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长治市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06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9000—7500年的河南贾湖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有房址、陶窑、灰坑、酿酒坊、埋狗坑等遗存,有刻符龟甲、骨笛、稻作遗存、蚕丝蛋白残留物、石铲、石斧、骨镖、骨镞骨针、纺轮、盘等遗物。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当时贾湖(  )

A.出现农业与手工业分离B.小农经济已经形成C.产生了较为成熟的文字D.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2.

商代的分封主要是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族加以名义封号,分封者大多 叛服不常 。西周分封时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给同姓亲族、功臣等 授民授疆土 ,受封者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等义务。这反映出从商代到西周(  )

A.巩固了专制集权B.根本上改变了政权的性质C.确立了官僚制度D.实现了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3.

战国时期,法家在秦、魏等国采用了 什伍 的军事编制。 什伍 作为军中的集体,必须互相监督、互相监视,发现违令犯禁者,须及早揭发,否则整个集体将被诛杀,包括管理 什伍 的将官。这种军事编制(  )

A.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旨在塑造军人的集体精神C.具有了军民合一的性质D.容易激化军队内部的矛盾

4.

汉朝建立了采集政治谣谚(歌谣和俗谚的合称)的制度,要求作为权力精英的政府官员主动收集政治谣谚以体察和认定民众的政治诉求。该制度(  )

A.丰富了民众文化生活B.完善了基层治理模式C.有利于促进政治认同D.强化了官员监察体系

5.

魏晋玄学家何晏、王弼以《老子》《庄子》的思想解释《周易》为天地万物以 为本,以道家的 自然 为无,儒家的 名教 为有。这表明当时(  )

A.儒学独尊地位日渐巩固B.思想领域交融现象凸显C.政局动荡导致思想混乱D.老庄哲学成为思想主流

6.

唐代 太医署 规定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定期参加月考、季考、年考和毕业考等测试,学习9年仍不及格者即令退学,考试成绩优良的则予以奖励。同时规定 凡医师医正、医工,疗人疾病,以其痊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 。这些规定(  )

A.有利于中医学的健康发展B.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C.完善了唐代医学教育体系D.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7.

北宋时,小麦成为北方人的常食,南方人少食小麦。南宋时期南方不但 有山皆麦 ,而且部分水田也实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小麦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仅次于稻的第二位作物。这一变化(  )

A.主要受人口迁移的推动B.缘于小麦种植技术突破C.说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是政府大力推广的结果

8.

经元初对漠北在行政、军事、财政等方面的治理,到元朝中后期,漠北诸部族已经习惯于使用 蒙古 作为它们的总名称,原有的部族名使用渐少。这表明元朝在漠北的治理(  )

A.冲击了当地的传统文化B.使蒙古族渐趋统一C.有利于民族平等的实现D.增进了民族认同感

9.

程朱理学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 ,成为南宋末年至明初的官方哲学;阳明心学提出 致良知 ,受到广泛推崇;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提倡实证研究。儒学的发展(  )

A.反映了士人阶层的兴起B.说明自然经济走向衰落C.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D.否定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10.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首位驻外大使郭嵩焘答应出使英国后,朝野的卫道士们将其视为卖国贼,他的朋友也为之惋惜,甚至他家乡的秀才们竟然集会商议要捣毁他的住宅。这一现象可以用于说明(  )

A.洋务运动得不到士人支持B.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激进C.传统的朝贡体系得以延续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11.

据统计,1897年,全国有讲变法自强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1898年,同类型的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所以上。据此可知当时(  )

A.救亡图存运动发展迅速B.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C.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启D.戊戌变法得到民众支持

12.

1908年,清政府颁行《大清银行则例》,下令各省地方和民间钱庄或票号不得再私自铸币、印发银钱票。大清银行各地分行陆续发行新币并收兑旧币。清政府的这一举措(  )

A.助推了清末新政的成功B.利于规范中国金融秩序C.遏制了民族资本的发展D.废除旧的政府财政体系

13.

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袭数千年的 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实行 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希望用暴力斗争实现民主政治C.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D.主张以思想革命推动政治变革

14.

1921年10月,毛泽东来到安源煤矿,目睹了工人们的悲惨现状后为安源工人寄送革命刊物,宣传马列主义。次年,他与李立三、刘少奇等人指导成立了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等组织。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工农武装据思想形成C.党的中心任务得以开展D.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成熟

15.

下表为1938—1941年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创办的企业统计情况表。这些企业的创办(  )

行业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石油工业

金属矿业

冶金工业

机械工业

电器工业

化学工业

主要是酒精业

数量

24

14

2

21

10

6

5

28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D.改变了中国经济贫弱的状况

16.

如图为1949年天津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教育部印制的宜传画。据此可知,该宣传画(  )

A.有利于天津城市解放B.旨在宣传党的经济政策C.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D.体现了民众的建设热情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边茶,即为专门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唐代开始有了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进行茶叶贸易的记载, 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至宋代,北方民族开始普遍饮茶,茶马贸易成为当时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进行物资交换的重要形式。北宋王朝与北方的辽、金、西夏长期处于战争对峙状态,需要大量军用马匹,便与吐著进行茶马貿易,并对此制定了律法和条规,实行专卖和官商合办制度。宋也与辽、金等在互市中交换茶叶, 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 。宋仁宗时期西夏接受宋每年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两万斤的岁赐。元代,茶商按引纳税后将边茶自由销往边疆各地。这一时期,蒙古族普遍接受了茶叶,并将其与奶制品结合起来创制出酥油茶和奶茶,发展了独特的饮茶文化。明朝政府在严禁茶叶走私的同时,对前来朝贡的藏边僧侣、商队等夹带私茶出关采取宽容的态度,还借由开办茶市,分利给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和寺院达到笼络的作用。《明史·食货志》记载, 番人嗜茶,不得茶则困以病 ,明政府 视番情之向背分别通禁

——摘编自刘志扬《边茶贸易与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明边茶贸易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元明边茶贸易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清前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继承传统但又蕴含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它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种转型的态势。政府控制的放松,个人自由的扩大,政府管理规范化程度的加 强,为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新的生产方式的成长,为新的社会观念的出现准备了肥沃的土壤。这个时期出现的反传统观念,从价值转变的角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未来。无论是这些知识精英对传统和现实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朦胧期盼,在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预示性,可谓中国步入近代的先声。

——摘编自高翔《论清前期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

材料二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近代观念的转换、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吸纳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近代观念的转换主要指从传统闭关锁国心态向近代开放意识的递转,从对西方近代文明的排斥到主动加以吸收的心路变化。林则徐、魏源率先突破了闭关社会心态的制约,以开新为特点的中国近代化思路由此发端。洋务运动的特点是观念的转换与近代企业的创办融为一体,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近代化经过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不仅使近代观念转换、近代企业创办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对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和吸纳使近代化的层次大为提高。

——摘编自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代前期中国步人近代先声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中国近代化的新发展。(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后,日军占据中国东中部大城市与主要铁路线,中国迫切需要动员农村人力、物力、财力以支撑抗战。中国共产党强调:动员工作须尊重群众,以群众自主自愿为前提;党员需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号召 所有党员都到群众运动中去 ;要 掌握典型,突破一点,创造经验,推动全面 ;尊重民众个体的差异, 一事一策 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根据地积极推进动员工作,通过写标语、发布告、散传单、绘漫画、编街头诗、印小册子、办刊物报纸、开展民众教育等形式宣传抗战思想。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参与自卫团、游击队等武装,辅助部队作战、锄奸防特、保障后勤等。还动员民众积极进行后方生产,号召妇女开荒、植树、种 、打毛衣、编草帽辫等,组织老年妇女在家看孩子、做饭、放哨。在中共的不懈努力下,民众动员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

——摘编自徐传博《华北根据地的民众动员工作》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根据地开展民众动员工作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根据地开展民众动员工作的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五千年看山西,看的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亭台楼阁,而是文明的生发。小则来看,山西是民族融合的熔炉;中则来看,山西是中国人文的重要孵化器。认识中国的最好途径就是发现山西。

——摘编自王志纲《大国大民》

结合材料围绕 山西与中华文明 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