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前五单元】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40

一、单选题

1.

据里耶秦简记载,迁陵县的政令下达后,接收单位不仅要认真执行,而且要将执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汇报,即使是县政府经过核实认定不符合政令的情况,也有书面汇报文件记录。这体现了秦朝(  )

A.官僚政治的成熟性B.行政管理的严密性C.监察体制的周密性D.政令传递的保密性

2.

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承认国王只是贵族 同等中的第一个 ,没有更多的权力;其中第61条规定,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

A.王权受到制约B.议会权力至上C.贵族垄断政治D.代议制不完善

3.

图1所示是1993—1999年我国私营企业城镇就业人员数据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思想解放路线的正式确立

4.

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 制科考试 。制科是里帝亲门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接授予相应官职,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制科的名目极多,诸如直言进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由此可知,唐代制科(  )

A.意在削弱吏部权力B.有助于选拔特殊人才C.录用程序较为烦琐D.没有具体的选拔标准

5.

1978年,美国政府进行文官制改革,设立 功绩制保护委员会 ,该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为 对抗滥用职权和不公正待遇的文员 提供保护;这场改革还强调实行 功绩工资制 。这些举措出台的主要背景是,此前美国(  )

A.冗官加剧财政负担B.文官系统腐败低效C.权力中心不断下移D.三权分立出现裂痕

6.

1933年12月出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省县区市各级工农检察委员会应与中国共产党省县区市各级监察委员会,合在一个机关内办公。这项规定(  )

A.完善了苏维埃政权的监察法规体系B.体现了行政监督与党内监督的结合C.提升了专业性监察机关的政治地位D.保障了反腐败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

7.

秦汉律、令杂处不分,都具有法律效力;《晋律》严格区分律与令的界限;唐朝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律、令、格、式、科、 故事 等法律形式整合为律、令、格、式四类。该过程体现出中国古代(  )

A.法律制度的儒家化B.司法程序的规范化C.法律体系逐渐完备D.法律内容删繁就简

8.

如表所示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厂法》部分条款的修订概况。据此推知,该法的不断修订意在(  )

时间

相关规定

1833

在工厂内劳动的儿童(913每天应在工作时间内接受2小时的义务教育

1844

童工入职必须提交上学证明

1846

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是劳动条件之一,童工的年龄下限调整为8岁,工作日的学习时间延长为6个半天或3个整天

数据来源: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等

A.降低工厂的劳务使用成本B.强化社会福利制度的落实C.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D.提高下层民众的文化素质

9.

2023年9月,中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民众在网站上可以查询到通过该平台每日参与讨论的人数和累计提交的修改意见条数。这些做法(  )

A.增加了立法工作的流程B.强化了人大的监督权力C.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D.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

10.

据《金史》记载,为了解次内迁猛安谋克的土地要求,金章宗曾派遣枢密使和礼部尚书 行省山东等路 。他又在金宋边境设立多个 行省 ,派出京官协调指挥对宋作战,战后即罢。这主要反映出金朝(  )

A.通过巡查加强中央集权B.穷兵黩武致边境不安C.强制移民加剧民族矛盾D.借鉴汉制并有所创新

11.

19世纪中期,在普通的英国工厂主眼里,英国人不说本国话而说外国话,是有失体面的。而恩格斯认为,这是导致19世纪后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除对殖民地、对华、对美洲的贸易外),几乎被外国人(大部分是德意志人)所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恩格斯此言揭示了英国(  )

A.狭隘民族主义的恶果B.资产阶级的逐利倾向C.将德国视为竞争对手D.对外贸易的垄断倾向

12.

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断然放弃 一边倒 战略,把外交立足点转向 两个中间地带 国家,把亚非拉国家作为中国外交的重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B.着力改善与邻国的关系C.努力寻求更大外交空间D.外交成就取得重大突破

13.

如图所示是战国时期的四种货币,除蚁鼻钱主要在楚国流行外,其他三种类型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往往能得到魏、赵、燕等多个诸侯国(甚至包括周王统治的地区)互认。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  )

A.铸币业被富商大贾控制B.黄河流域青铜文明鼎盛C.南方社会转型速度较慢D.经济发展地域征明显

14.

欧元的问世经历了从欧洲中央银行开始运营(1998年),到在银行间的贸易中流通(1999年起),再到全面进入市场流通(2002年起)的历程。随着欧盟的扩大,欧元区也在拓展,但截至2021年,捷克、瑞典、罗马尼亚等欧盟成员仍未加入欧元区。这可用于说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历经曲折B.统一货币运作存在复杂性C.欧洲经济仍充斥冷战思维D.欧元不具有外汇储备职能

15.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815—819年),强调征税工作须 定(土地的)经界,核(贫富户的)名实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税制(  )

A.因腐败而未能推行B.难以抑制土地兼并C.以资产为主要标准D.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开始实施起,已经历过7次修订(截至2018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显著提升。这主要缘于(  )

A.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C.贫困人口的不断减少D.法制体系的日益完善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一些先进女性或组织女子北伐队直接参加革命战争;或组织女子医疗队参与战场救护工作;或组织女子后援会为革命军队募捐筹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先进女性提出女子应有参政权的要求。1912年3月18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女子参政权案审查报告,最后的结果实际上否决了女子参政权请愿案。据统计,在民国初年312个政治性的党会中,专为争取女权者有15个;在35个具有政纲的重要政党中,只有3个政党主张 男女平权 。民国初年舆论普遍认为女子的知识程度不够,不宜参政;也有论者从职业分途等角度认为女子不宜参政。尽管面临巨大压力,女子参政权运动非但没有停息,影响反而在扩大。湖北女界受南京女子参政运动影响,也加入了相关运动之中。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对女子参政权请愿运动采取了压制与打击的态度。此后,进步女性主要转向办女报、兴女学等活动,争取女子参政权的运动渐趋沉寂。

——摘编自李细珠《性别冲突与民初政治民主化的限度——以民初女子参政权案为例》

材料二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最高的一届,比1954年第一届提高了12.9个百分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20.4%,比1949年第一届提高了14.3个百分点。

——摘编自富东燕《骄人成就彰显半边天参政风采追寻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进步发展的足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女性争取参政权运动面临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妇女参政水平提高的意义。(4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女性争取和行使参政权历程的认识。(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古希腊和古罗马出现了一些国际法的因素。古希腊城邦国家间形成了使节制度,使节任务包括签订条约、宣誓等,享有尊荣和不可侵犯权,违反准则被视为极端敌对行为。古罗马在使节和战争方面制定了更多法律化的原则、规则和制度,重视条约的缔结和作用,与外国的关系取决于是否缔结友好条约,以决定来自或去往该国的人或货物是否受法律保护。随着来到罗马的外国人增多,产生了万民法,其一是规范外国人与罗马人关系的部分,其二在广义上是指所有国家或许多国家的共同法,包括领土、海上航行、外交使节不可侵犯、战胜者对战利品的权利等国际法规则,万民法被认为是国际法的前身。

——摘编自吴锦标《国际法与国际秩序》

材料二
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始于16世纪,随着欧洲国家间交往的增加,国际法逐渐形成。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开端。此后,国际法在调整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国际法的领域扩及海洋法、外交法、战争法等多个方面。同时,国际仲裁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这一时期的国际法也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

——摘编自王铁崖《国际法引论》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的法律规范不断涌现。同时,国际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日益重要。

——摘编自周鲠生《国际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和古罗马国际法因素产生的共同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际法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劳动模范评选标准变迁

相关文献表述

资料来源

先进生产者除了掌握先进技术,或生产质优量多的产品,或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的工人,也包括组织者、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商业工作者

1956年全国总工会《关于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通知》该会议的前身为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方向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召开全国职工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通知》

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型、智能型职工逐渐成为新时期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劳动模范身上更加体现出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时代特点和要求

2015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工会劳动模范工作实用手册》

结合材料,围绕 劳模精神与时代变迁 ,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就明确提出 精贡举 的主张,要求改革 专以辞赋取士 的科举制。他认为当时的科举制 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范仲淹的改革之方是让地方 有学校处,奏举通经有道之士,专于教授 ,然后 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

——摘编自范立舟《论王安石任三司度支判官期间的思想倾向》

材料二
在王安石看来,国家兴学办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用合一的人才,为学为文要有补于世。他主张文武并举,反对 文武异道 ,主张既要做到通晓 朝廷礼乐刑政之事 ,也要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崇尚朝廷实用的礼法、乐教、刑罚、政令,反对 重章句轻涵义 无补之学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王安石提出: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校)王安石还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有符合各方面所需人才的稳定来源,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的培养就应以学校为主,而不能以科举为主。

——摘编自朱虹、龙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四)——举才济世创办新学》

(1)根据材料,概括范仲淹、王安石的科举改革思想的共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评价范仲淹、王安石的科举改革思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