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鄂东南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63

一、单选题

1.

图1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玉器比较图。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红山文化

 

凌家滩文化

 

大汶口文化

 

A.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B.史前区域文明的同宗同源C.玉器的制造技术领先世界D.区域文化间存在交流互动

2.

汉初统治者注重刑罚改革,如高祖时下令废除 族刑 和连坐之法,惠帝四年废除 挟书者族 的苛法,文帝 除肉刑,善矣,而以髡笞(剃去须发,鞭打身体)代之 ,以致 断狱数百,几致刑措(搁置)”。汉代刑罚改革(  )

A.体现司法审判的公正理性B.契合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C.反映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沿袭秦朝司法的基本理念

3.

学者阎步克指出: 至南北朝,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由此可知(  )

A.阶层固化局面逐渐被打破B.社会阶层身份趋于平等C.选官制度保证官员的廉正D.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4.

宋元 说三分 、话本小说《三国志平话》都流露出了一种强烈的爱憎情绪,即 尊刘贬曹抑孙 ,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三国故事中拥刘反曹倾向的形成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在宋元时期得到大大强化则是明显的事实。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

A.商业发展推动世俗文学繁荣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C.封建正统观念影响文学创作D.社会环境宽松提升艺术内涵

5.

表1为中国古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统计表。据表可知,清朝(  )

表1

朝代/时期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代

清代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5.72

6.42

7.2

10.7

10.5

粮食总产量亿市斤

591.4

889.82

1749.45

2385.88

2340.97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985.7

988.7

1457.7

1192.94

780

A.土地兼并愈发严重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资源危机日益显露D.农业生产陷入停滞

6.

有学者对晚清某一时期的教育改革做如下总结:其一是突出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其二是广设学堂,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其三是教育观的发展性和开放性,尤其是务实性。其存在的局限主要是分散化推进,缺乏整体认知和顶层设计。据此推断,在这一时期(  )

A.教育救亡与实业救国实现良性互动B.废除八股文已然成为社会共识C.废除科举制度为实施新政提供条件D.派遣留学生以适应工业化需要

7.

民国初期,先后发生 二次革命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和护法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与此同时,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骤生骤灭,泡沫政党居多。这主要说明当时(  )
①权力重心逐渐下移 ②代议制度不稳定
③军阀乘机扩大地盘 ④政治转型的艰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先后推行 消灭地主阶级 实行地主(及富农)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这种变化主要基于(  )

A.地主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对象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共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中共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

9.

下图2为1963年刘继卣所绘制《穷棒子扭转乾坤》连环画的封面,该作品反映出(  )

图2

A.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B.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C.农民经营自主权得到认可D.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基本完成

10.

1977年12月5日,国务院在《关于召开全国城乡商业学大庆学大寨会议的通知》中说: 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同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有本质的差别……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这一论述(  )

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C.有利于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D.扩大商业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11.

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人们能够在战场上无往不胜,是因为国家实行了一种 混合政体 ,在这种政体之下,三大机构通过平衡与制约使政体达到稳定状态。这种政体是(  )

A.雅典民主制B.斯巴达寡头政治C.罗马共和国政体D.法国等级君主制

12.

16世纪法国形成了 迪耶普制图学派 ,该学派的制图师,大部分同时身为船商、领航员或探险家等。与当时西、葡制图相比,他们大都对太平洋地区予以留白或略绘,却对北美海岸和巴西作详尽描绘,甚至将北大西洋直接称为 法兰西海 。这体现了法国(  )

A.意图拓殖美洲的野心B.拥有高超的绘图水平C.挑战教皇子午线权威D.力图开辟高纬度航路

13.

下表2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增设的政府机构,它反映了英国(  )

表2

建立时间

1847

1852

1854

1867

1871

1899

部门名称

济贫部

公务部

殖民地事务部

贸易部

地方事务部

教育部

A.文官制度适时调整B.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C.机构臃肿效率低下D.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张

14.

1927年末,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并规定以农民自愿参加为原则。但在 一五 计划时期,苏联对拒绝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采取剥夺选举权、停止灌溉用水等措施,同时没收中农、富农的土地。这种政策变化(  )

A.标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确立B.有利于推进工业化进程C.导致苏联农副产品大量滞销D.造成农村产业结构失调

15.

随着殖民侵略加剧,大量白人移民涌入非洲,他们自视为特殊族群并持有 白人至上 的种族观念。1961年南非独立后,当局长期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广大南非人民并未获得真正的民族解放。据此可知(  )

A.新兴国家发展受殖民历史影响B.种族问题成为南非独立的障碍C.落后的观念长期制约经济发展D.殖民主义导致南非的持续动荡

二、材料阅读

16.

【中国古代乡约】(14分)
材料一
乡约是宋代地主阶级士大夫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其途径就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组织或机构,向全体民众宣传传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陕西蓝田的吕大临、吕大防兄弟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首先创立了吕氏乡约。该乡约规定: 在地方上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都约正,另外推举两位有学行者为约副。每月另选一人为直月。 年高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这本是过去历朝乡里制度所一贯坚持的宗旨,汉代至唐代的三老教化属于官方控制,但到了宋代,这一任务却日渐转由吕氏乡约这样的民间组织加以执行。

——摘编自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

材料二
到了明清,朝廷大力提倡和推广乡约。明洪武年间,解缁建议, 仿蓝田吕氏乡约及浦江郑氏家范,率先于世族以端轨 ,以正风俗。至成祖时期,又表章家礼及《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 颁降天下,使诵行焉 ,除了朝廷提倡,也有很多地方官推行乡约。王阳明在1518年颁布的《南赣乡约》影响最大。嘉靖时期,朝廷推广王阳明的办法, 嘉靖间,部檄天下,举行乡约,大抵增损王文成公之教。

——摘编自牛铭实《从封建、郡县到自治:中国地方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制度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趋势,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8分)

17.

【中共民主政治建设】(15分)
材料一
1927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使乡村权力从地主士绅手中转移到农民手里,乡村政权的基础由地主士绅变为工农群众。乡苏维埃作为民众选举出来的乡政权机关,在其领导之下让农民直接参与行政管理,也使其在乡苏维埃代表和普通民众围绕苏维埃政府的日常事务和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由于乡苏维埃政府所拥有的广泛的社会职能,也使其影响力渗透到苏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的确满足了民众自身的权益。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在整体模式建构上呈现出较为突出的 全过程人民民主 特质。在政权模式建构上,创建了融合参议会、政府、法院为一体的政权形态,为确保边区人民各项政治权益奠定了重要根基。在政权体制模式建构上,采取了 三三制 原则,调动了各派政治力量共同抗日的积极性。在政权体制运行模式上,形成了以 民主选举 民主治理 民主监督 为一体的民主方式,集中展现了边区政权的人民民主属性。

——摘编自赵耀宏、刘迎《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阈下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举措,并分析其影响。(7分)

18.

【近代欧洲法律体系】(14分)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光荣革命 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 英美法系 。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而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与中华法系一样,属于世俗法系。为什么这两个法系至近代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愈来愈兴盛呢?学术界对此讨论了几十年,大体观点认为,英美法系的基础虽然是封建社会的法律,但其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渐进式的改革,使原来封建社会的法律,逐步和平演变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并在英国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过程当中,被推向世界各地。而大陆法系的基础罗马法,虽然是古代社会的法律,但它是希腊罗马商品经济社会之上的法律,与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相通的,因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可以发展成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并推广到全世界。

——摘编自何勤华、王静《中华法系盛衰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法律体系推广至全世界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章鱼 形象】(12分)
19世纪以来,在西方含有政治宣传意味的艺术作品中,章鱼形象屡见不鲜,扮演着多重角色。下面是不同时期的三幅含有 章鱼 形象的艺术作品。

 

《滑稽欧亚外交地图》【日】小原喜三郎创作于1904

 

《下一个!》【关】开普勒创作于1904

 

《美国人在美国!》法国漫画家创作于1950

图中法国领土上写着不,法国不是一个被殖民国家

——摘编自李汉平《张牙舞爪的邪恶隐喻:西方绘图传统中的章鱼》

从上面三幅作品中任选一幅,对其中的章鱼形象加以解读。(要求:选择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