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翻译活动】(15分)
材料一
从周朝的翻译活动算起直至鸦片战争前为止的近3000年间,我国翻译活动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甚至对外交往等产生深刻影响。
明末清初,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由此引发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即明末清初的以科技翻译为主的翻译活动。
——摘编自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开馆,设立初期只是为了培养为朝廷效力的专业外交翻译人才。洋务派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真正的西学乃是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背后的天文、算学等科学技术,于是1867年陆续增设天文、算学、化学和公法等馆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京师同文馆存续期间(1862—1902年),师生们以翻译国际法为肇端,渐及外交、天文、历史、医学、数学等不同领域,印刷出版《万国公法》《富国策》《化学阐源》等多部西方著作。
——摘编自禹仁朋《从西语到西学:清末京师同文馆创办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第一、二次翻译高潮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师同文馆教学内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