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7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 ,山东城子崖遗址自下而上呈现三层叠压。最下层是一种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 黑陶文化层 ,其出土文物所处时期与龙山文化时期相近;第二层为 岳石文化层 ,其出土文物所处时期大致与二里头文化相当;第三层为周文化城址,出土了较多铜器。该遗址(  )

A.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B.表明黑陶文化孕育商周文化C.有力证明了夏王朝的存在D.印证了早期中华文明的演进

2.

西周分封制是较商朝内外服制度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 这里的 更进一步 主要指的是西周分封制(  )

A.推动了世袭制形成与发展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确立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D.开启了政治与血缘关系的结合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都城,经济性分区用地比例陡增,政治性分区用地比例相对有所降低。由于增加了经济性分区及工商业者居住区,当时各国诸侯纷纷于郭内或近郊修建离宫别馆和苑圃。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工商业经济繁荣B.农本思想依旧突出C.经济型城市出现D.宫廷生活日益奢靡

4.

前214年,始皇征发戴罪之人、赘婿、商人等参与讨伐岭南的战争,后又把一些贪墨蠹政的官员贬谪到岭南,同时,政府也迁移了一些北方人到岭南居住。如赵佗在行戍南海之时,就曾派人上书 求女无夫家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 。秦始皇这些举措旨在(  )

A.澄清朝廷吏治B.加强对岭南的统治C.推动民族交融D.促进国内人口迁徙

5.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诏书形式将统一度量衡的命令颁发给全国,并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刻在度量衡器物上。接着,秦始皇命人在《效律》中,严格规定了衡器和容器的允许误差范围超差的就要对主管人员罚以兵器铠甲或盾牌。这些举措意旨在(  )

A.繁荣商品经济B.增加国家收入C.完善经济法规D.巩固国家统一

6.

表1为汉代中等水平的自耕农年收支表。据表可知,当时中等自耕农家庭(  )

表1

年收入

年支出

粮食

农副业

纺织

生存消费

简单再生产

租税负担

其他

粮食

120

园圃、家禽

织布10

口粮804800

食盐1.8900

衣着52000

留种6360

饲料10600

农具7420

田租4240

赋敛11660

祭祀、人际往来、医药共6360

7200

——

4000

7700

1380

900

360

总计收入:11200

总计支出:10340

A.经济收支极不平衡B.经济生活比较脆弱C.生活消费项目繁多D.地区经济差异明显

7.

据记载,两晋十六国时期,最早在中原建立政权的南匈奴贵族刘渊,取国号为 ;刘渊之后,羯人石勒以 为国号,鲜卑慕容氏以 为国号,氐人苻氏等皆以秦 为国号,铁弗匈奴赫连氏以 为国号。这表明当时少数民族统治者(  )

A.注重吸纳汉族士人参政B.将民族交融作为首要任务C.有意塑造华夏正统形象D.极大破坏了中原文化发展

8.

安史之乱几乎没有殃及淮河以南地区,南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发展状态,位于南方的漕运路段,即江南河、邢沟,始终保持着畅通;而位于北方的漕路,即黄河与汴渠,则成为当时朝廷与藩镇争夺的主要对象。据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

A.人口迁移日益显著B.商税成为主要财源C.南方经济地位提升D.急于疏通京杭运河

9.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方法有五种: 帖经 类似于经文填空题; 墨义 口义 主要考对经文的理解,设有笔试和口试; 策问 的形式则是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人事政治方面的文章; 诗赋 是加试的一种方法。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

A.过于注重考试形式B.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C.利于有效选拔人才D.革新了选官用官的制度

10.

诗词创作往往能体现作者思想,反映社会现实。唐朝有诗云: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人浦深。 该诗(  )

A.体现了作者淡泊的心态B.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C.蕴含了格物致知的精神D.彰显了士人的责任意识

11.

王安石变法以来,宋代赦书制度中的推恩举措虽然继承了唐代赏赐官兵、群臣阶勋爵邑、荫及官员子孙、存抚贫困人户及敦促地方祭祀等内容,但也增加了诸如差役法、常平息钱、市易钱、开封府重禄法等内容。这表明宋代赦书制度(  )

A.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特征B.与当时政治环境息息相关C.使基层社会矛盾得到缓和D.成为变法革新的政治基础

12.

(北宋)真宗曾便延请学者讲读《汉书》《史记》,有意将其中思想应用于治国理政;宋仁宗与臣子探讨善政,臣下劝其读《汉书》;北宋司马光曾撰《汉武大帝评传》,强调汉武帝统治中 用人唯贤 的重要性。这说明,北宋时期(  )

A.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强化B.统一的思想逐渐形成C.华夏民族意识开始出现D.强化政治遗产的认同

13.

金朝立国之初,就重视文化教育。金太祖为自己取了汉文名字 ;金太宗时,开始兴学校,设科举,崇文养士,使庠序日盛;金熙宗时,建孔子庙于上京。这些举措旨在(  )

A.拉拢中原士族B.汲取先进统治经验C.巩固封建统治D.对抗内部守旧势力

14.

1286年,元代规定,按察司在编的八名官员中,除二人留司坐镇外,其余官员均分巡郡县, 每年二月出巡,十月还司 ;1291年,按察司更名为肃政廉访司后,每道仍设官八员,除二使留司外,其余六人仍分临所部进行监察, 每年九月分司,次年四月还司 。这些举措(  )

A.旨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确保了行政分工的明确C.遏制了官僚系统的腐败D.加剧了蒙汉官员的差异

15.

南宋时期宋金矛盾尖锐。金军南下,很多文人团结起来,纷纷把 尊王攘夷 夷夏之辨 搬出,用于抵抗金兵南下。这反映了(  )

A.民族精神的重振B.文化与战争的互动C.市民阶层的壮大D.文官政治的完善

16.

宋代民俗题材绘画基本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图1、图2分别为王居正的《纺车图》和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这些绘画作品(  )

A.蕴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B.反映出社会阶层的流动C.体现了文化权力的下移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高祖和吕后主政时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成就斐然。国家从立国初年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到汉武帝即位时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普通的民众从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到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 。70多年的经济恢复使汉帝国完成了国富民富的任务,使之成为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奠定了之后汉武帝将汉朝推上顶峰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作为汉武帝时期杰出的财政专家,桑弘羊思想的出发点是通过在财权方面强本抑末,达到在政治领域强本抑末的最终目标。在桑弘羊财政政策的引领下,国家开始正视商业领域的大量财富,并突破对商业半鄙薄、半忌惮的心态,直接从商业领域获取财富。桑弘羊也极力支持政府直接参与部分行业经营,将部分暴利行业纳入国家财政,即实行政府对盐铁酒和货币生产发行的直接垄断,使政府官营商业参与市场竞争(平准均输),推行公田官营和边疆屯田等。这些举措虽有弊端,但事实上也做到了 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德馨、唐艳艳《汉帝国何以由富国变为强国——桑弘羊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前中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桑弘羊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经济政策对西汉社会产生的历史作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往往是时代的缩影,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反映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发展、制度创设及价值取向的重要史料。

表2王维生平及担任职官情况(部分)

时间

生平及职官

隶属关系

备注

开元九年

(721

申进士,初任太乐丞从七品下

隶属太常寺

需有专门技艺,清流士人不屑于此

贬济州司仓参军正八品下

隶属于济州

掌公廨、度量、庖厨、仓库、租赋、微收、田园、市肆之事

开元二十八年

(740

任殿中侍御史

从六品下

隶属御史台

设六人,掌朝仪及京畿纠察事宜

乾元元年初

(758

任中书舍人

正五品上

隶属中书省

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

乾元元年秋季

(758

任给事中

正五品上

隶属门下省

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摘编自刘万川、曹向华《王维生平研究中有关职官的几个问题》

从材料王维生平及其担任职官的情况表中提炼出一个有关唐代制度建设的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

——摘编自【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旧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摘编自【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杨炎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中后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进步性。(8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代官方画院画家是风俗画创作的主力,故而风俗画的创作旨在迎合统治者富贵典雅的审美倾向。宋代文风极盛,文人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进行绘画创作之人很多,这些人在营造画面情境时多追求精英化的萧条淡泊与趣远之心。另外,随着宋代社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绘画普遍受到市民阶层的喜爱,风俗画因其雅俗共赏、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特点以及欢快喜的气氛,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

——摘编自张廷波《试析影响宋代风俗画情境创建的三种审美因素》

材料二
图3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卖眼药图》,表现的是宋杂剧剧目 眼药酸 的主题内容。右侧人物头戴方形帽,身着外袍,其腰间系一中帕,插一扇子,上写有 字。该人物身体前倾,左手持一长棍,右手指向自己的眼睛。左侧人物头戴高帽,身着红色长袍,腰间挂一背包,背包上有人眼图案,长袍上扯着画了眼睛图案的膏药。该人物右手持一小瓶,瓶中装的可能是推销的眼药。

图3

——摘编自侯志刚、兰思琦《由雅渐俗的嬗递——以宋代风俗画《卖眼药图》《打花鼓图》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风俗画流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卖眼药图》的史料价值,并指出运用该类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