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质检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5+3)【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47

一、单选题

1.

唐代前期,在下行的制敕文书上,中书省三官分别签署中书令 、中书侍郎 、中书舍人 的字样;在上行奏抄上,门下省三官则分别签署给事中 、黄门侍郎 、侍中 的字样。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政治体系完备B.文书治国模式确立C.行政运行效率较低D.中枢机构分工明确

2.

在斯巴达,凡本籍成年男子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有权对宣战、媾和等重大事务进行表决。然而,公民大会对长老会议的提议只有表决权,不能进行讨论。如果表决不能通过,长老会议有权宣布休会。这反映出斯巴达(  )

A.公民大会决断国家大事B.实行全民直接民主政治C.长老会议掌握城邦实权D.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较强

3.

有学者评论道: 虽然清朝领导者们舍得推行改革,但 新政 的推进大多是利益驱动,而不是 道义推动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清末 新政 (  )

A.措施的涉及范围较窄B.遭到保守派的阻挠C.未触动既定统治秩序D.违背时代发展潮流

4.

图1为明代官吏考核制度示意图。这反映出明代(  )

图1

A.吏部主导官员考核B.官员考核制度严密C.都察院的职责变迁D.官员素养得到提高

5.

自1834年起,英国的一些政府行政部门,诸如教育部、公共建设工程部等开始推行入门考试制度。此后,这种考试制度逐渐从中央向地方延伸扩展,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陆续摒弃了赐官制。由此可推知,这一考试制度的推行(  )

A.提升了政府管理职能B.确认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C.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D.表明文官制度已最终确立

6.

1986年,中共中央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改名为《国家公务员条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曾经属于 干部 群体中的部分人员此后将以单纯的 公务员 的身份出现。这一称谓变化有利于(  )

A.强化政治身份的属性B.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C.改变民众的择业观念D.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7.

图2所示是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 八辟 为依据,正式规定的 八议 制度。据此推断,该制度(  )

议亲皇帝亲戚

②议故皇帝故旧

③议贤有传统德行与影响的人

④议能有大才能的人

⑤议功有大功勋的人

⑥议贵贵族官僚

⑦议勤为朝廷勤劳服务的人

⑧议宾前代皇室宗亲

图2

A.封建等级色彩浓厚B.强化血缘政治关系C.保护封建特权阶层D.适应中央集权需要

8.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颁行《南赣乡约》,宣称 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要求乡民 见善相互劝勉,有恶相互惩戒 永为善良之民 。王阳明此举(  )

A.意在通过乡约宣讲心学B.强化了儒学的教化功能C.使心学成为了官方哲学D.推动了乡约与法律合流

9.

《汉谟拉比法典》使婚姻和继承等家庭事务受到规范, 以眼还眼 的原则强调同态复仇的理念,它对产权、合同和商业交易的规定确保了商业活动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内容广泛和程序烦琐B.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C.重在维护商人的利益D.全面沿袭古老的习俗

10.

自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司法终审权一直由上议院掌握。2005年,英国通过了宪制改革法案,成立了英联邦最高法院并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运作,自此,最高司法权从议会中独立出来。这一举措有助于(  )

A.完善三权分立机制B.强化法律至上的理念C.提高司法的公正性D.体现英美法系的优势

11.

2023年9月,中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民众在网站上可以查询到通过该平台每日参与讨论的人数和累计提交的修改意见条数。这些做法(  )

A.增加了立法工作的流程B.强化了人大的监督权力C.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D.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

12.

明朝在安多藏区的行政建制主要是军事性质的卫所,一方面明朝承认世居其地的土官酋豪的世袭特权,另一方面派遣汉族流官,以流管土,以土治番,土、流官员皆为武职,听命于兵部调遣。这体现出明朝(  )

A.推行改土归流B.实行蕃汉分治C.崇尚武力征服D.对藏因俗而治

13.

维也纳会议安排的结果是,法国 被次强国团团包围 ,俄国是各国其次考虑要制衡的对象,奥地利和普鲁士在欧洲中部形成对俄国力量的制衡,恢复波兰王国以限制俄国向西扩张领土。由此可见,维也纳会议(  )

A.构建了欧洲均势的体系B.消除了法国革命的影响C.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实现了欧洲的长期和平

14.

1955年12月,国务院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规定: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应改建为民族乡;民族乡的人民委员会应该以少数民族人员为主要成分。这一指示旨在(  )

A.培育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B.实现当地民族高度自治C.改善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15.

表1所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关系或民族政策的部分史实。从中可以看出,我国(  )

表1

时间

史实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796

邓小平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19829

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19917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0055

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A.已经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B.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念不断发展C.民族和谐是民族关系的最高追求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16.

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断然放弃 一边倒 战略,把外交立足点转向 两个中间地带 国家,把亚非拉国家作为中国外交的重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B.着力改善与邻国的关系C.努力寻求更大外交空间D.外交成就取得重大突破

17.

北宋大臣张方平在《论钱禁铜法事》中写道: 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江浙之民,巧为有素,销毁钱宝,习以成风……计一两所费不过十数钱,器成之日,即市百金。材料可用来说明北宋(  )

A.铸币技术的提高B.发行纸币的背景C.货币政策的灵活D.铜钱信用的下降

18.

1967年,法国中央银行决定,把自己手里的英镑和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戴高乐甚至扬言,他将亲驾军舰运美元到美国去运回本该属于法国的黄金。法国的行为引起欧洲许多国家仿效,一时间,黄金炙手可热。这反映出当时(  )

A.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B.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加剧C.国际经济旧秩序趋于瓦解D.西欧国家的金融地位提升

19.

1927年7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裁撤国内通过税条例》等文件,规定外国货物,一律要征收进口税;进口关税税率除现行的5%外,普通货物应另外加征至7.5%。这些条例的颁行(  )

A.表明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B.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C.为国民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D.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20.

个人所得税是为调节收入差距而对高收入者征收的税种。从2005年开始,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经过多次调整,已经从1600元提至5000元。我国个税起征点的变化反映了(  )

A.征税范围不断扩大B.个税总额不断增加C.国民收入不断提高D.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21.

秦代爵有二十级,国家按人们的爵级赐给田宅,高爵者还可以得到食邑和其他特权。爵级记载在户籍中,此类户籍称为 爵籍 。这说明,秦代(  )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B.爵籍是身份地位的凭证C.爵位世袭主要依据户籍D.户籍是基层管理的依据

22.

表2所示为北宋颁行的慈善救济办法(部分),由此可见,北宋(  )

表2

时间

办法

熙宁十年(1077

朝廷颁布惠养乞丐法,收容无业流浪人员

元丰四年(1081

朝廷颁布漏泽园之法,安葬贫困无依或无主死者

元符元年(1098

朝廷颁行居养法,收容城乡鳏寡孤独疾病残疾人员

A.政府重视扶助弱势群体B.慈善救济均由政府掌控C.社会慈善救济体系完善D.民间慈善活动较为规范

23.

1835年《市政改革法》解散了英国传统的封闭性市政管理机构,取而代之的是178个自治市议会,同时规定居民数达到6000的市要划分选举区。同年12月举行的市议会选举中,选民们选出了市议会中所有议员。该法案的实施(  )

A.将司法权力下放到了市一级B.协调了立法权与王权的关系C.促进了基层行政区的民主化D.赋予社区基层治理主体地位

24.

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的福利国家的基本保障多数仍由政府财政支持,但占大头的防御性保障(社会保险项目)——包括养老、医疗、教育等一一开始规划为与收入挂钩的社会项目。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B.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D.缓解政府财政支出压力

25.

据统计,2012—2021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87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从82元增长到179元;月人均失业保险金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月人均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由1864元提高到约3673元。这反映出我国(  )

A.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B.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形成C.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D.攻坚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政府之外的团体,是否可以联合起来以达到参政的目的,一直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在帝制时期,党派和小集团对政府工作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而且其本身也是邪恶的。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 字上。清朝被推翻后,党禁也被解除,被压制了数个世纪的组织政党和社团的热情,顷刻之间喷涌而出。在民国刚建立的头数月里,一下就出现了几十个政治团体,在名义上都是要通过代议制,为取得政权而进行竞争。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开始,至1916年护法运动结束、国会重开这段时期,是民初政党政治活跃时期,政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并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然而,孕育于新旧交替之际的政党政治却犹如昙花一现般亡不旋踵,政党政治在民国政治中的地位由举足轻重到栋樵崩折,这场悲情谢幕是激进党和保守党同袁世凯势力联合、决聚的过程,也是民主与专制、共和与帝制两种力量角逐的过程。

——摘编自山明《浅析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原因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帝制时期和民国初年对 的不同理解及社会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期政党政治 昙花一现 的必然性。(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格劳秀斯致力于解决的个人基本权利、战争与和平等问题,这些问题均是国际法、国际关系学科中永恒的聚焦点。格劳秀斯认为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的道德、法律地位,都平等地享有财产权、获葬权、宗教信仰权等基本权利。他主张以正义和法律约束国际社会行为,如战争、人道主义援助、自由航行与贸易等。他强调自然法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约束力,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自然法的权威逐渐转让给国际法,国际法成为国际社会的行为准则,担负起保障个人权利、限制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使命。可以说,格劳秀斯在论述国际法思想时,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世界主义思想体系,奠定了他在世界主义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李林《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及其世界主义价值》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法有了明显的新发展。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不但参加了原来成立的国际组织,而且还设立了许多经济方面的区域合作机构。同时,国际性的科学、技术及行政机构有增无减。《联合国宪章》不但禁止战争,而且以普遍禁止使用武力为原则。这就使一切武装干涉、进攻、占领或武力封锁以及以此相威胁的行为,都成为违反国际法的行动。国际法院的设立及其运作凸显国际司法制度的发展。国际法新分支大量产生,如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发展法、国际能源法、国际刑法等。

——摘编自杨泽伟《国际法发展的历史分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的特点及历史价值。(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根据材料,围绕 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