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41

一、选择题

1.

2023年9月12日,《光明日报》刊文《穿越170万年寻迹 元谋人 ——现场直击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记者深入元谋人遗址发掘现场,追随考古专家们穿越170万年,探寻元谋人的前世今生。如果你想实地观看此次考古发掘,应该去的地方是(  )

A.陕西B.北京C.浙江D.云南

2.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3.

四川三星堆遗址曾多次发现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璧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 。以上现象说明(  )

A.良渚文化相对先进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审美观念趋向统一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4.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1978年开始发掘陶寺遗址,在一处墓地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近90%是仅能容身、空无一物的小墓,10%左右的慕随葬几件乃至一二十件器物,而不足1%的大墓各有随葬品一二百件。这说明当时(  )

A.处于旧石器时代B.社会分化严重C.开始定居生活D.墓葬文化浓厚

5.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如出现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 文明社会 标准的是(  )

A.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B.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C.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D.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

6.

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体现了中国社会追求的自由民主的执政原则。中国最早的能够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应该追溯到下列哪一段历史时期(  )

A.远古北京人生活的时期B.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D.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7.

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D.商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8.

学完《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这一课后,小婷同学得出一个认识:商灭夏是符合民心的正义之举。她得出这个认识是根据(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B.夏朝是一个奴隶主专政的国家C.夏的最后一个国王奢侈残暴,人心尽失D.夏朝国力衰弱

9.

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是首个全景式展现_________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文中_________应是(  )

A.史前文明B.夏文明C.周文明D.商文明

10.

下列对甲骨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载在青铜器上的文字B.刻在龟甲兽骨C.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D.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11.

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中有大量 受禾 求雨 求晴 的内容。这反映出(  )

A.商朝的天文历法发展完善B.商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甲骨文记载内容十分丰富D.商朝统治者事事依赖占卜

12.

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代(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13.

山东省简称 ,山西省简称 ,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14.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材料中所叙述的制度(  )

A.使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B.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区域C.稳定了政治形势,巩固了政权D.确立了夏朝的统治秩序

15.

甲、乙两段文字是关于 武王伐纣 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西周青铜器利簋铭文

乙:子牙督领众将门人看火……只见那火越盛……只听得一声响,摘星楼塌倒,如天崩地裂之状,将纣王埋在火中。

——历史小说《封神演义》

A.甲段文字错误地呈现了历史信息B.乙段文字完全符合历史事实C.甲段文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D.两段文字均与事实不相符合

16.

以下是山西博物院的一组青铜器展品。从中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202411220829277512
①铜器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②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③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④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 楚王问鼎 的来历。这件事说明(  )

A.楚庄王很好奇,想知道鼎的大小轻重B.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想取代周天子C.楚庄王想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D.楚庄王想帮助周天子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18.

《史通·世家》中曾说: 当周之东迁,王室大坏,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里的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反映出(  )

A.东周王朝统治被推翻B.国家出现战乱的局面C.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D.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19.

春秋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后来被凝练成了成语典故,例如 老马识途 卧薪尝胆 一鸣惊人 退避三舍 等。这些成语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A.家天下 出现B.诸侯争霸,战争不断C.中外交往繁盛D.政治清明,经济发达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 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 均衡教育 思想的是(  )

A.提出 的学说,B.提出 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D.提出学习要 温故而知新

21.

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写道: 商鞅变法无论是在富国强兵还是在中央集权方面,都最为彻底。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 富国 的是(  )

A.严明法度B.鼓励耕织C.确立县制D.奖励军功

22.

诸子百家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被后人凝练为各种成语。如《韩非子》中的 自相矛盾 ,《吕氏春秋》中的 刻舟求剑 ,《孟子》中的 拔苗助长 。这反映出百家争鸣(  )

A.各学派间相互抨击B.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C.创造成语宣传主张D.为中华文化发展奠基

23.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参考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请按图意给空白处找出正确的选项(  )

A.诸侯B.丞相C.刺史D.中书省

24.

老子主张 无为而治 ,孔子提倡 为政以德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韩非强调 以法治国 。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B.支持兼并战争C.解决社会问题D.追求精神自由

25.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 时钟 ,中国人以节气为指南安排生产和生活。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谷雨种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从这些谚语可知,节气文化里藏着(  )

A.海外贸易区域的变化B.城市文化演变的路径C.传统农耕文明的印迹D.政治制度变革的轨迹

二、综合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11220829277512
材料二 一九二九年发现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颌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

材料三
202411220829277512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复原图?距今约多少年?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事实?它所说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图一图二分别是哪类居民的什么建筑?它们使用什么石器?
(4)与材料一中的人物相比,材料三中的原始居民有了哪些进步?(从生产、居住、工具等方面)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A

老子

人们应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

孔子

B

C

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材料二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 诸子百家 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1)请把材料一表格中的A.B.C.D四处空白补充完整。
(2)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文化的繁荣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它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依据材料二归纳 诸子百家 形成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的 孔子之道 是指什么?概括 孔子之道 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28.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 秦统一中国 主题,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时空观念拓展统一疆域】
材料一
202411220829277512
材料二 及至(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边境),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说明秦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历史解释创新统一制度】
材料三 王(嬴政)曰: ,著(留下) ,采(用)上古 位号,号曰 皇帝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秦始皇)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设置)诸侯不便。 (秦)始皇曰:“……廷尉(李斯)议是(说得正确)。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模式包括哪些基本制度?
【史料实证推行统一措施】
材料四 (战国时期)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统一)之。

——【南唐】徐锴《说文系传》

材料五
202411220829277512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答出4点)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秦朝的历史阶段特征。

Baidu
map