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41—1945年《晋察冀日报》劳动英雄和英模报道规模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 |
1944年 |
1945年 |
总计 |
5人 |
18人 |
55人 |
140人 |
118人 |
336人 |
(注:《晋察冀日报》系中国共产党晋察冀根据地的机关报)
1941—1945年《晋察冀日报》报道的劳动英雄和英模身份占比
材料二
1941年3月,边区总工会号召各级工会干部及全边区工友同志们要
“更加提高劳动热忱,遵守劳动纪律,增加边区战时生产,使各位工友都成为劳动英雄,成为团结抗战、生产建设的模范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工人劳动英雄模范。牛步峯创造了轻便铅印机,曹玉庭对号码机进行了改良。丁一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出色完成了军工生产的各项任务,创新性地实现了化学原料的重复利用。陈吉太和张学志发明出制造爆发管的机器,将原本九个小时的工作量缩减到四十分钟完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极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高子英创造出宣传弹和燃烧弹,还有劳模创造出掷弹筒,为抗日前线增添新武器。云彪县东新村祖喜兆花费一年时间细心研究纺车大轮和顶子的速率和周数,将脚踏车和纺车结合,发明了脚踏纺车,提高了纺织效率。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雷江琳《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劳动英模形象建构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41年至1945年《晋察冀日报》对劳动英雄和英模报道的特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晋察冀日报》对劳动英雄和英模进行报道的目的,并指出其所具有的当代价值。(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