历史之时,既要着眼于政治格局、经济形态、文化氛围,也要考量个体以及群体所具备的道德观念、情感诉求、意志力量等要素。例如: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既有明朝前期国力强盛、航海技术进步、宣扬国威需求等政治、经济、技术方面的影响,又有郑和本人的航海志向、探索精神以及对国家使命的忠诚担当等因素的推动。再如: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既有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长期的高压殖民统治、经济压榨,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渴望摆脱束缚等政治、经济背景,又有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自由平等的强烈渴望、抗争精神,以及像华盛顿等杰出人物的领导才能与爱国情怀等因素共同促成。
请根据上述视角,运用所学知识,选取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展开评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不得抄袭示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