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44

一、单选题

1.

在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的墓葬中,曾发现一中年男性人骨腰际置一陶牛角形号角,出土后仍吹之有声(如图1),该发现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从中可以挖掘的最重要的史学价值是(  )

图1

A.当时人类已经驯化了牛B.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规模C.当时人的寿命普遍较低D.阶级阶层分化十分明显

2.

西周穆恭时代的霸姬簋铭文(如图2)记述了霸伯死后霸氏小宗霸仲(曶)立为宗君的过程。霸仲立为宗君,不仅需经霸氏宗族举荐,还需征得婚姻之国的同意,更要上呈天子核准,由史官别造异典,亲为传达,以确保 不能违有家 孙孙子子其万年永宝 。这一记述客观上(  )

图2

A.体现了宗法制的森严性B.暴露了宗法制的局限性C.反映了宗法制的总趋势D.折射出宗法制的多变性

3.

在《左传》《国语》中,记载春秋时期的楚人引用《诗经》诗句的次数共有18次,分别在郊外、宴饮、朝堂、台榭等场所。这一现象可用来印证(  )

A.孔子的私学教育取得巨大成功B.《诗经》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C.《诗经》文化的传播范围广阔D.百家争鸣局面在楚国勃然兴起

4.

秦朝政府遵循了秦国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不属于国民的私有财产,国民对授田不得进行买卖,不得进行典质抵押,懒惰者要给予处罚。秦朝政府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  )

A.保证百姓都获得土地B.防止土地私有与买卖C.获得更多的农业财富D.开发更多的土地资源

5.

东汉王朝共传皇帝14帝195年,在公元167年之前的11位帝王中,除殇帝因在位百日不足一岁而亡外,其他10帝在位时期均有明确的全国人口数量统计,而此后的灵帝、少帝与献帝时期,长达50余年没有明确的全国人口数量统计。出现这一结果应源于(  )

A.党锢之祸的波及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农民起义的冲击D.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6.

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统治区域经济生产方式如表1。由此可知(  )

表1十六国时期部分政权势力范围及生产方式表

国别

兴亡年代

都城

民族

统治区域

生产方式

前赵

304329

平阳、长安

匈奴

今山西、陕西、河南、河北部分地区

半农半牧

后赵

319351

襄国、邺城

羯胡

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

重视农业生产

前燕

337370

蓟、邺

鲜卑

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

半农半牧

后燕

384409

中山、龙城

鲜卑

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半农半牧

北燕

407436

龙城

鲜卑

今辽宁、河北北部

游牧为主

南燕

398410

广固

鲜卑

今山东、河南的一部分

半农半牧

西燕

384394

长子

鲜卑

今山西、河南北部

半农半牧

前秦

350394

长安

氐族

一度统一北方

重视农业生产

后秦

384417

长安

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

半农半牧

A.南方处于相对稳定时期B.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C.北方游牧经济仍占主导D.北方民族布局已被打破

7.

隋朝时期,国家政治中心在北方。但当时北方产粮区生产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都城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隋政府(  )

A.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B.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C.在全国各地修建义仓D.在山东地区对大运河截弯取直

8.

几乎与邢窑同时在唐朝后期崛起的定窑,却不像邢窑那样写在了各州郡上交中央的 常贡 进献 名单中,翻遍唐代的文献,也很难找到与定窑有关的资料,就连《全唐诗》也不见诗人歌颂定窑瓷器的篇章。导致这一谜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定窑瓷器质量的低劣B.少数民族政权的控制C.赋税制度改革的冲击D.地方藩镇割据的影响

9.

唐德宗年间,许孟容任给事中(属门下省)一职,浙东观察使判官齐总以进贡方式向唐德宗近臣行贿,获得荣升衢州刺史的诏书,许孟容在群议时说: 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且总本判官,今诏书乃言 权知留后,摄都团练副使 ,初无制授,尤不见其可。 结果诏书未能发出。此时,许孟容(  )

A.发挥了门下省的制约作用B.遏制了朝政的腐败现象C.体现了三省的分工明确D.冲击了君主的独尊地位

10.

752年,唐玄宗在《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中承认: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爰及口分、永业,违法买卖;或改籍书,或云典贴,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不有厘革,为弊虑深。 这一现象对唐朝政府最直接的伤害是(  )

A.安史之乱的出现B.政府收入的锐减C.藩镇割据的形成D.黄巢起义的爆发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 贵儒 尊道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南北文化不断交融B.清议 之风盛行C.儒学复兴提上日程D.思想呈现多元特征

12.

宋太宗在继位诏书上表态道: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其中 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的做法对北宋中后期积贫影响最大的是(  )

A.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B.枢密院、三司与宰相分权C.改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D.扩大科举规模,增设官员

13.

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做法如表2。元朝的这些做法体现的特点是(  )

表2元朝地方管理的具体做法整理表

省级

区域

地方机构名称

管理模式

中书省与行省

原辖区

路府州县

中央直接派员管理

不稳定辖区

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

中央派员与地方首领共治

其他地区

新疆、西藏、台湾

北庭都元帅府、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更为灵活多样

A.因地制宜B.杂乱无章C.喜忧参半D.史无前例

14.

涉古类旅游以涉宋类景区最为火爆。保留至今的宋代著名建筑有80余座,而清明上河园、 西湖十景 与宋城等景点使开封与杭州成为旅游名城,福建建阳、浙江台州、江西赣州、江苏同里、河北正定等极具宋代特色的景点久热不衰。涉宋类景区火爆的宋代元素有(  )

A.一年两熟与一年三熟复种制的普及B.棉纺、陶瓷、矿冶业等技术的改进C.城市坊市制的突破与娱乐业的兴盛D.宋与辽夏金官方与民间贸易的繁荣

15.

有学者指出,佛教、道教、儒家分别认为世界是 的。两宋时期,理学家提出世界是 的, 天理 ,认为万物存在与运动的根本原则是 天理 。佛家 治心 、道家 治身 、儒家 治世 ,都要遵循 天理 。这使理学(  )

A.否定了佛教与道教的思想成果B.批判了佛教与道教的存在目的C.实现了由三教并行到三教合一D.从世界本源的角度确定了依据

16.

辽代汉文字典《龙龛手镜》在宋朝出版时改名为《龙龛手鉴》,西夏有西夏文与汉文词语对照的工具书《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 崔嵬名九 张讹三茂 含父姓与母姓,金代医书《伤寒明理论》在南宋刻印流传,黑龙江金代墓葬中有 姓私人印章。这透射出(  )

A.各民族掀起学习汉文化的新高潮B.宋辽夏金之间民族文化相互交流C.各民族文化已难以适应社会需要D.宋辽夏金均以外族文化进行革新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下设太仓令,大内、计等。太仓令、太仓丞掌国库中粮食的贮存,平准令、平准丞掌京师及诸郡物价;大内主管中央国库,负责全国范围的统筹协调,少内主管地方财政。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负责与皇室日常运转相关的事务,下属有御府令、御府丞、尚衣令、尚衣丞、尚冠令、尚冠丞、尚食令、尚食丞、尚沐令、尚沐丞、尚席令、尚席丞、宦者令、中书谒者令、中书谒者丞等。侍御史隶属御史大夫,专门负责地方文书档案的接受与保管工作。地方每年由地方向中央呈交计书,程序包括郡县上计,督邮巡计,丞相受计,御史核计,皇帝主计。涉及律令有《仓律》《金布律》《工率》《效律》《田律》《厩苑律》《徭律》等。

——摘编自杨利峰、金铭《中国古代会计史研究——以秦朝为例》

材料二
公元前61年,敦煌郡悬泉置军事驻防点招待出使乌孙的使者长罗侯常惠的财物报表如下:出鱼十枚,长罗侯食;出鸡二十一枚,十二人食(长史二人,军侯丞八人,司马丞二人);出牛肉百八十斤,出酒十八石,七十人食(军吏二十、斥候五十);出米二十八石八斗,三百人食(亭长奉德、都田佐宣及士兵),记录人延年。公元前51年,该驻防点由下属高博接待乌孙小昆弥使, 出粟六升 ,经手人为东。

——摘编自胡一楠《由丝路汉简看古代的会计核算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财物管理的特点,并归纳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与汉朝有关的历史信息。(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孝文帝迁都洛阳,意味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和旧都平城地位的下降,大臣韩显宗极力劝阻,宗室成员拓跋丕等 皆所不愿 ,此后实施的一系列向汉族学习和有利于新贵族的政策与措施,使曾经为北魏打天下、治天下的保守派贵族失去了显赫的政治地位,北方边镇军民的经济利益也受到很大影响,最终在皇太子恂逃回平城被刺死事件的刺激下引发叛乱。孝文帝定族姓使鲜卑贵族门阀化,南迁的鲜卑贵族在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物质财富后,沾染了腐败作风,沉溺享乐,彼此之间 颇相夸尚,竟慕奢丽,贪纵不法 ,逐渐丧失了经世治国、领军打仗的能力。

——摘编自贾浩、王信、史小军《浅析孝文帝改革与北魏政权的灭亡》

材料二
以穆泰、元丕为代表的鲜卑旧贵族本着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和鲜卑贵族政治利益的维护,极力阻碍改革。此后不久就发生了以原军卒中的强宗子弟为代表的六镇起义,依靠六镇军人建立起来的东魏与继起的北齐仍保持强烈的民族性,排斥汉文化。而西魏政权及继起的北周则实行鲜卑与汉族休戚与共的措施,下层汉族的农民可以担当府兵,扩大了军队的社会与民族基础,上层实行权力共享、鲜卑与汉族贵族间通婚,从而成功形成关陇集团。

——摘编自王健宁《从魏晋隋唐时期的胡化汉化看北魏孝文帝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中极易引发矛盾与隐患的具体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述评其时代意义。(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shī)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摘编自《旧唐书·食货志》

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 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孤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 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 租庸杂徭悉省 ,改变了 旬输月送无休息 的情况。行两税法后, 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租庸调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在征收上的新变化。(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 和而不同 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诸子百家之学主要围绕着 天道 人道 的相互关系进行讨论。所谓 天道 ,泛指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 人道 则是关于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

——摘编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诸子百家学说 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对诸子百家学说加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