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联考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前9课】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4

一、单选题

1.

牛河梁遗址坐落于辽宁省朝阳市,是红山文化晚期的突出代表。该遗址涵盖女神庙、祭坛、积石 等建筑遗迹,并且出土了众多石器、玉器、彩陶以及塑像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高度发达B.阶级社会开始形成C.社会的复杂化形态D.宗教信仰体系成熟

2.

《夏小正》分为 两部分, 主要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和星象, 着重记录重大政事,尤其是生产方面的大事。书中涉及内容涵盖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的种植,以及蚕桑、畜牧、采集和渔猎等多个方面。这可用于印证夏朝(  )

A.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B.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C.社会经济活动较为丰富D.天文历法地位的突出

3.

西周时期,周公旦在日常政治和社会活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与仪式,并且为之配备了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需践行不同的礼仪,具体情况如表所示。这说明西周时期(  )

等级

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

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

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

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32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

A.音乐成为贵族生活的核心内容B.艺术发展迅速C.统治者喜好决定社会活动走向D.等级秩序森严

4.

春秋时期,地处南方的楚国先后吞并了众多诸侯小国。楚庄王时期,楚国更是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国,成为中原霸主,将势力延伸至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并要求周天子承认其霸主地位。这些现象的出现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国家统一趋势的初现B.楚国政治制度的先进C.宗法制度的彻底崩溃D.传统政治秩序的松动

5.

中国古代某思想学派认为,统治者不应仅仅依靠强制性的命令来治理国家,真正理想的统治方式是通过道德的感召力和正确的引导作用,让百姓心悦诚服地接受统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够实现稳定富强。百姓也才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一思想学派最可能是(  )

A.法家B.儒家C.阴阳家D.道家

6.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政府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秦朝此举旨在(  )

A.强化对边疆的经略B.推动民族交融C.扩大商业贸易范围D.削弱地方势力

7.

东汉时期,文人五言诗创作日益增多,并且汲取了乐府民歌的元素。五言诗不但有独立成篇的作品形式,还会附在赋的结尾处,并作为赋的一部分保存下来。这反映出汉代(  )

A.文学发展具有交融性的特点B.赋在文学领域影响力逐渐削弱C.文学审美标准发生巨大变化D.文学创作受到严格的文体限制

8.

东晋时期,国家权力的分配主要以门第高低为依据,一些重要职位被特定家族世代长期把持。例如,庾亮、庾冰曾分别掌控荆、扬二州,王导、王敦兄弟更是把控朝廷军权。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

A.政治局势的混乱B.科举制度的缺失C.士族势力的强大D.武将权力的膨胀

9.

485年,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露田40亩,女子授露田20亩,露田用于种植谷物,不得买卖,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用于种植桑、枣、榆树等经济作物。桑田为世业田,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由此可知,均田制的施行(  )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C.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D.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

10.

南北朝时期,北朝将南朝贬称为 岛夷 ,南朝则称北朝为 索虏 ,双方皆以中国正统自居,欲消灭对方以实现全国统一。然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众多汉人政权纷纷承认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甚至甘愿称臣纳贡。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南方经济实力超越北方B.民族矛盾基本消除C.民族交融的进一步深化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11.

为了犒赏有功将领以及安抚安史之乱的降将,唐朝大量增设节度使之职。节度使拥兵自重,职位世袭,并自行任命官吏。他们既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情况,也不向中央缴纳贡赋。这可用于说明唐朝(  )

A.国家统治秩序的崩溃B.地方治理体系的发展C.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D.选官制度发生了变革

12.

据史载: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这说明(  )

A.进士科在科举考试中影响巨大B.唐朝高级官员都必须是进士出身C.隋朝官员选拔制度方式较单一D.隋唐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走向完善

13.

唐朝政事堂作为宰相们议事的场所,最初设置于门下省,之后迁至中书省。在开元十一年(723年)更名为中书门下,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长官被称为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一职务相当于宰相。据此可推知,政事堂的设立(  )

A.导致了冗官现象B.弱化了君主权力C.完善了监察体制D.提高了行政效率

14.

魏晋之际,社会上出现了崇尚老庄的玄学。一些玄学家主张政治上应当 无为 ,生活作风上要任其 自然 ,社会风气上崇尚“ 清谈 。玄学的出现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统治阶层对传统文化的尊崇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C.社会动荡下士人的消极避世D.儒道佛思想开始融合发展

15.

朱熹指出: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意在强调(  )

A.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国家积弱B.藩镇割据是导致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C.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才能有效抵御外敌D.北宋崇文抑武政策是靖康之变的主因

16.

王安石提出: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对此评价道: 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不取于民,将焉取之? 而现代有学者则认为王安石 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这一点值得关注 。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

A.财税制度改革是王安石变法核心内容B.司马光完全否定了王安石变法C.评价王安石变法应结合具体历史背景D.阶级属性决定历史解释客观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公元前200年,平城之战让汉高祖刘邦见识到匈奴军事力量的强大,因此他采纳娄敬的建议,决定与匈奴和亲,开放关市,并每年送给匈奴大批丝绵酒食等物。即便如此,匈奴仍时有南下,骚扰汉朝边境。汉文帝时期,贾谊等人对朝廷的和亲政策极为不满,认为这是一种 倒县(悬)之势 。贾谊强烈呼吁要维护汉朝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消除匈奴对汉朝造成的威胁。

——摘编自樊文礼、史秀莲《汉代儒家的民族观——以贾谊、董仲舒、何休为中心》

根据材料,指出汉初面临的政治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说明汉初在经济、思想领域面临的问题,并用史实说明汉武帝解决汉初上述问题的举措。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唐太宗谓侍臣曰: 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构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摘编自吴兢《贞观政要》

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方针,并以隋朝灭亡的两个反面例子论证此治国方针的重要性。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部分奴隶主和奴隶,实现了地主和农民身份的转变。这些地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为自己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扫清障碍,进而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取消奴隶主的世袭特权,这便成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的根源。

——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集中体现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材料三
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国家机器,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 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且使过去那种 诸侯卑秦 的状况变成 诸侯畏惧 的局面。

——摘编自张金龙《论商鞋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商秧变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影响。(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认识。(4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下所示为某学者的论文标题及其目录

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崛起之路

第一章  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肯景

第二章  农业的蓬勃发展

第三章  手工业的辉煌成就

第四章  商业的繁荣景象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文提出三条修改或补充意见,并说明理由。(要求:意见明确,理由充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