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236

一、单选题

1.

兴隆洼文化位于西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地区,大约距今8200—7500年。据考古发掘,兴隆洼文化中的兴隆洼、兴隆沟、查海、白音长汗等聚落,多有环壕围护,房屋成排整齐分布,中心或近中心部位一般有大房子。据此可知(  )

A.新石器时代早期已迈入阶级社会B.早期国家具备较强的社会控制力C.各聚落之间频繁争夺财富和权力D.凝聚观念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2.

根据《尉卒律》的规定,秦国在里吏任用上选用无爵或低爵平民担任典、老,有意避开地方豪强,推行里吏与帅豪分离、行政权能与社会性权威分离的新政策。这一做法旨在(  )

A.推进争霸战争,镇压民众反抗B.扭曲社会秩序,维护小农经济C.实践法家思想,调取社会资源D.打击地方豪强,抑制违法犯罪

3.

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第一次下诏 拔寒素 九年春正月壬申朔,日有蚀之,故诏曰: 兴化之本,由政平讼理也。二千石长吏不能勤恤人隐,而轻挟私故,兴长刑狱,又多贪浊,烦扰百姓。其敕刺史二千石纠其秽浊,举其公清,有司议其黜陟。令内外群官举清能,拔寒素 ”。据此可知, 拔寒素 (  )

A.打破了士族对选官制的垄断B.根源于天人感应的思维模式C.适应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D.利于弥补九品中正制的不足

4.

安史之乱 后,陷入割据的河朔地区仍于建中元年(780年)与其他地区同步推行了两税法,其士子接受的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教育。这说明,此时(  )

A.唐朝统治力量被严重削弱B.藩镇隶属于皇权专制统治C.外重内轻的局面已经形成D.藩镇割据的基础已被瓦解

5.

宋代画论家邓椿在《画继》中提到: 画者,文之极也……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 这种绘画思想(  )

A.体现文化世俗化的趋势B.受到了心学思想的影响C.承载了文人的价值追求D.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6.

洪武十五年(1382年),贵州普定知府者额来朝,朱元璋命他 谕其部众,有子弟皆令入国学 ,洪武二十一年,四川播州宣慰使司并所属宣抚司官 各遣其子来朝,请入太学,帝敕国子监官善训导之。 这些做法旨在(  )

A.引导社会风尚B.增强国家认同C.提高教育水平D.加强君主集权

7.

清朝前中期, 保甲长多非绅士,政府欲藉保甲长之权力以压制绅权,免得士绅在地方上权势过大 ;但晚清的团练却与保甲形成鲜明对照, 团练承认并且依赖绅士领导 。这一变化说明(  )

A.地方自治形成完整体系B.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动C.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D.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削弱

8.

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梁启超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见解。他认为,君、臣都是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则是店铺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的真正主人其实是人民。这一见解(  )

A.体现出资产阶级国家思想B.表明从改良到革命的嬗变C.旨在唤醒民众推翻封建制D.彻底动摇了儒家统治根基

9.

1926年,一位农运特派员在一份关于广东清远农民运动的报告中写道: 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兴起,不特农民,如一般土豪劣绅,亦变相而混入农会,为自救而投机,风声所播,不一月而组织甚众。 后因革命军大部分离粤与土豪劣绅造谣, 乡民疑虑非常,欲加入协会者,亦徘徊观望 ,农会也大为动摇。这反映出(  )

A.政治生态影响农运发展格局B.通信与舆论严重干扰了农运C.农民运动推动国民革命发展D.革命重心逐渐转至珠江流域

10.

1997年夏,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支柱产业悉数濒危,1998年GDP出现多年未有的负增长。中央政府不仅宣布人民币汇率不贬值,而且政府多次表示在必要时将动用国家的外汇储备帮助保卫港元。这些举措(  )

A.消除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B.坚定了国家对外开放的决心C.奠定了香港和平回归的基础D.维护了香港地区经济的稳定

11.

根据《教育统计报告》中的记载,我国小学的净入学率1990年为96.3%,1999年时达到99.1%。如果以毛入学率计算的话,初中阶段1990年为66.7%,2002年升至90%;高中阶段1990年为21.9%,2002年为38.4%;高等教育1990年为3.4%,2002年增长至15%。上述变化体现了(  )

A.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实施B.教育发展速度领先于世界C.教育强国已成为顶层设计D.改革开放已进入深化时期

12.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中,将希波战争时期的希腊定义为 自由的 ,将波斯描述成 奴役的 东方世界。此后, 东方专制主义 逐渐成为希腊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普遍认识。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

A.维护民主制度的政治追求B.热衷对外输出自由思想C.寻求战胜东方的精神支撑D.缺乏对东方世界的了解

13.

下图为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500年及公元前650年楔形文字中 大麦 的书写形式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楔形文字已经进入自觉阶段B.文字发展仍保留实物的特征C.西亚与北非的交流日益频繁D.抽象与简化的发展演变趋势

14.

中世纪时期的东欧城市没有形成独立的市民社会,也就是没有像西欧城市一样,形成一些虽然不大、却代表着一种发展趋势的工商业自治体。据此推断,导致东西欧城市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基督教的影响力B.王权的集中程度C.庄园经济的规模D.工商业发展水平

15.

活跃于12世纪的思想家比埃尔·阿倍拉德称: 通过搜集一些明显不同的观点,我期望激发青年读者去推动自己达至追求真理的境界。这样,他的才智就会因他的调查研究而变得敏锐起来。 这一思想(  )

A.顺应人文主义的思想潮流B.反映了传统社会结构受冲击C.意在发扬智者学派的观点D.蕴含着提倡怀疑理性的精神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三年昆山人郏亶在其《水利书》中提及,太湖一带对高田 设堰潴水,以灌溉之,浚其所谓经界沟,使水周流,于其间以浸润之,立埋门以防其壅。 对水田低地,则兴修大量水利工程, 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七里或十里而为一横塘,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使塘浦深阔而堤岸高厚,虽大水不能入于民田,然后择江之曲者决之,则塘浦之水自高于江,而江之水亦高于海,不须灌泄,不自湍流 ,这样塘浦之间,广开圩田。由此, 一夫之田,出米四石 十八万夫之田,可出米七十二万石。

——摘编自曾雄生《中国农业通史·辽宋夏金元卷》

材料二
11—14世纪,在西欧广大地区开始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垦荒运动。垦荒运动刚开始时,大多是农民们悄悄地开垦村边的荒地,以避开领主和管家的监视。然而进入12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领主也裹挟进拓荒大潮,往往还成为组织者,特别是森林和沼泽地的开发。垦荒运动不仅使荒地变良田,还意味着开拓一种不同于庄园经济的新型土地制度和耕作制度。新垦区实际上预演了圈地运动时的乡村景观。

——摘编自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材料三
1914年,农业学者彭心如在文章中指出,欧美各邦以 精巧机械运用畜力或凭借汽机电气之力以济人工之穷 ,已司空见惯。而中国农界 墨守旧惯 处于今日交通经济时代,所谓难容身者也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县都设立了相应的农业管理机构、农业试验机关。尽管如此,农业经济学家曲直生仍于1944年提出: 育种防腐病虫害各工作,今年已有相当成绩……惟农具问题,至今仍属停滞不进。

——摘编自李金铮《机械与机械化:近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共识及忧虑》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推进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国家在农村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产品统购统销和农业户籍制度。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农村改革与结构变革主导的农业现代化阶段。这一时期的改革不仅使农户成为农业发展的主人,而且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至2010年前后,是农民离土出村的农业现代化阶段。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开始发展,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的持续增加,推动了土地生产率的稳步提高,农村改革及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使得机械化投入大幅度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

——摘编自刘守英《中国农业的转型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太湖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晚期西欧垦荒运动的特点及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得以转型的原因。(5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世界近代旅游是以英国一名反对饮酒恶习的传教士——托马斯·库克于1841年7月5日采用包租火车的方式成功地组织了一次从英国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队旅游为开端的。旅行团总共有570人,每人交一个先令,全程往返24英里,除交通费之外,还包括乐队演奏赞歌和一次带火腿的野外午餐及午后茶点。托马斯·库克组织的禁酒旅游团在全世界首次创造了一种与传统旅游完全不同的新型旅游方式。以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为代表的专业化旅行机构的产生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壮大绝非偶然,它是产业革命之后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性旅游需求产生、发展、成熟的产物。

——摘编自付超《中西方旅游经济发展的比较(1879—1928年)》

材料二
清政府于1868年向西方国家派出了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旅游团,先后游历美国、英国、法国、瑞典、丹麦、西班牙王国。清政府第一次派政府官员出国进行科技考察旅游始于1879年。在 欧游 的20多个月中,徐建寅参观、考察了80多个工厂和其他科技单位,近200项工艺、设备、管理方法,留下了一部堪称科技考察报告的《欧游杂录》。1887年,清政府指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被保荐的75人进行考试,取28名,皇帝朱笔圈出12人分赴东、西两洋旅游。第一名傅云龙于1887年9月出游,参观游览了日本、美国、加拿大、秘鲁、巴西、古巴等国,用图和表的方式分别记述各国国纪、职官、外交、政事、文学、兵制、考工、河渠等状况。1903年张之洞等根据慈禧太后的指示,拟定了奖励政府官员出国旅游的办法,规定 游历之宗旨,以能考察其内政、外交、海陆军备、农工商各项实业,及其章程办法为要义

——摘编自马晓京《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近代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50年,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一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各大城市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曲。
1959年,中央发文,明确了当年的国庆口号和宣传重点。相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介绍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纪念画册。
1960年,中央对国庆纪念活动进一步规范,取消阅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规模。此后,基本形成 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的惯例。
1965年,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

——编自张泽宇、岳思琪《1944—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述论》

解读材料中关于1950—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变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