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西省太原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4+3)【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7 浏览数:3

一、单选题

1.

下图燕侯旨鼎制作于西周早期,其器主燕侯旨是燕国的第二代君主,在这件青铜器的铭文中有这样的记载: 燕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二十朋。 这一器皿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工商业发展十分迅速B.政治权力已高度集中C.分封制得到有效实施D.各地区之间联系密切

2.

汉景帝欲封匈奴来降的徐卢等五人为列侯,丞相周亚夫劝阻。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汉哀帝时,丞相王嘉数次拒绝执行皇帝对宠臣董贤的册封诏书。据此可知,汉朝丞相制度(  )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B.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形同虚设难以为继D.分权制衡科学决策

3.

从公元前232年到公元前133年,罗马每年通过选举产生两位执政官,一共产生了200位执政官。这200位执政官来自58个家族,其中的159位执政官来自26个家族,其中的99位执政官被10个家族垄断。这表明罗马共和制的特点是(  )

A.人民轮番而治B.贵族控制政权C.君主独裁统治D.实行民主政治

4.

下图为1789年法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第三等级的崛起》。由此可推知,当时的法国(  )

A.政治制度更迭频繁B.艺术形式追求创新C.社会秩序面临重构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5.

1942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正式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 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产 。这一时期的政权建设(  )

A.旨在建立联合政府B.是创建政权的开始C.具有工农民主性质D.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6.

1895年,康有为发起成立强学会,在开办之初向官僚士大夫阶层筹款、募捐。户部尚书翁同龢答应每年从户部拨给若干资金进行资助,北京翰文斋书店向强学会赠送了大批图书,英、美公使也向强学会表示愿意捐助一批西学图书和仪器设备。由此可知(  )

A.变法改革具有社会基础B.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C.维新运动受到各界支持D.维新人士重视舆论宣传

7.

清军入关后,承袭明制,令原来在京衙门 悉仍旧制 ,设立六科,并沿袭明代职掌,负责补阙、拾遗、谏诤封驳,为专职谏官。雍正元年(1723),六科并入都察院,更彻底地实现了台谏合一。这一变化(  )

A.堵塞了朝廷言路B.加强了监察职能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

8.

北魏王朝初期,带有鲜卑部落风气的内侍官与散落于各地的世袭牧官同掌国家畜牧。孝文帝即位后,一方面设置外牧官,加强对地方牧场的管理,另一方面逐步裁撤内侍官和都牧曹职权。原本闲职的汉制职官太仆重新执掌畜牧。这些举措意在(  )

A.摒弃鲜卑习俗B.消除民族隔阂C.扩大游牧生产D.推动北魏汉化

9.

1968年,英国文官事务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包括158项具体建议的调查报告,简称《富尔顿报告》。《报告》主张实行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改变传统的以通才为标准的官僚选拔和任命制度;政府对新录用的文官,进行为期20周的培训、考察,称为见习期。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行政人员素质低下B.文官职权有所扩大C.社会分工日益细密D.责任内阁制度僵化

10.

《明大诰》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一部重刑法令,其中列举众多以酷刑惩治吏民的案例,共罗列族诛、凌迟、枭首案例几千件,斩首、弃市以下罪案例万余种。其条目80%以上是属于治吏的。由此可知,明初(  )

A.社会矛盾难以调和B.君主专制有所加强C.民间教化收效甚微D.法家思想成为主导

11.

按照北宋吕大钧的设想,乡约由地方士绅倡立,乡人自愿加入或退出。约中众人推举出一位德高望重、正直公道之人担任 约正 ,为乡约最高领袖,执掌约中赏罚、决断之权。由此可知《吕氏乡约》(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确立了基层自治制度C.具有民主政治的特征D.拓宽了政府选官途径

12.

拿破仑在位期间,实际上制定颁布过1799年《宪法典》、1804年《民法典》、1806年《民事诉讼法典》、1807年《商法典》、1808年《刑事诉讼法典》以及1810年《刑法典》等6部法典。这表明拿破仑(  )

A.追求人人平等B.实践了共和政体C.认同启蒙思想D.完善了法律体系

13.

据安定县的调查显示:1935年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半年后,该地烟民比例降至20%;不到两年,该地烟民基本绝禁。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重视加强根据地的建设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C.服务于全面抗战的需要D.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4.

唐室在边外降伏的外族土地上设置羁縻州县及都护府,其长官仍由该部族首长充任,并为世袭。这种羁縻州府实际上是自治单位,唐朝中央政府只是赋予首长勋位、官位的名义,与内地的地方政府不同。唐朝的这一政策(  )

A.确保了地方安定B.扩展了王朝疆域C.体现了因俗而治D.加强了地方自治

15.

1525年德语版《圣经》出版,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丹麦等国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的《圣经》译本。上述现象(  )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扩展B.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改变了各国的宗教信仰D.推翻了专制王权的统治

16.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规定对于西藏现行的政治制度中央不予变更,有关西藏国防、外交等重大事宜,由中央驻西藏的代表统一管理。这一协议反映出(  )

A.我国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西部大开发战略得到顺利实施C.各民族之间的政治差异基本消除D.中共对民族问题进行有益探索

17.

1949年12月,英国正式通知美国将于1950年1月承认新中国,并正式通知国民党驻英大使,英国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对外关系自然中止。1950年3月,中英建交谈判拉开帷幕,并最终于1954年9月2日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英国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世界和平发展B.认同中国外交理念C.削弱美国霸权主义D.维护英国在华利益

18.

1986年,中缅双方先后签订4个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贸易协定,中方向缅方提供了总额为3.17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1987年,中缅两国同意开展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合作,并签订了中国地震专家赴缅甸工作的协定。上述举措(  )

A.保障了东亚的和平稳定B.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C.支援了非洲的反殖斗争D.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19.

宋朝时期,主妇到集市买盐需要携带很多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小农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货币形制改革势在必行C.食盐价格虚高带来不便D.市场虚假繁荣危机严重

20.

下图是1921~1937年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数量变化。这反映出(  )

A.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B.世界黄金储备数量急剧减少C.布雷顿森林体系已走向瓦解D.世界大战冲击了经济全球化

21.

1928年,通过与列强的积极谈判,国民政府以放弃内陆过境税和自孙中山时期的广州政府以来就一直课征的特别附加税为条件,换回了完全的关税自主权。结果关税的岁入剧增,从每年的一亿二千万元升至1931年的三亿八千五百万元。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A.国际地位大为提高B.贸易逆差得以扭转C.经济权益能够自主D.财经状况有所好转

22.

1948年12月1日,经中央批准,原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的华北银行、晋绥边区的西北农民银行、山东政府的北海银行三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统一流通。这一举措旨在(  )

A.应对经济危机冲击B.打破外部经济封锁C.掌控国家金融主权D.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3.

明朝在县以下实行里甲制,明太祖又在里甲之内设立了老人制。规定每里推选三名、五名或十名五十岁以上、有德行、有见识、为大众所敬服的老人,负责解决地方上的纠纷,督导人民勤务农桑,劝告人民遵守儒家伦理。这反映出明朝(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高龄老人享有特权C.社保体系较为完善D.政府重视基层治理

24.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35届会议,通过了第102号公约,即《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加入了这个公约,就社会风险、社会保障内容、标准和管理模式等达成了共识。这反映出(  )

A.全球交流合作加强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各国利益趋于一致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宋朝的科举制度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隋唐时期,士子中榜后仅仅是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会直接授予官职。两宋时期士子只要中榜就能获得御赐的名衔。宋朝的君王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取消了科举考试的门第限制,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南宋时期,甚至有屠夫参加科举考试的奇闻。两宋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取士约十一万五千四百二十七人,年平均中榜人数约为三百六十一人,这个人数几乎是唐代取士人数的五倍。明人徐有贞在《七修类稿》卷十六中称: 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 两宋时期还实施了很多防止作弊的措施,例如:锁院、弥封、 录制度等。

——摘编自董智然《论两宋科举考试制度的新特点》

材料二
科举制废除后,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效应。据统计,1904年新式学堂增至4476所,到1909年,增加到59117所,学生达1639641人。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从法令制度上确立了女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权利。新式学堂在教学上不再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而是借鉴西方现代教育,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到20世纪初,开始有从国外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在科技界崭露头角,这些人成了中国第一代现代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他们中著名的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地质学家章鸿钊、化学家和钦等人。20世纪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不仅数量上急剧增长,而且在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上进一步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接受西方革命学说,使得儒家的忠君思想开始动摇,这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废除科举制所产生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4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五四宪法 的制定有其特殊历史背景,可以说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建国后,根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从1949年到1952年,三年间我国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36.9%,1954年的现代工业总产值等于 1949年的4.2倍。我国陆续开展土地制度改革、镇压反革命、 三反 五反 等民主改革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取得了抗美援朝伟大胜利。斯大林于1952年向刘少奇表示: 同意你们目前使用共同纲领,但应准备宪法。
在宪法起草委员会形成宪法草案后,经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表决通过,然后在较大范围内征求八千多人的意见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讨论,最后才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五四宪法 全面贯彻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强调因时因地制宜,密切联系实际,一时办不到的,允许 逐步 去办, 各种 形式去办。 五四宪法 广泛借鉴世界各国宪法的成功经验,立足本国实际,力求使其符合人民需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党和国家目标任务要求。 五四宪法 明确规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是一个过渡时期,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摘编自周叶中、穆远灿《论五四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纪念五四宪法颁布70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五四宪法 制定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五四宪法 的特点。(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建立在一定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基础。我国今天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们所讲的 治理 ,在本质上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皇权统治者的 治国理政 ,又不同于西方政治和管理理论中倾向于政府分权、实现社会多中心治理和社会自治的 治理 概念,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既定方向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语境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完善的改革意义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民主、依法和有效地治国理政。

——颜晓峰《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八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国家治理 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