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西省太原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4+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7 浏览数:55

一、单选题

1.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遗址,是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出现阶级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下列考古发现能直接佐证当时已经出现阶级分化的是(  )

A.体量巨大的炭化稻谷堆积B.少数墓葬中发现精美玉器C.分布较密集的村落和墓地D.玉器上完整的神人兽面纹

2.

汉字 的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在商朝甲骨文中 字的上半部分像是双手拿着算筹,下半部是一个专门的学习场所;西周时期在房子内部增加了 字,表示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儿童。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

A.创新性B.连续性C.包容性D.统一性

3.

《礼记》中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西周统治者认为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这反映了商周时期(  )

A.治国理念转变B.王权大于神权C.儒家思想兴起D.礼乐制度确立

4.

春秋时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吴越两国自认为源自中原,吴国来自泰伯(周文王的伯父)奔吴,越国始祖是大禹之后。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民族交融促进边疆开发B.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C.中原文化不断向外传播D.华夏文化认同观念增强

5.

秦在灭六国的过程中,改变之前以社会自治领袖为里吏的传统,规定典、老由县级官府任命,且由无爵年长者出任。这一变化表明了(  )

A.国家权力渗透到基层B.社会基层组织的形成C.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D.地方管理体系的完备

6.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在漠北之战后登上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筑坛祭天以告成功,经此一战, 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后世用 封狼居胥 比喻建立显赫功绩。封狼居胥在当时(  )

A.促进了区域开发B.保障了国家安全C.有利于稳固边疆D.有利于国家统一

7.

大同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下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造像,大佛衣服上既有云冈特有的纹式,又有联珠纹、忍冬纹等西方装饰图案,大佛挺拔健硕的身躯将拓跋鲜卑的剽悍与强大表现的淋漓尽致。云冈石窟艺术成就的形成得益于(  )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鲜卑民族逐渐汉化D.中华文化开放包容

8.

隋文帝规定,凡出现户口不实的情况,地方官吏里正、保长、党长要被处以流刑。官方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并强令亲属关系远于堂兄弟者,一律析籍分户。上述规定有利于(  )

A.减轻百姓负担B.加强官吏监察C.增加财政收入D.巩固宗族关系

9.

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驳正违失,本意在使二者 以相检察 使诏敕 务求至当 。但实施不久,二者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于是,唐太宗增设政事堂, 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目的是(  )

A.提升三省地位B.完善决策机制C.分化宰相事权D.加大监察力度

10.

下图出自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A.全球气候出现变冷趋势B.气候变迁影响王朝兴衰C.农耕经济逐渐走向衰落D.汉唐盛世源于气候变暖

11.

下表为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据表可知,当时该地(  )

户籍年代

均田户数

受田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A.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加强B.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C.人口数量呈现上升趋势D.土地兼并现象日益激烈

12.

现藏于太原市纯阳宫的《涅槃变相碑》,雕刻于唐武周天授二年,意在宣扬武则天就是弥勒佛降入世间,当代唐以拯救众生。由此可见,武则天大力推崇佛教的主要原因是(  )

A.体恤百姓与休养生息B.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C.维护现实统治的需要D.佛教传播渐趋本土化

13.

宋代 以朝官知县,以京、朝官监临财赋,又置运使,置通判,置县尉 。这些措施(  )

A.分化了地方事权B.提高了行政效率C.缓解了边防压力D.增加了财政收入

14.

宋代以前 爰及婚姻,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 民间修昏(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 。而宋代以后 当时风尚,妇人女子皆知爱才也 且如择婿,但取寒士,度其后必贵 。宋代婚姻价值取向的转变(  )

A.促进女性社会地位提高B.挑战了传统礼法等级秩序C.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宗族政治势力扩大

15.

北宋时期,京师人家日供常膳 非取于市不属餍(满足)”,即使 穷乡荒野,下户细民 冬正节腊,荷薪刍入城市,往来数十里,得五七十钱,买葱茹盐醯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基层市场开始出现B.官方鼓励互市贸易C.城乡差距逐渐缩小D.城市商业繁荣发展

16.

兴起于宋代的某家学说 入世操戈,于心性根源之地指明天理的存在,把伦理提高为本体,为社会树立起具有普遍性和约束性的价值标准 。这一学说(  )

A.激发了士人的经世情怀B.自明代起受到官方尊崇C.推动了佛教本土化进程D.重塑了百姓的价值取向

17.

元代在辽、金、宋三朝史书的编撰问题上摒弃了以辽、金为 边夷 ,以宋为 正统 的观念,确立了 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 的原则。此外,元代还编纂了《大元一统志》,开创了我国方志以一统命名的先例。这反映出元代(  )

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B.继承了辽金政治遗产C.注重政治认同塑造D.为明清修史树立典范

18.

据中国科学院曾雄生统计:从春秋战国到唐代以前近1400年里的农书总计为30多种,而宋元300余年的时间里,共有农书140余种。这一资料可用来佐证宋元时期(  )

A.印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B.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C.生产技术得以广泛传播D.土地经营模式发生改变

19.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言及明代宦官的形态: 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其他无不皆然。则是宰相、六部,为奄宦奉行之员而已。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B.宦官的权力不受限制C.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D.宦官更易获皇帝信任

20.

1540~1644年的100年间,日本所产白银的绝大部分输入到中国;而1570~1644年之间,美洲所产白银有一半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

A.表明中国经济领先世界B.标志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C.促进了商业资本的集聚D.说明政府鼓励东西方贸易

21.

雍正年间,云贵地方官员上疏: 云贵远居天末,必须商贾流通,庶地方渐有生色。 雍正皇帝针对这一问题批示: 及(即)便动数十万帑金何妨?朕不 惜此等之费也。 雍正皇帝此举(  )

A.促进了西南地区民族交融B.把西南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完善了西南边疆治理体系D.旨在加强对西南地区控制

22.

乾隆时期编修《四库全书》前后历时17年,共收录图书3503种;同时,在编修过程中,凡被认为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一律销毁,遭查禁的书籍、石刻超过3100种。这反映出(  )

A.乾隆皇帝好大喜功B.四库编修标准严格C.阶级对立现象严重D.思想文化政策保守

23.

明清时期,士人中言 货财之利 者甚多,如明代士人陈第即言: 义即在利中,道理即在货财之中 ;清代儒者颜元,讲商贾 聚财货 的行为与 百职居官 学者进德 农成佳禾 一样,是值得肯定的。据此可知当时(  )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传统价值观受冲击C.百姓注重财富积累D.四民社会走向解体

24.

传教士利玛窦刊印的《坤舆万国全图》首次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一些士大夫将此图视为 邪说惑众 ,并且认为其 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这反映出(  )

A.盛世中暗藏着危机B.士大夫追求经世致用C.宗藩关系受到挑战D.利玛窦传教遭到抵制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官吏休假来源于先秦的祭祀活动。秦朝没有明确的休假制度,官吏只能通过 告归 的方式请假。西汉时期官方休假制度正式确立,《汉律》曰: 吏五日得一休沐 ,即每五日休息一天成为定制。古人认为冬至阳气始升,夏至阴气始升,此时人们应该休养生息,使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保持一致,因此,每年夏至、冬至朝廷都要给官员放假。魏晋时国家制定《魏令》和《晋令》等法典规范休假制度,还出现田假、授衣假、婚假、省亲假等新的休假。

———摘编自王利利《唐代官吏休假研究》

材料二
《唐律》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但是春节、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放假七天,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政府同样会给予相应假期。此外,玄宗朝始创的诞日假、降圣节及佛诞日等特殊假期使唐朝全年休假总数多达113天。随着大唐制度的传播,官吏休假制度被移植到了东亚和日本,对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王利利《唐代官吏休假研究》

材料三
唐代的休假制度为官员外出游玩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官员或寄情山林或游乐宴集,闻名于世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酒宴上产生的。杜甫的《清明》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则是说全国各地人们都流行在春末节假日出行游玩。此外,荡秋千和蹴鞠也是上已节和清明节前后人们热衷的娱乐活动。

——-摘编自杨清瑞《中国古代休假制度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以前官吏休假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官吏休假制度相对于以前朝代的变化,并简析原因。(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休假制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海洋事业空前发展的时期。北宋在京东路设立了专门针对辽朝的海防机制,南宋则在沿海设置了严密的军寨防御体系。宋代总体上沿袭了唐代的海洋政策精神,但是宋代的目的重点不在于营造四夷怀服,而是获取贸易利益。唐代的对外开放并未迈出允许本国民众外出的关键一步,宋代则积极鼓励本国民众出海贸易。在海上贸易的刺激下,浙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商业兴盛,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形成了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海洋贸易还极大地推动了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宋代海船采用水密隔舱、多层舷板、龙骨结构等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造船技术。宋代还新生了妈祖信仰等诸多新的海洋神灵信仰,这正是海洋与人们生计关系日益密切的结果。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明清时期通过开发海洋资源来解决耕地不足、地力贫瘠等矛盾已然成为海洋社会的大势所趋。 以海为田 藉海为活 已成为海滨之民生活之常态,这成为明清海洋民间组织兴起的社会基础。嘉靖时期,浙、闽、广沿海一些府县人民及徽州商帮不顾政府禁令造船出海,走洋成风,民间海洋组织进一步发展。到了清雍正年间,为了更好的 争渔场、抗捐、闹盐、相搏、相抗 ,形成了规模更大、组织更为严密的渔民公所。然而,大部分渔民熟习于自给自足的生产作业方式,其加入组织往往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一旦达不到目的,便对组织缺乏兴趣和支持。此外,一些海洋民间组织的组织者往往具有巨大的私人经济、政治利益,把组织沦为欺行霸市、盘剥渔民的工具,也导致其自身发展面临重重困境。

——摘编自党晓虹《论明清海洋民间组织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沿海地区民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明清时期民间海洋组织的发展状况。(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代海洋开发的因素。(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历来的统一王朝以及一些边疆政权都是多民族国家,大多同时拥有农业区和牧业区,一般都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中实行不同的行政制度。……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行政制度(包括经济、赋税、刑法等制度)并不妨碍国家的统一。相反,只要应用得当,结果必然会维护和加强统一。

——摘自葛剑雄《中国历史的启示——统一与分裂》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