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25

一、单选题

1.

在登封南洼二里头墓葬中发现了来自远海的大扇贝壳覆面的新葬俗,同时还出土了用白陶等不同材质仿制的扇贝壳,这些海贝和扇贝成为当时贵族墓葬的 新追求 。据此可知,当时(  )

A.礼乐文明走向成熟B.文明交往影响价值体系C.早期国家已经形成D.人口迁徙加速阶层分化

2.

据史书记载,汉宣帝时期诏举贤良、文学,均标明 内郡国 (区别于朔方、酒泉等边远郡),如宣帝本始元年(前73) 诏内郡国举人文学高第各一人 。这可用于研究(  )

A.察举制社会影响力不足B.郡国并行存在弊病C.区域发展水平存在差距D.文化氛围相对活跃

3.

唐朝前期,吐鲁番等地 钱帛并行 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 (符合 阔尺八寸、长四丈为匹 等要求加盖官印),才可以充当日常交易的钱币,甚至作为军饷、悬赏放债等使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赋役制度影响货币市场B.绢帛拥有广阔海外市场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缺位D.官营手工业生产标准化

4.

979年,攻取幽燕不利,宋太宗欲 车驾北征 。左拾遗张齐贤上疏劝谏道: 臣闻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事、角强弱之势而已乎!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民既安利,则远人敛衽而至矣。 该上疏奉行的原则是(  )

A.重内轻外B.华夷一体C.重农抑商D.崇文抑武

5.

下表所列史料皆涉及元朝海外贸易。研究这一论题,首先应信重的是(  )

书名

基本情况

成书时间

《马可·波罗行纪》

涉及元代初期福州海船和商贸信息

13世纪

《大越史记全书》

涉及越南与北人中国商人的交往

1697

《通制条格·关市·市舶》

记载了延祐市舶法相关内容

至治三年(1323)

《元史·食货志·市舶》

涉及元朝市舶相关情况

洪武年间

A.《马可·波罗行纪》B.《大越史记全书》C.《通制条格·关市·市舶》D.《元史·食货志·市舶》

6.

下面是《先高祖朝议公事略》中关于清人张锡麟家业的记载。其家业的发展折射出当时(  )

吾家自族居歧阳,世业农,至朝议公改业商……躬督家人织布,乡人化之。恒以布市于南津、石桥两乡,遇童叟妇女,无相欺者。

A.阶层流动受传统观念制约B.市场支配着小农经济发展C.地主剥削的程度有所减轻D.家庭副业的经济地位上升

7.

19世纪60年代,有些银行由洋行出面代理,如宁波广隆洋行是利申银行的代理人;甚至有的银行以洋行名称命名。怡和洋行更是垄断外汇业务,于1863年在上海创办 恰和钱庄 (或称 恰和银行 )这些现象反映出(  )

A.买办阶层有强大金融实力B.工商联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C.列强在华资本渗透的深化D.政商间存在合作互利的关系

8.

胡适的朋友张奚若虽支持新文化运动,但却毫不客气的批评新青年同人的学问是 无源之水 ,其言论 有道理与无道理参半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吴虞虽提出了 非孝非儒 的道德革命主张,但对文学革命持保留态度。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旧知识分子间斗争激烈B.知识界趋新与守旧并存C.政治革命迟滞于文学改良D.新文化未引起社会反响

9.

下面为20世纪30年代《泰晤士报》等英国报刊或书籍中关于红军长征的部分报道标题。这些报道标题的转变(  )

1934.11.9

《在中国南方驱赶红军》

1935.12

《中国红军在行军》

1934.11.17

《中国共产主义陷入绝境》

1936.2.5

《红军纪律》

1935.5.8

《红军流浪者》

1936.11

《神灵之手》

A.受到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B.缘于中央苏区革命态势向好C.表明英国对华政策性质变化D.印证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10.

1949年4月,刘少奇针对 只说资本家坏……都同他们划清界限 的问题,指出剥削与不剥削不是资本家个人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现在,资本主义剥削还不能完全取消,失业人员不如有业人员 ,他认为在人民民主新政权之下, 不怕资本家造反,怎么倒怕资本家办厂开店呢? 这些论断意在(  )

A.利用私人资本恢复国民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推进工业化C.循序渐进发展计划经济体制D.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

11.

下图是1955年10月日本《读卖新闻》上刊登的中国商品展览会广告,标题上方标有 初次向日本民众展示新中国产业文化展 ,并列举了15家参加展览会的中国公司。这可用于佐证(  )

A.资本主义阵营已出现分化B.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取得了突破C.民间交往成为外交主渠道D.经济发展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基石

12.

1985年,国务院对中小学教师 职位等级工资制 进行调整,职务工资由原来执行的10等级调整为12级别(小学)和14级别(中学),并将责任、劳动绩效与工资相联系。这种调整(  )

A.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B.推动了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备C.配合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D.引领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13.

13世纪,西欧领主家庭开销甚巨,无论是给儿子安排体面的职业或是嫁女都需巨额资金,于是他们开始经营 最能卖出货币 的物品,如当时羊毛在意大利有巨大市场,英国领主便将庄园改造为专业的 羊毛生产基地 。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自耕农经济面临空前冲击B.农村经济转型趋势凸显C.融入世界市场的步伐加快D.庄园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14.

下面是亚当·斯密关于劝导各国 抛弃商业的嫉妒和民族仇恨 时的两段论述。亚当·斯密意在强调(  )

当甲国以高关税或禁令,限制乙国某些制造品输入时,乙国为了让甲国销高关税或令,就必须对甲国采取报复政策

若甲国禁止外国货物自由输入的政策已经中断很久,那么该国政府……不要骤然撤销高关税与禁令……以免低的外国货物如潮水般涌入

A.贸易自由的适度与有限B.民族国家间必然存在利益冲突C.商业秩序建构的紧迫性D.高关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15.

1944年,非洲主要谷类作物的收获量比1938年减少三百多万吨,畜牧业也出现了巨大的衰退。而本地的燃料动力、采矿等工业部门急剧扩大,钳工、安装工、焊工等熟练基建工人则较快速地增加。这一现象折射出非洲(  )

A.振兴民族经济的条件已经成熟B.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发生变化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D.受宗主国的殖民控制得以放松

16.

下面是2003—2008年英国公民对社区归属感的调查报告。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英国(  )

2003

2005

2007

2008

很强烈

27%

31%

34%

36%

相当强烈

43%

43%

41%

41%

所有反映强烈者

70%

74%

75%

77%

A.中央与地方关系得到调整B.福利国家发展走向成熟C.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弱化D.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朝中后期起,农业佣工呈现社会化趋势,众多佣工中不少是土地不足的自耕农和佃农,雇金(多为粮食)只是他们的 业余 补充收入。下面是《敦煌资料》中一份唐朝农业佣工契约的主要内容。

《戊戌年令狐安定雇工契》:洪润乡百姓令狐安定,为缘家内欠阙人力,遂于龙勒乡百姓龙聪儿造作一年,从正月至九末,断作价值,每月五升粮食。现与春四个月价与收勒,到秋、春衣一对,汗衫绶裆并鞋一两,更无交加。其人立契……不得抛工,一日,勒物一斗。……所有农具等,并分付与聪儿,不得非理打损牛畜事,打倍在作人身

——摘编自杜文玉《论唐代雇佣劳动》

材料二
明清江苏农村雇佣现象日益普及,地主借助雇佣形式扩大生产规模而致富者不胜枚举。嘉靖年间,常熟县谭照、谭晓兄弟 乡民百余人,给之食 ,高田作围种稻, 洼田掘池养鱼, 上栽种果树,其经营所得的白银成为进一步扩大佣工规模的重要佣金。乾隆年间,无锡蔡姓老翁 为人佣工,家中仅种田一二亩,以此(佣金)为食。 乾隆年间,修改了雇工条例,庶民地主、富裕农民与所雇佣工人间平日 共坐同食

——摘编自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农业佣工的主要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唐代农业佣工,明清时期江苏农业雇佣关系的不同。(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进步人士提出了应对外敌、挽救危机的防御性海洋思想。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提出海防为 紧要应办事宜 亟宜切筹 。甲午战败后,西方海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和讨论。梁启超发表了《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指出 所谓敌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至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 。有学者统计了1904至1906年某报刊中 海权 一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关联情况,这些关键词按照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 陆国 渔业 海国 海军 海疆 等。

——摘编自袁博《困境中前行:近代中国国民海洋观念的觉醒与深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海洋强国思想

第一代领导集体

1950年提出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欢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千力量

第二代领导集体

进军海洋,遵福人民,实现海洋的和平与发展

第三代领导集体

开发和利用海洋,将对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21世纪以来

2004年,要加强海洋调查评价和规划,全面推进海城使用管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建设海洋强国写入了党的政治报告中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海洋观念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强国思想的认识。(5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71年,奥匈帝国驻日公使向明治政府发出参加维也纳 奥国万国商品陈列公会 的邀请。1873年,日本派出参展团赴奥参展,展出品包括精美的陶器、七宝、漆器、纺织物等传统工艺品,以及纸质镰仓大佛、巨型太鼓和提灯等。日方参展的初衷是与欧美强国重新订立幕末时期签订的《友好通商条约》,以期收回丧失的主权,但遭到拒绝。

——摘编自董强《世博会上的中国与日本(上)》

材料二
1965年9月,日本成功争取到了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主办权。大阪世博会日本馆由五个小馆构成,呈樱花形状, 形象地展示了日本的国家形象,五朵花瓣也象征五大洲,即整个世界携手参加日本世博会

大阪世博会中日本民间企业出展情况部分

参展单位

姓名

主题

参展单位

姓名

主题

日本专卖公社

红之塔

心的和谐

日本电信电话公社,国际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电器通信馆

人类与交流

日本瓦斯协会

瓦斯馆

欢笑世界

华科尔、主科机械

科尔、立科机械馆

电气事业联合会

电气馆

人类与能源

住友集团

住友童话馆

美·爱·希望

宝集团

宝美馆

美丽生活的快乐

日本钢铁联盟

钢铁馆

铁之歌

富士集团

富士集团馆

21世纪的信

日本纤维馆协会

纤维馆

纤维带来关好人类生活

百事集团

百事可乐馆

畅通世界

世博会古河馆推进委员会

古河馆

古代之梦与现代之梦

日立集团

日立馆

追求——面向未来

绿会

绿馆

广城——多次元的世界

——摘编自车伦海《战后日本高速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形象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3年日本参加维也纳世博会的 意图 遭到 拒绝 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在世博会中扮演角色的嬗变。(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治理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农村革命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计划经济时代政社合一的农村治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民为主体的 乡政村治 治理新模式与治理活力的激发、新时代党建引领 三治融合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再造与多元善治的探索四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基层治理的百年探索,价值逻辑体现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理论逻辑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启示,主体逻辑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作为农村基层治理领导主体的独特优势,实践逻辑体现为农村问题的解决与发展的实际需要。

——摘编自李增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基层治理的百年探索历程及基本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治理的探索 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