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金太阳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24

一、单选题

1.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甘肃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中,出土了27件陶制生产工具,其中主要为纺轮,约占陶制生产工具的70%;收割用的陶刀只有1件。石器中用于狩猎的工具有34件,占石制工具的72.3%,尚未发现功能明确的石制农业生产工具。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该地(  )

A.阶级矛盾比较尖锐B.生产方式处于过渡阶段C.劳动分工日益明确D.游牧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

北魏拓跋先世信仰的神祇混杂繁复,北魏前期每年举行的 祀天于西郊 仪式,就源于拓跋鲜卑族的原始信仰。至孝文帝下诏 减省群祀 ,废除了西郊祀天仪式,转而采用汉地帝王的祭祀天地仪式。北魏祭祀的这一变化(  )

A.推动了国家的政治认同B.铲除了鲜卑旧制的影响C.旨在缓和民族间的矛盾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

宋代农户经常几家合零为整入纳县镇税场。农户为减少周折便折钱给付揽人,由揽人就近购买粮绢等税物代为完纳,或者是因为农户自家不生产某种税物,亦由揽人到外地购买再入纳官府。这反映出宋代(  )

A.白银货币化日益发展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C.重农抑商政策已改变D.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4.

图1所示为清代宫廷的西洋画师郎世宁所绘制的《乾隆皇帝射猎图》。郎世宁将西洋画的技法融入中国画中,在此射猎图中以写实的笔法呈现骁勇善战的射猎人物形象。这一作品(  )

图1

A.显示出风俗画的价值取向B.体现了东学西渐的社会潮流C.彰显了清廷尚武的风尚D.反映了清朝宫廷生活的奢靡

5.

1903年,清政府颁布《学务政纲》,重视国学、倡导读经。1905年,张之洞等人奏请废科举兴学校,但仍强调学校教育 首以经学根柢为重 益于保存国粹,尤为竞竞 。这反映出当时(  )

A.中西文化冲突成为社会主要矛盾B.维新变法已成为清朝官员的共识C.民族危亡加深了清廷的保守心态D.清廷自身文化认同和自信的危机

6.

表1为1924年1月至1926年5月北京、天津、青岛和南昌四地1块银圆兑换铜圆的市价表(单位:文)据表可推知,当时中国(  )

表1

地名

19241

19251

19265

北京

205

282

348

天津

209

275

348

青岛

192

241

290

南昌

194

190

236

A.大量白银流入国内市场B.贸易逆差局面得以扭转C.市场物价波动较为剧烈D.国家统一局面遭到破坏

7.

图2所示为1941年在中国报刊上刊登的漫画《搁浅》。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  )

图2

A.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B.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反攻阶段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巩固D.中共的抗战战略成为社会共识

8.

1980年,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并上台祝贺演出成功。1999年,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访华,中国国家主席观看了演出,在演出之前会见了俄罗斯歌舞团团长和部分演员代表。这些活动彰显出当时(  )

A.中国在美俄间寻求利益平衡B.文化交流成为重要外交渠道C.文化软实力促进了外交合作D.中国的外交策略具有灵活性

9.

1939年,在马里东部的加奥区一个名叫萨内的地方,发现了一些12世纪初期镌刻着阿拉伯文的桑海王室墓碑(阿拉伯文是桑海国家通用文字)。阿斯基亚王朝时期桑海学者阿赫默德·巴巴的《伊本·法尔洪名人词典补遗》一书中,记载了13世纪到16世纪中期桑海最有名的一百多个诗人、法学家、数学家等人的生平事迹。由此可见,桑海王国(  )

A.统治范围覆盖撒哈拉以南非洲B.代表古代非洲文明最高峰C.融合了东非文明与伊斯兰文明D.文化事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10.

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颁布给城市的特许状一般会规定:任何人(逃奴)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主人的追捕;此后,除了国王以外的任何人对他都不再有领主权,即他成了自由人。这些规定(  )

A.巩固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B.源自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C.有利于国家治理模式变革D.旨在提高城市自治的水平

11.

15世纪末,西班牙政府在新大陆实行委托监护制。委托监护制规定,委托监护主不拥有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属于西班牙国王。委托监护主只对受其监护的印第安人进行 监护 ,向他们传播宗教,而印第安人为了 表示感谢 ,应对委托监护主承担一定的义务。据此可知,西班牙委托监护制(  )

A.促进了契约观念在美洲的传播B.掩盖了殖民者的掠夺行为C.推动了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D.消弭了美洲人的反抗活动

12.

1794年9月,法国平原派的代表兰代在国民公会发表演说。他表示,人民是一个空白的客体,容易受到误导,有待启蒙教育。兰代向国民公会代表呼吁,要以知识和启蒙来防止人民误入歧途。兰代的这一演说(  )

A.体现了对理性精神的追求B.客观分析了法国暴力革命的起因C.展示了公民参政议政热情D.构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蓝图

13.

19世纪末,墨西哥一批自由派学者认为,墨西哥在建立秩序和实现更大的物质进步之前,宪法中对个人自由的强调将导致无政府状态。要建立秩序,可能需要独裁,一种 诚实的专制 将以 较少的权利和较少的自由换取较大的秩序和和平 。该观点(  )

A.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B.具有浓厚的反殖民主义色彩C.反映出墨西哥改革的复杂性D.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14.

图3所示是1801—1901年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这直接反映了(  )

图3

A.英国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B.城市化进程加速推动经济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工业革命促进经济结构的变动

15.

从1965年起,苏联在农业上实行 固定收购,超售奖励 的办法。同时对集体农庄庄员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制度,放宽私有牲畜头数限制,放松农庄市场价格,并大量增加农业投资,用以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苏联的这些举措(  )

A.凸显农业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B.体现了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反思C.旨在调整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D.实现了农轻重比例的协调发展

16.

表2所示为2009—2018年国际有关贸易保护和贸易开放的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当时(  )

表2

国家

贸易保护/

份额

贸易开放/

份额

发达国家

11664

60%

3542

42%

发展中国家

7927

40%

4826

58%

A.发展中国家主导全球化进程B.发达国家正在重塑世界秩序C.经济全球化面临着重大考验D.世界经济重心呈现转移趋势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周代的士,其地位居于卿大夫之下,有上士、中士和下士之分,与诸侯、卿大夫阶层一样,他们也接受诗书礼乐的教育。春秋战国时期,少数士得到上升机会,进入卿大夫阶层,大部分的士和他们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一起,降入庶人行列,成为士人,与农、工、商共同组成 四民 。士人的大量出现,从时间上来说,大约是在孔子前后。如春秋末期的老子,曾经做过周王室的史官,后见周王室衰落,辞官西去,隐居草野。但大部分的士人希望通过知识与技能,得到诸侯君王的赏识与重用。子夏(孔子弟子之一)说: 学而优则仕。 孟子也说: 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随着诸侯君王对士人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养士之风渐趋盛行。齐国的稷下学宫汇集了诸如孟子、邹衍、荀子、申不害等著名学者上千人,在战国中后期最有影响力。《管子》一书,就是和稷下学宫有密切关系的著作。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 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 的变化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下,随着庄园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改良的新式轮犁。至8世纪晚期,西欧出现了极具重大意义的改变,即由原来的二圃制转变为三圃制。1050年至1350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西欧人口的急剧增加,给有序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中对封闭的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压力尤甚。

——摘编自赵立行《中世纪西欧庄园人口变动与商业复兴基础的形成》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盛期(11—13世纪)的拓殖运动是一场持久、广泛的移民拓边活动,它与城市的兴起成为这一时期最为瞩目的经济活动。 这场拓殖运动最后覆盖了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这个面积使耕地数量翻了一番。 随着生产资料的增加,土地的产出也增加了,而且变得更加丰富了。在拓殖过程中,一些有头脑的封建领主招 移民兴办市场。1120年,图林根公爵康拉德从各地招铢商人,准备创建市场。英国在1100—1300年,大约建立了140座新城市,其中在1170—1250年出现得最多。

——摘编自郑盛《中世纪欧洲的边疆运动

(1)根据材料一,简析11—14世纪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中世纪盛期拓殖运动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1—14世纪欧洲庄园经济发展的趋势。(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之际,周恩来总理在贺电中讲道: 值此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表示祝贺。并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贡献。

——摘编自高志平等《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及其变化(1961—1991)——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1970年9月,在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宣言》中,主张加强和统一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努力,加强和统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努力,进行国际合作,以实现迫切紧要的世界经济结构改革。

——摘编自高志平《不结盟运动倡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历程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谈谈对不结盟运动 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贡献 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不结盟运动所倡导的 世界经济结构改革 的内涵。(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代文化看中原,近代文化看广东。''近代以来很多新思想、新观念在广东登陆,广东出现了一大批引领全国潮流的人物,用近代的标准来衡量,广东是大有文化的,是走在前面的。

——摘编自束维、周春《刘斯奋:近代文化看广东》

结合材料,围绕 近代广东与近代思想解放 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