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
1月2日,斯大林表示同意与中方签订航空、贸易等多项协定。 |
3月27日,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民航公司协定》,中苏两国各占公司资本的百分之五十。 |
7月1日,公司正式运营,公司的主要机构均设在北京。其航行路线以北京为中心,经停中国长春、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通往苏联的阿拉木图等地。 |
1951年 |
9月初,苏联政府批准给予公司62类技术装备,包括航空发动机、无线电台、定向仪等。 |
1952年 |
当年公司业务完成情况:周转量3165.4达到千吨/公里;客运量达14710人次;货运量达1041.8吨;邮件量达352.7吨。 |
1953年 |
公司的航线增加至北京-兰州、乌鲁木齐-阿拉木图等7条航线。这些航线与苏联的国际航线连接,航空运输通往各人民民主国家以及欧洲、非洲及美洲各地;也和中国民航局航线连接,通往中国中部及南部各地。 |
截至12月31日,公司基本财产已达“19631千卢布及1321百万元”,流动财产达“73307百万元及91千卢布”,公司业务收入与积累计划均超额完成。 |
1954年 |
当年恰逢新中国举行成立五周年庆典活动,中苏民航公司接送了许多参加庆祝活动的代表团。期间,中苏民航公司承担了绝大部分运输任务。 |
到1954年底,公司为中方培养了154名驾驶和维修人员,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安全飞行零事故。12月31日,苏方将公司的苏联股份全部售予中国。随后,公司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接管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