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沂水县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历史试题(25+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9 浏览数:50

一、单选题

1.

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从文化特征来看,隶属于东夷大汶口文化系统,又带有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因素。这体现了新石器时代(  )

A.已经迈入文明时代B.国家共同体意识增强C.南北贸易往来频繁D.地区间文明交流互鉴

2.

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一变化(  )

A.推动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B.中央集权制度得以逐步加强C.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转向D.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3.

春秋战国时期,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分封制的逐步崩溃C.农业生产劳动力减少D.各国开展变法运动

4.

孟子提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荀子认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主张通过后天接受教育以完善人格。二者(  )

A.反映了生产力水平不同B.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立场C.反映了向善的最终追求D.体现了强烈的民本色彩

5.

如表是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的高度评价,其评价的主要视角是(  )

摘录内容

来源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以法治国理念的推行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6.

如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这一现象(  )

A.削弱了中央的权威B.维系了王室的团结C.确保了政权的稳定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7.

东汉王朝征服匈奴后,将其内移在 边境八郡 (相当于现在的甘肃、陕西和内蒙古),同时又将其他郡县的汉民大量的迁徙到这一带,令他们与匈奴人杂居在一处。这一举措(  )

A.消除了匈奴对北部的侵扰B.推动了民族交融C.实现各民族间和谐与平等D.扩大了统治疆域

8.

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采用乡举里选,以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名目推举,中央经过考核,任以相应官职;曹魏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派多由在中央任职的本籍官员为中正,对本籍人才等次品鉴,再经考核,授以官职。这一变化有利于(  )

A.扩大统治基础B.提升官员素质C.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门第观念

9.

如图所示现象(  )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A.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促进了南北方民族交融C.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这体现了唐代(  )

A.实行灵活务实民族政策B.消除了民族分裂的隐患C.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D.导致藩镇问题威胁中央

11.

如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示意图,以下对三省六部制解释合理的是(  )

A.中枢机构实行分权制衡B.中央集权得以不断加强C.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D.皇权得以有效监督制约

12.

“(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 据此可知,两税法(  )

A.限制了土地兼并B.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C.保证了生产时间D.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

13.

佛教初传入中国,尚保留佛教的原始教义,可不尊父母、不礼世俗,后佛教开始融入孝文化、重等级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儒佛融合成为主流意识B.佛教传播渐趋中国本土化C.三教合一局面已经形成D.儒家与佛家相互吸收融合

14.

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能佐证 相权衰落 的是(  )

A.设诸路转运司管地方财政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D.实行重文抑武提倡文治

15.

辽朝 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 猛安谋克制 ,从政治制度的创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

A.蕃汉分治B.民族歧视C.因俗而治D.兵民合一

16.

如图是元朝运河及海运航线图,两条航线(  )

A.满足长途海外贸易需要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推动了大一统国家发展D.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17.

朱熹曰: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存天理,存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灭人欲,灭的是人性中恶的部分。朱熹这一思想旨在(  )

A.促使理学成为正统思想B.强化社会伦理道德建设C.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旨在宣扬佛道禁欲思想

18.

元代青花瓷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它承袭唐宋以来中原高超的制瓷工艺,融合中国画的水墨技法,又保留了蒙古族崇尚白色而喜青花的传统。这印证了,元代(  )

A.中西文化交流碰撞B.民族文化交流发展C.科学技术水平领先D.制瓷工艺超越前代

19.

如图是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分布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族融合的加强C.科举制度的完善D.北方人口的南迁

20.

明初,废丞相设内阁,承担秘书工作, 殆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政治地位的提升B.有效制约了皇权C.是正式行政机构D.掌握了决策权力

21.

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幽驻军队。如图是明代沿海地区千户所城数量统计图,该图示反映出此时(  )

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

A.地方管理体制逐步完善B.中央集权空前加强C.政府加强海外贸易限制D.政府重视海防安全

22.

在清代政务处理中,存在两条渠道明渠和暗渠:明渠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渠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奏折人。这反映了清代(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中枢机构运作更趋合理C.君主专制得以空前强化D.中央机构职权划分细密

23.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近代社会演进的趋向。这里的 变异 主要是指(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使用自由雇佣劳动C.工商业市镇的大量涌现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4.

王阳明认为 良知 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 天理 ,往往被私欲遮蔽,强调内心反省,并践行,这样就能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王阳明(  )

A.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 B.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D.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

25.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加强B.民主启蒙思想兴起C.商品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二、材料阅读

26.

长城,横亘万里,纵贯古今。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长城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图1

图2

图3

提取图中的历史信息,据此说明图1、图2、图3长城分别对应的时期。(12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春秋战国诸子战争观

内容

出处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强战,是辅桀也。《告子下》

我善为阵,我善为战,大罪也。《尽心下》

《孟子》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非之,谓之不义。

《墨子·非攻上》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夫兵者,不祥之器。

《道德经》

名尊地广以至王者,何故?战胜者也;名卑地削以至于亡者,何故?战罢者也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商君书·画策》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墨家、道教和法家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8分)
(2)春秋战国时期,上述四家思想哪一家备受统治者推崇?原因是什么?(4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科举制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主要事件

隋大业元年(605

设进士科,科举制起始于此

隋大业三年(607

诏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学业优敏、文才美秀等十科举人

唐武德五年(622

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投牒自应自举

武周长安二年(702

创贡士殿试制度;始置武举考试

宋淳化三年(992

殿试实行弥封糊名

宋景德二年(1005

誉录法在省试中首创

宋熙宁四年(1071

王安石改革科举,罢明经诸科;进士科罢诗赋而试经义、策论

明洪熙元年(1425

确定南北方分卷考试方针

明成化年间(14651487

八股取士制度成型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废止科举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

概括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并对科举制作出评价。(14分)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京梦华

材料一
凌晨五更,潘楼酒店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了。早市买卖的物品有 衣物、书画、珍玩、犀玉 ,到了天亮之后,就有卖 羊肚、鹑、兔 等各类熟食摊子,等他们收了之后, 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 。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从这里出来,沿着龙津桥往南走,就到了夜市一条街,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摘编自李基《北宋东京集市贸易活动——基于对<东京梦华录>的解读》

材料二

《七夕夜市图》(北宋燕文贵所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的经济生活景观,分析其对宋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8分)
(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指出材料二对研究宋代夜市的史料价值。(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