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5 浏览数:48

一、选择题

1.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沿海北上,直逼天津。清政府惊恐万分,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进行谈判。琦善向英军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一切问题都好商量。随后,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清政府这一做法(  )

A.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明智之举B.使中国沦为英国的殖民地C.是导致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D.体现了清朝统治腐败无能

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以及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损害中国主权B.都包含开埠通商C.都涉及割地赔款D.都破坏文化遗产

3.

下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该浮雕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202411181638153683

金田起义

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4.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镇压太平天国等起义),可以勤远略(扩展疆域)”材料主张(  )

A.师夷长技B.君主立宪C.变法图强D.民主共和

5.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先后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军事和民用企业。这些军事和民用企业的创办 (  )

A.实现了富国强兵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C.抵抗了列强侵略D.实现了军事近代化

6.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美、日、法等列强先后侵略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此举旨在 (  )

A.削弱地方权力B.加强边疆防务C.促进边疆开发D.控制少数民族

7.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条款主要反映了(  )

A.日本商品在中国获得了免税的特权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遭到彻底破坏D.中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8.

甲午中日战争 以清政府的惨败而告终……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 加快 主要表现在(  )

A.引入工业文明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C.创办民用企业D.开始尝试制度变革

9.

在义和团运动期间,义和团成员坚决抵制外国势力的渗透,攻击外国人和基督教徒,以及破坏外国基础设施,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他们的这些行为(  )

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B.创新了反帝斗争手段C.加剧了国内的动荡局面D.阻止了帝国主义扩张

10.

有学者痛陈: 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 下列最能印证以上论断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活动。下表所示是关于这两场运动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可以看出(  )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领导与组织

缺乏成熟的政治理念和组织纪律,难以形成有效的治理和持久的战力

政治目标

缺乏全面的政治改革方案和长远规划

军事行动

军事上的不专业性和战略短视

A.农民斗争缺乏纪律B.农民起义不够专业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自然经济的保守性

12.

封建社会时期,百姓自觉地把自己隶属于某一个朝代。而辛亥革命后,百姓都说自己是 中国人 。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C.促进了国民意识的觉醒D.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13.

孙中山先生在海外游历时,见识到西方民主制度和工业生产的先进性,也认识到西方国家贫富分化的严重性。为解决贫富分化这一问题,孙中山提出的方案是(  )

A.民生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自强 求富

14.

民国初年,《申报》上出现大量宣扬民主、平等、自由等新思想的文章;1913年,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 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这一现象说明(  )

A.民主主义成为社会指导思想B.辛亥革命根治了社会问题C.政治变革推动了思想的解放D.南京临时政府获得了成功

15.

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和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材料中的 失序 是由于(  )

A.清朝专制统治结束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C.帝国主义疯狂侵略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6.

在某校历史情景剧表演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代表陈独秀和鲁迅说出下面这些话。材料说明这两位历史人物都(  )

陈独秀

鲁迅

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我认为,用白话文写小说,是普及白话文最好的形式

A.主张中体西用B.提倡 自强 求富 C.主张变法图强D.提倡进行文学革命

17.

他是当时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者。鲁迅先生说: 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材料中的 是(  )

A.梁启超B.孙中山C.李大钊D.陈独秀

18.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202411181638153683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彻底反帝反封建运动C.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9.

它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和政治变革运动,它起源于学生对巴黎和会结果的失望,并迅速扩展到工人、商人和其他社会阶层。它要求结束外国在华特权,同时倡导民主和科学。 是(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二次革命D.辛亥革命

20.

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最低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B.对国情的认知逐渐符合实际C.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己任D.在中国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综合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中国如火如荼的出口贸易相比,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却举步维艰……往来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商船,离开中国时,装的是满满的货物,来到中国时,一半的商船只能装黄金和白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
材料二 东南五口开放通商之后,根据不平等条约确立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利益均沾的原则,英国、美国、法国以及其他来到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里几乎享有同样的侵略特权。于是,他们在五口地区倾销商品,走私鸦片,掠夺原料,掠卖劳工,强占租界,培植买办,控制海关,无所不为……通商口岸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前哨据点,成为藏纳殖民主义罪恶污垢的渊薮。

——摘编自姜涛、卞修跃《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与英国在贸易往来中地位发生的变化。分析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犯下的罪恶行径。
(3)综上所述,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也使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认识到自身制度的落后。战后的割地赔款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同时也激发了国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虽然其 扶清灭洋 的理念存在局限性,但其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来宗教文化的过度渗透,同时也显示了民间力量在国家面临危机时的崛起。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纲要(1840—1919)》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使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认识到自身制度的落后
(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与义和团运动之间的联系。
(3)请再举一例19世纪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3年,李鸿章在致曾国藩的信函中说道: 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 同时还指出,中国因学识与技巧之间缺乏配合,需要培养新式人才。但他却在晚年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1895年8月,《中外纪闻》在北京创刊,梁启超等人负责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次年《时务报》在上海创办,梁启超担任主笔,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比较系统地宣传了变法维新的主张,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共鸣。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对待洋务事业前后态度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宣传变法思想的方式,并分析梁启超等人的做法产生的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摘编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我们今日的教育,应该注重养成健全的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同时,教育内容必须贴近现实社会的需要,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与民主观念。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 德先生 赛先生 指代的内容。
(2)据材料二,概述教育应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25.

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其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使命的承担者,这个任务光荣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