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60

一、单选题

1.

春秋末期的 仍然是政教合一的教士和乡绅,战国初期的 儒家 只是国家治理之学及其衍生学科的世俗学派和学者。春秋末期的 儒书 仍指人神杂糅的六艺和孔子师徒语录,战国初期的 儒书 仅指孔子师徒的政治语录。这一变化表明(  )

A.官僚政治逐步形成B.儒学成为社会显学C.世俗政治日益发展D.百家争鸣解放思想

2.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夏、商、周国家政权为 中国 ,包括夏、商、周国家政权控制的各族人;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为 中国 ,但后来也包括楚国,并出现秦国以 中国 自居的现象;称秦汉为 中国 则包括秦汉国家政权管辖的各族人。《史记》中的 中国 一词反映了(  )

A.民族交融的发展历史B.汉朝大一统观念的加强C.中央集权的形成历程D.司马迁志在成一家之言

3.

新疆阿斯塔那古墓中出土的唐朝宝应元年(762年)吐鲁番文书中记载了一起高昌交通肇事案:肇事人驾驶牛车撞伤两名儿童,官府依据《唐律疏议》第二十一卷斗讼第307条 保辜 规定,允许肇事者在五十日内免于监禁,并负责对受害人进行医治,再根据儿童恢复状况对肇事者进行判罚。据此,以下理解恰当的是(  )
保辜 规定具有一定合理性 ②唐律具备缓和社会矛盾功能
③唐律重视家训强调基层教化 ④唐朝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秦朝到隋朝的行政区划变迁。材料突显的本质问题是(  )

秦朝

郡县二级制

37个郡后增至48),下辖大约一千的县级政区

西汉末年

郡县二级制

郡国共103个,下辖1587个县郡之上设置14个监察区

西晋前期

州郡县三级制

19个州统辖172个郡国,郡国下辖1232个县

南北朝后期

州郡县三级制

220个州,统辖999个郡,县级政区变化不大

隋朝初期

郡县二级制

并州改郡,共190个郡,下辖1253个县

A.疆域的不断扩大B.君主专制的加强C.人口的迅速增长D.中央集权的困境

5.

《西夏法典》中对于“(盗者)内心悔投状,自首解罪时 的自首情况和偿还之数,予以不同的减刑,如 群盗、强盗等偿还物,五分中送回二分,自首造意减二等;从犯减一等;送还三分,自首造意减三等,从犯减二等 。这一规定(  )

A.凸显了外儒内法的理念B.确保了判决的客观公正C.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D.蕴含了省刑慎法的思想

6.

澶渊之盟后,辽宋双方致书 皆以南、北朝冠国号之上 。辽兴宗说辽宋 两朝事同一家 。辽道宗也明确说辽宋 虽境分二国……而义若一家 。据此可知,当时(  )

A.少数民族政权认同中原文化B.辽国照搬了中原政治制度C.辽宋随着经济交流趋向合并D.民族政权的对立逐渐消失

7.

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见,自明至清(  )

A.科举取士难度降低B.社会等级差别缩小C.父祖身份无关紧要D.平民向上流动变难

8.

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 中国向来候选,最重资格,但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喜怒,至于社会共和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官吏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 。上述史料可用于实证(  )

A.清末新政的宪政改革B.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C.《临时约法》的弊端D.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9.

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它也检验了改革开放十年的成果。为办好亚运会,全国数千万人慷慨解囊,共捐款2.7亿元,占全部投入的1/10;体育总局也突破观念束缚发行体育奖券即体育彩票的前身,人们踊跃认购达4.3亿元。北京亚运会的成功鼓舞了全国人民以百倍信心投入经济建设中。这表明(  )

A.扩大开放成为全民共识B.市场经济激发群众热情C.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D.重大活动展示时代精神

10.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体育外交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边倒 ,争取恢复权益 紧密联系中间地带至相对孤立状态 打破封锁,广泛建交 全面恢复,开辟 奥运模式'” 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外交 。这说明体育外交(  )

A.践行了不结盟政策B.充分体现务实性和灵活性C.以发展经济为核心D.落实了 求同存异 方针

11.

荷马史诗中,公益行为被描绘为出身高贵、财产丰厚、英勇善战的贵族阶层的特权。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推行公益捐助制度,将这种贵族行为转化为城邦需要的公益行为,被认为是 富人 者,就可能成为 捐助人 。材料表明雅典(  )

A.贵族专权局面难以被打破B.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C.制度创新根植于传统伦理D.财产多寡决定公民权利多少

12.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上层对下层民众空前高涨的政治热情非常恐惧,开始压制包括议会改革在内的新主张和新思想,以致那些曾经的 改革派 立刻坚定地站在了保守主义的立场上来。这说明(  )

A.英国政局仍带有一定贵族色彩B.法国大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改革C.英国对法国大革命持观望态度D.英国宪政体制背离了民主的原则

13.

如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期美国联邦政府文官数量。据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文官数量的变化(  )

时间

1883

1900

一战期间

罗斯福新政时期

二战初期

数量

13

20

30

50

140多万

A.导致了总统权力的扩大B.适应了政府职能的扩张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确保了政府官员的廉洁

14.

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由1873年的9个增加到了1899年的809个,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有哨兵、尚武、传令兵、先锋等,在体操运动中开始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这表明法国的体操运动(  )

A.采取了军事管理方式B.体现了爱国主义色彩C.普及了公平竞争意识D.推动了国防力量提升

二、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两汉画像石、画像砖中可见大量的孝子图像,这一题材一直延续到后代。其中尤以济宁嘉祥武氏祠中的孝子图最为丰富,画像中《曾子》《老莱子娱亲》《丁兰供木人》《柏榆伤亲》《董永孝亲》《李善祭主》《金日弹拜母像》《三州孝人》《羊公》《魏汤》《老子赵询》《七女为父报仇》《孝孙原谷》《帝舜图》。两汉孝妇感天故事,以 东海孝妇 上虞孝妇 的故事为代表,其过程都是孝女被诬告,太守没有明察,然后发生自然灾害,新任太守翻案之后,灾害结束。可见,当时 孝妇感天 已经成为一种叙述模式。

——摘编自陶然《儒家思想与两汉的孝治与孝行》

材料二
在汉代法律中,不孝为重罪, 子贼杀伤父母,奴婢贼杀伤主、主父母妻子,皆枭其首市 。这条法律不仅仅针对平民,如果官吏有不孝的行为,也会受到重罚,严重的会被免职。汉成帝时,丞相薛宣就因 君为丞相,出入六年,忠孝之行,率先百僚,朕无闻焉 而被罢免。汉代将 引入法令政策的举措,不仅是 孝治 推行的重要方式,也在国家层面为 孝治 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摘编自韩桥生等《孝治:汉代伦理与政治的同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孝子图的史料价值。(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推行 孝治 的影响。(8分)

16.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 对外商战 对内振商 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 收回利权运动 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来华访问。1915年,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进行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在抵制 二十一条 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 举国商民誓不承认 。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 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仅立即着手创设官方外交,而且几乎同时创立了新中国的民间外交(时称 人民外交 )。20世纪50~70年代,在开辟民间外交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 民间先行、以民促官 以官带民、官民并举 的方针,民间外交成为新中国发展与非建交国家,特别是非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外交中心工作的转移,民间外交从开辟国家关系逐步向服务经济建设转型,民间外交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70年来,民间外交不断开拓创新,继续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新局、谱新篇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张骥《中国民间外交、地方外交与人文交流70年——人民的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呈现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民间外交转型的历史条件。(8分)

17.

(2023·浙江 山水联盟 高三上开学·26)民族主义既是社会政治思潮,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拿破仑在动乱之中,戏剧性地让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中所述的主权在民、法律平等、共和形式和行政改组——传遍了欧洲。此外,强调人民主权的法国重组大大促进了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即每个民族共同体均有权自由地、不受外力控制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代表了一股变革的力量,不仅在统治时期给欧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将他的理念散播出去,从而塑造了欧洲的未来。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799—1900》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并指出17—19世纪英、法两国最终确立的政治制度。(5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思想领域、政治运动两个角度概括拿破仑战争后 欧洲翻天覆地的变化 的表现。(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过程,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 四个共同 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摘编自杨筑慧 苍铭《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历史知识,围绕“ 四个共同 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从中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