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1+4)【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5 浏览数:100

一、单选题

1.

大一统 是指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而西周的制度已经包含了大一统制度的萌芽。这主要体现在(  )

A.实行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B.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分封制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井田制D.定亲疏,别尊卑的礼乐制度

2.

《旧唐书职官志》载: 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政事堂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职责分明、相互制约B.集体议政、提高效率C.分散相权、君主专制D.程序规范、制约皇权

3.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西夏基本模仿北宋制度,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  )

A.大一统条件下的大交融B.已经被中原文明所同化C.交往交流交融并未中断D.维持了持久的和平局面

4.

两汉儒家学者论证刑德关系,为德主刑辅的法制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唐律疏议》提出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大明律》编成时,明太祖宣示臣民 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据此可知,中华法系强调(  )

A.礼法结合B.伦理教化C.律例合编D.维系秩序

5.

边疆宁,则国宁。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其辽阔的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下列治理边疆的举措中,属于元朝边疆治理智慧的是(  )

A.且耕且战,屯戍制度 B.开放马市,互相贸易 C.今赋役之,比与内地 D.改土归流,清查户口

6.

《洋务运动史》写道:伊犁收复了;日本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偃旗息鼓了;中法战争做到 不败 或者 稍胜一筹 了……清王朝的统治虽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强盛,但也没有被淹没掉。作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

A.阻止了列强侵华的历史步伐B.部分实现了抵御外寇的任务C.开启了早期现代化历史进程D.创办了旨在自强的军事工业

7.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场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指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社会主义改造伟大胜利

8.

有同学在考察现代中国外交时,分别以三句唐诗梳理其发展的过程和阶段特征: 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下列选项,属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外交成就的是(  )

A.开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广泛发展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C.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D.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9.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通过分封土地,形成以封君、封臣为特征的封建制度。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合法性 ②法国形成议会君主制
③英国《大宪章》保障了封建主特权 ④英国内阁制度逐渐形成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10.

恩格斯指出: 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恩格斯意在强调基督教(  )

A.推动近代科学兴起B.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C.反映资产阶级诉求D.影响欧洲生活各个方面

11.

这是某一文学作品的节录: 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该文学作品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12.

《国王们的蛋糕》(如下图)是以19世纪欧洲某次会议为题材而创作的漫画。该图中间举起一对秤的是英国,左侧的俄国陶醉在 欧洲救世主 的赞誉中,右侧的法国领土则被划掉了一部分。该漫画反映的这次会议(  )

A.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B.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体系C.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D.规定了形成决议的 全体一致 原则

13.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确立 三权分立 原则,实行联邦制;1789年法国颁布《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提出入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启蒙运动理想完全实现B.资本主义制度全球扩展C.代议制度的局限与突破D.民主平等的制度性探索

14.

通过谷歌图书扫描并数字化的部分图书(占人类出版书籍的4%)的Ngram数据,可以查询从1800年到现在,所有出版物中一个词汇出现的频率变化曲线。以下是谷歌Ngram中 妇女投票权 一词出现的频率。下图中20世纪上半叶该词波峰出现的原因是(  )

A.政治变革B.经济发展C.科技革命D.战争破坏

15.

当欧洲人民继续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历史而感到自豪时,他们决心超越从前的分岐,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建立共同的命运。 这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是(  )

A.世界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区域经济集团化D.文化多样性

16.

史料研读是是史料实证的基本要求。如图 里耶秦简户籍簿 的释文是: 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这可以佐证秦朝实行(  )

①乡里制 ②郡县制 ③户籍制 ④赋役制度
⑤小家庭制度

A.①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7.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出现了三次大分裂、大动荡的局面。有观点认为,历史发展是持续性的,分裂与动荡的历史时期不是一种断裂,而是此后的大一统强盛王朝的重要准备。下列演变符合题中之义的是(  )

A.从世官制到军功爵制B.从尚书台到三省六部制C.从胡汉分治到改土归流D.从租调制到租庸调制

1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表格中,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五讲四美三热爱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

C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D

当代中国精神集中体现,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

某国际组织致力于 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就业与实际收益……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并避免竞争性之汇兑贬值。 该组织的图标是(  )

20.

对下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国家近代法律制度发展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国的法律体系在 光荣革命 后更加完善B.②国颁布的法律奠定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C.③国在司法实践中率先确立了陪审团制度D.④国的法律标志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

21.

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本人在中外文章著述中都说《坤舆万国全图》是他亲手绘制的,李之藻等人在序文中也有同样的说法。近年来,有学者以《坤舆万国全图》中的1000多个地名的出处问题为逻辑起点,推论《坤舆万国全图》原图是明代内府府藏的世界地图,是郑和为了准备 第七次下西洋 而绘制的,约成图于1430年,远早于利玛窦的时代。今又有学者认为上述研究在史实上有错误、在逻辑上有问题,其结论不能成立。这说明(  )

A.当事人的陈述属于一手史料,可直接作为立论依据B.学术观点的提出需要可靠史料和合理逻辑作为支撑
C.历史研究要有质疑精神,必要时可先树立观点,以论带史D.历史研究应当合乎逻辑,解释历史可立足现实,以古鉴今

二、材料阅读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秦汉以来,国家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是传统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的必然。自郡县制建立以来,帝国人口不断增加,县级区划的数目却维持了相对稳定;秦汉地方政府职役多至数百人。与此同时,乡村治理的难度却在增加,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大量的财产隐匿和人口隐匿的现象。因此,各朝代不得不以最低行政配置来应对扩大的人口,政府效率下降、基层行政职能缩减,县以下交给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自治就是不可避免的。唐宋时期,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它们来稳固统治,通过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

——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英国提出了 保护性治理 的乡村振兴理念。为限制城市的 破坏式 扩张,20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先后出台《限制带状发展法》《绿带法案》,通过空间规划解决农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进城乡融合。同时,为应对农产品短缺,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斯科特报告》与第一部《农业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过度蔓延、支持农业补贴、扶持农业有序发展的规划方案。20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日趋强烈,乡村政策制定的目标逐渐转向 乡村生态保护与社区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 。英国政府努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与市场化经营,鼓励地方社区和志愿组织积极参与,形成 政府一社区组织一积极分子 合作共治。

——摘编自武小龙《英国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与实践逻辑》

材料三
延安时期提出民主政治先从家庭民主、家庭生产做起……当时提出了一个朴素的口号:要给农民看得见的好处!……他(毛泽东)在社论中要求注意村干部的特殊性,因为村干部不脱离生产,行政村组织困难。编村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编行政村以不出七里为原则,一个行政村不超过五个散村。……村干部其实没有多少个人利益,共产党如何将这样的带头人武装起来,让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做先锋队员,这也是一个创造……具体到分地,毛泽东又强调了以乡为单位的大局观,不以乡为单位分田,旧有的生产关系很难打破,不仅难以解决上述土地条块分割弊端,也不利于水利统一治理……在延安的社会治理中,区、县、乡、村有一个上下之间开放的空间,尤其是建立了区、县干部的巡视制度。共产党的创造性在于,乡村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制度问题,而且是将大家动员起来做主人。

——摘编自孙晓忠《村乡互动:1940年延安的乡建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乡村治理 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 的含义及其原因,指出宋朝统治者对 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 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乡村治理特点,归纳其积极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延安时期在乡村治理方面的 创造性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乡村治理的认识。(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二
战后,国际局势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朝鲜战争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国内即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我们的外交政策也因此发生了变化。1953年12月,在同印度的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中印签署《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协定中,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双方同意,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后来随着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广泛倡导运用,以及原则本身所独具的理论和实践魅力,而逐渐被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性价值理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自然而然成为新时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石。

——摘编自李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分)

四、材料阅读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各国再次实行调整, 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在此背景下,1979年,英国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鼓励福利混合经济发展,强调国家角色的缩小与个人自由及责任的扩大,将市场机制引入福利供给,社区照顾服务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政府致力于减少居住性照顾,引入私营部门作为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养老服务提供者与老年人共同商榷,以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凸显老年人的权益。

——摘编自曹鸣玉《从消费主义到民主主义:英国养老服务的理念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实质。(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并指出其原因。结合所学,评价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8分)

五、开放性试题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度

制度的初设

制度实施中的流变

察举制

公元前165,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

——《汉书·文帝纪》

公元前134,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书·武帝纪》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抱朴子·审举》

九品中正制

延康元年(220,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杜佑《通典·选举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科举制

大业元年(605诸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悦典坟,学行优敏,堪膺时务……即当随其器能,擢选拔以不次。

——《隋书·炀帝纪》

八股文是无用之空言,雕虫之小技……费考官无限之精神,靡国家无限之供给。

——雍正七年李元直奏折

有学者认为,任何制度 只看其形式规定是不够的,一种制度总是在投注于具体实施之中,在与具体的政治文化背景结合之后,它的全部意义、作用与倾向性才能真正得以形成与显现。 参考上述材料,请就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以 选官制度的初设与实施中的流变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