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多校联考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前四单元】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1 浏览数:24

一、单选题

1.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进行律法改革,提出以 宽仁慎刑,明正典刑 为主体的法制观念,减少酷刑,强调依法判案,设立死刑复奏制度,规定处决死刑犯人时需多次上报审核等。这些措施(  )

A.消除了社会犯罪现象B.体现了道家无为思想C.促进了社会矛盾缓和D.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

2.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他认为北宋国家贫苦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农民之所以贫苦和不能从事生产,一方面是由于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鉴于此,王安石主张(  )

A.抑制兼并且减轻徭役负担B.增加开支以刺激农民生产C.土地收归国有并重新分配D.提高赋税以充实国家财政

3.

1405年,朝廷在福建开采铁矿。最初用人力挑运矿石至海边,再装船运往北方, 人力耗费巨大,效率低下,岁岁艰难 ,后来修建了专门的运输道路,使用马车运输,情况有所好转。这反映了,明代(  )

A.长途贩运提升北方经济B.运输工具决定效率C.交通运输建设提高运力D.福建铁矿资源丰富

4.

有学者在评价古代雅典抽签选举制时说: 为避免抓阄及普选的任性,尚有一种预防,即新官员须接受试验……可是试验不在能力或才干,只询问那人的品行及其家族;每个官员更需有祖传的田产。 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

A.施行精英治国的理念B.民主政治存在一定的缺陷C.民主运行机制较成熟D.公民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5.

1300—1310年,在英国罗斯庄园中,农民间的纠纷有35%左右在庄园法庭的协调下解决,而庄园法庭在裁决时会充分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这可用于说明该庄园法庭(  )

A.审判结果缺乏一致性B.不能严格依据法律审判C.对风俗习惯过度依赖D.适应了庄园的特殊环境

6.

17世纪初,荷兰商人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这主要体现出当时荷兰(  )

A.商业理念先进,主导国际贸易格局B.金融创新活跃,促使商业革命发生C.确立全球霸权,掌控三角贸易网络D.经济实力强大,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7.

1921年底,列宁指出: 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这说明当时列宁(  )

A.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意识到私人资本威胁政权C.深化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D.决定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8.

如图是1962年11月中国画家米谷创作的漫画《胃口越来越大——再来一盘油炸伊尔28……和凉拌甘蔗刀》(注: 伊尔28”指苏联轰炸机, 甘蔗刀 指古巴游击队)下列对该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讽刺了帝国主义阵营的霸权B.反映了古巴独立运动面临困境C.揭示了美苏争霸的实时态势D.谴责了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二、综合题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隋唐开创科举制后,官员选拔有了相对固定的途径。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打破了门第限制,寒门子弟可凭借自身才学进入仕途。唐朝时期,科举科目多样,除明经、进士等常科外,还有不定期举行的制科,为朝廷选拔各类专业人才。对官员的考核包括政绩、品德等多方面,有相应的奖惩机制。宋朝在科举制上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殿试环节,由皇帝亲自考核,使科举选拔更加严格。同时,在官员管理方面,宋朝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官员的实际权力通过差遣来体现,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臃肿。明清时期,科举制逐渐僵化。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了严格的文章格式和内容,考生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进行写作,这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清朝延续八股取士制度,在官员选拔上更加注重对儒家经典的背诵和理解。在官员管理上,清朝建立了完善的监察体系,对官员的贪污、渎职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和惩处。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中国开始探索新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清末新政时期,尝试改革科举制度,如开设经济特科等新科目,选拔具有新思想和新知识的人才。民国时期,开始采用西方的文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行政人员,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一套以民主选举、考核、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与管理体系,选拔德才兼备、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

——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关海庭《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官员选拔与管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古代至近现代官员选拔与管理,以 人才·制度·影响 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三、材料阅读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期间,中国北洋政府在1917年对德奥宣战。大批华工被派往欧洲战场,从事挖掘战壕、修筑工事、搬运物资等繁重工作。这些华工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同时,中国政府借机收回了德奥在华的部分租界和特权。在国内,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面粉业、纺织业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也在持续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二战期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其间,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相互配合,如远征军贯通并维护滇缅公路,这为盟军运输物资发挥重要作用,驼峰航线成为盟军物资援华的重要通道。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在开罗会议等国际会议上争取自身利益和国际地位,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战争后期,美、英等国废除了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等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国际地位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中国参与一战和二战对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历代都把皇帝发布的诏、制、令、敕作为最重要的法律形式,而成文法律往往退居于诏令之下。封建等级特权制在法律思想上则贯彻了法有差等的原则,皇帝高高在上,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各级官吏犯了法,可分别享受 议、请、减、赎、当、免 之特权,称之为 八议 官当 制度。从李悝的《法经》直至封建末世的《大清律例》,历代法典基本上就是刑法典,其内容均以刑法为主,其中掺杂着一些民事法规,法的调整职能不可能充分发挥,而法的保护职能如刑法、行政法却比较完备。

——摘编自李光宇《中西方法律文化特征之比较》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一出台,就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并广泛流传。19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强国,它的力量使《拿破仑法典》易于影响其他国家。如在巴登适用的《巴登地方法》实际上是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一个翻本。正像拿破仑所夸耀的:我的光荣不在于打胜了四十个战役,滑铁卢会摧毁这么多的胜利。但不会被任何东西摧毁,会永远存在的,是我的民法典。

——摘编自王巧玲《<拿破仑法典>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也开启了新征程。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摘编自吴又存《70年法治建设:探索、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广泛流传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