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3)【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46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天子每隔几年要到各地去 巡狩 ;而诸侯到一定时期要前往王都进行 述职 。平王东迁后, 巡狩 述职 之事渐少,春秋时几乎看不见了,与此相反,倒是周王对诸侯进行聘问。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兼并战争强化宗法观念B.中央集权制已基本确立C.王与诸侯共同治理天下D.政治统治出现转型趋势

2.

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要么是兽类。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  )

A.强调了城邦集体的重要性B.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C.忽视了公民个体的归属感D.反映了公民没有个人的自由

3.

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全文共63条,主要聚焦在重申贵族传统的封建特权上,力图明文划定国王之最高封建宗主权的权力边界。据此,《大宪章》(  )

A.改变了广大农民的地位B.奠定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基础C.推动了专制王权的产生D.体现贵族和国王的权力争夺

4.

如表是1900—1928年间中国省级主官文武比重表(注:省级主官指清代督抚和民国前期的都督、督军、督办、巡按使、省长等)。该表可以论证清末民初(  )

类别

19001912

19121928

文官

81

136

军人

14

197

其他

2

7

总计

97

340

文官比重

83.51%

40.00%

军人比重

14.43%

57.94%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社会转型艰难曲折C.国民革命顺利推进D.军阀混战开始出现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参与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等四次变迁,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以及特点。统一战线的变迁彰显了(  )

A.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调整B.群众路线是革命胜利的关键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动D.中共始终掌控着革命领导权

6.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富国之术,黄仁宇曾这样评论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据此判断,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是(  )

A.变法举措操之过急B.缺乏适应的土壤C.触犯了大官僚利益D.未得到皇帝支持

7.

御史大夫为秦代设置的官名,为丞相副手,侍御史之长,负责监察百官。如表所列为御史大夫在汉代的发展与演变,由此可见(  )

西汉初年

银印青绶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任重职大

西汉末年

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

东汉初年

掌……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四方水土功课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监察体系逐渐完备C.监察机构得到精简D.御史权力日趋强化

8.

在英国,文官(CivilService【复数】,CivilServant【单数】)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 政务官 ,而仅指 事务官 ,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 非政治 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这一制度的确立(  )

A.导致了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对立B.适应了政府职能扩大的需求C.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避免了政党之间的争权夺利

9.

元朔三年(前126),年近20岁的司马迁在父亲的支持下,开始了人生中的一次壮游,他走遍大江南北,每到一处都有深刻感受。后来他在《史记》中撰写《屈原列传》时就特别追叙了自己当年仿古的心情: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这反映出司马迁(  )

A.以史学理论佐证历史事件B.用地下文物与文献相释证C.用历史体验追求历史真实D.撰写史书受时代风气左右

10.

《圣经创世纪》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上帝为了惩罚世间罪恶的人,决定降大雨毁灭人类,只有诺亚一家受到上帝的赦免,并允许他们制造用来避难的方舟。当一切都过去后,诺亚建起祭坛,献上贡品,感谢上帝的庇护,上帝接受了祭品,并向诺亚承诺再也不会毁灭世间的生物,还在天上画了彩虹作为凭证,这被称为 彩虹之约 。这反映了基督教(  )

A.弱化罗马教廷统治B.引发启蒙运动兴起C.推动自然科学发展D.蕴含近代契约精神

11.

法制 法治 ,是20年改一字。个中艰辛,法学届深尝其味。而 法制 法治 虽是一字之差却截然有别,法学家们形象地把 法制 称为 刀制 ,将 法治 称为 水治 。刀者,专政工具;水则寓意 法之公平 。由此可见,中国宪法的修改(  )

A.确立法治改革中心为立法B.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践行C.促使现代公务员制度建立D.表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革

12.

1042年,辽兴宗在给宋仁宗的信中写道: 封圻(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纪一家之美。 第二年,他又写道: 两朝事同一家。 其意在表达辽、宋(  )

A.文化上有认同感B.经济上有互补性C.关系上彼此依赖D.政治上东西对峙

13.

清朝建立后,华夷之辨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乾隆继承雍正的观点,将华夷的标准回推到先秦时期,并且进行了扩展。他指出是不是 与血缘、地缘无关。即便之前是 ,如果现在能守中华之道、行中华之法即为 ;如若不能即便之前是 也变成了 。乾隆这一做法旨在(  )

A.确立宗藩外交的原则B.重构传统的儒学体系C.维护国家统一的局面D.昭示政权的正统地位

14.

在德意志地区,民族(natio)有一个内涵上的发展过程。拉丁文意为 出生 出身 ,天主教领域主要指 教徒社会和教徒的地方集团 ,所表示的都是表面上的 你和我的不同 ;自13世纪开始,在大学里同学或同乡的 联合会 被称为民族,一个来自同一地区的同学 结社 就是一个民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基督教信仰的动摇B.欧洲民族国家建立C.民族认同观念强化D.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15.

如图漫画反映了拿破仑帝国覆亡后,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分配利益的场景。有关本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A.成立国联维护政治秩序B.创立了集体制裁的原则C.遏制了国际冲突和战争D.以维持欧洲均势为特征

16.

建国后,中国外交经历了走出去的 客场外交 、请进来的 主场外交 、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等,不断 扩散 到国际社会,为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秉承的外交理念和开展的外交活动(  )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的和平B.体现独立自主外交的变革C.彰显大国气度和责任担当D.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与拥护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分封制又名分土封侯制,即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各诸侯拱卫天子。分封制的权力分配模式是地方分权型,政治权力的分配呈现多头发散状态,形成多元空间的政治格局和多中心的政治体制。每个中心都以结构复制的方式,将中心的治理模式、文化生态等特性 粘贴 下来,即部分拥有整体的全部功能。
按照常理,地方拥有较强的自治权,易造成诸侯势大而中央势微。但是,在夏、商、周等实行分封制国家的绝大部分历史时期,中央能够对地方实施有效治理。其原因就在于:一方面, 天命说 、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构成了分封制的支持体系,其思想和制度的核心都是让人们接受自己与生俱来的名分,接纳天子 受命于天 的地位,遵守社会规范,从而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分封制打破了各封地聚族而居的局面,在使人口从国家的中心地带向四周迁徙的同时,中华文化也在四散传播,并凭借其先进性迅速占据主导地位,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地域内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姬文广《我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治理价值与现代借鉴》

材料二
分封制是上古中国西周与中古西欧都普遍推行过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它们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它们之间既有共性,也各具特色。从推行分封制的背景看:都诞生在弱国战胜了强国,需要生存、发展的环境中,所不同的是西周侧重于政治目的而西欧则以军事目的为主;从形式上看:在分封制度下都形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关系,位于塔顶的是国王,接下来是各级诸侯,君臣间的权利与义务都有一些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只不过双方在内容上有实质性的不同,从而导致了西周的君臣关系比西欧要严密得多;从结果来看:由于西周分封制以宗法制为纽带,因而加强了君臣关系的固定性,虽含有使王权衰微的隐患,但 西欧分封制则是以契约关系为纽带;而西欧分封制则是以契约关系为纽带,本身具有松懈性,虽含有使王权强大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它成为王权被削弱的根源。

——摘编自杨正香《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王朝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封君封臣制的异同点。(13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在《史记》 列传 部分中有五部蛮夷民族列传,这五部列传和其他列传一样都在 列传 部分中。而同样在 列传 中的《大宛列传》则被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明了创作原因,其一是 通使大夏 ,其二为 引领内向,欲观中国 。《大宛列传》被他特别声明是记录他国古今事迹的列传,归类时也与其他卷区别开来。其目的就是与民族史有所区分。可见司马迁是将这些少数民族史视为中华史的一部分,也是将这些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摘编自曲文奇《从史记看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

材料二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 十三五 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 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 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 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朝的 情形论罪 案件: 醉酒杀人 案案情: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酒醉杀人并逃亡,官吏抓捕他的父亲投进监狱。上官兴自首请罪,请求释放他的父亲。
按法律断案:按照《唐律疏议·捕亡》规定: 杀人的判处斩首。 实际断案:皇帝下诏赦免上官兴的死罪,改判流放。
理由:上官兴自首请罪,以求释放他的父亲,属光大孝义的行为。

——摘译自《旧唐书·王彦威传》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